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的本质问题是一个众说不一的问题,人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和关键问题,人的本质可以从不同的视域和层次加以阐释。人作为现实的生命存在、类存在、社会化存在,究其本质就是处在社会关系中、基于生命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保持其自身发展的自由自觉的劳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通过否定性辩证法和"内在关系"视角去审视人的本质,从三个视角去阐明了人的本质:利益与需要是人的本质产生、发展和扬弃的内驱力,"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一定的"社会关系总和"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制约其自身的人的现实本质.马克思从而将需要、劳动、社会关系联系起来,也将人的本质、实践唯物观与共产主义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幸福的本质是现实的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一种不受约束的生活状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着眼于现实的人注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分析分工在私有制制度下对劳动者的压迫以及作为造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爆发的主要原因。马克思提出,要消除劳动异化,使人民群众获得幸福,必须要实现劳动者与劳动本身、与自己的劳动产品、与类本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统一。马克思强.调,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暴力革命获得国家政权,最终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恰恰是幸福的终极目标。目前我国已步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新的历史方位下的幸福应该是物质与精神、经济与文化平衡发展,而奋斗是实现幸福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人的本质是由人的类本质和人的现实本质构成的一个对立统一体。人的类本质是人区别于其他自然物的活的规定性,在人的活动中表现出自由自觉性、主动创造性和自我意识性;人的现实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区别的特性,表现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将人的类本质、人的现实本质对立统一起来对待,才能对人有一个完整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主要有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与劳动活动相异化、劳动者与其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四个方面。资本主义私有制时代,人在劳动中处于被统治和支配的地位,体味的不是快乐,而是困惑和不幸。在当今社会,人们不同程度地还身处于异化劳动之中,异化劳动对人们的幸福感缺失存在影响。我们将对此进行分析,并试图找到摆脱异化劳动束缚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论马克思的人的本质实现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劳动基础上的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的实现系统有其内外循环、双向同构的复杂运行机制;需要层次是激发机制;劳动层次是现实操作机制;社会关系层次是调控机制;人的本质的实现有两条基本途径——劳动和社会关系。人通过创造性劳动所确立、实现的是自己的主体性本质或本质的主体性,劳动基础上人通过与社会关系的相互创造所确立、实现的是自己的客观性本质或本质的客观性。二者的互制互融、交相渗透,组合成人的本质实现的总体性内容。  相似文献   

7.
历史是自由意识在必然性中的进步这一命题概括了黑格尔对历史本质的全部理解。黑格尔在对客观精神的分析讨论中,展现了自己对历史本质的理解。从人的自由的实现程度和人对自身自由本性理解的演进这样的角度理解历史的本性,是黑格尔留给当代的重要思想遗产。现当代哲学对黑格尔历史观的批评意在反对独断论思维方式,但其批评的片面性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体育产业的勃兴引发了用户传播行为和身份的转变,传播行为转变成体育数字资本增值与扩张的劳动行为,身份也由用户变成了劳工。本研究沿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路径,深刻辨析当前互联网体育传播中的用户劳工问题,进而提供一个互联网时代体育传播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视角。研究认为:体育数字劳工的形成过程是互联网体育传媒无偿占有体育用户数字劳动产品,将用户变为商品和劳工的过程。在用户劳动形式上,媒体平台通过众包模式、游戏玩工化以及情感商品化等策略,将用户的劳动行为纳入到平台商业化的结构中,获取劳动价值。基于此,文章最后为体育用户寻求自由抗争策略以及实现体育平台良性发展提供了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完全解放是马克思穷极一生的社会追求,通过探究自由时间思想来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人本思想意蕴是一种强而有力的手段。首先,马克思对自由时间进行了相关方面的界定,与此同时,他还深入研究了自由时间的主要范畴,认为自由时间不仅和闲暇时间有紧密的联系,而且和劳动时间也密不可分。然后,马克思深入剖析了人的本质以及自由时间观中关于人本思想的意义,发现自由时间和人本思想息息相关。只有深刻理解自由时间和人的本质,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从不同视角来考察人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中的本质,但是从人际视角的考察并没有否认种间视角的研究意义,对此,我们需要从<资本论>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倒着考察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