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教育质量问责在我国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中具有现实意义。高职教育的特性决定高职教育的利益相关者,而利益相关者正是问责主体:高职院校质量责任的承担者是高职院校的管理者、教育行为的实施者以及接受者。从这些维度出发来确定教育质量责任、追究和问责救济,从而设计符合高职教育质量管理特点的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此背景下,将问责制度引入对高职教育质量评估领域,有助于规范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路径,为我国新工业化进程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文章阐述了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高职教育质量问责的内涵及其意义,从建构理念、内容及方法等方面揭示了高职教育质量问责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基于利益相关理论的高职教育质量问责变革路径,即变革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问责理念,丰富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问责内容,完善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问责方法。  相似文献   

3.
区域教育质量监测是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重点。国际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一般有组建独立的专职机构、项目委托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三种基本模式。我国区域教育质量监测模式的构建应注意监测主体多元化、中介机构介入保障公平、外部评估与内部评估结合、兼顾教育问责与学校改进以及加强教育督导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
教育问责昭示着特定的关系安排,它规定了与教育系统有关的不同群体之间一种正式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标明了一方就教育资源的管理与自身角色,对另一方所负的某种责任。在问责关系的安排下,教育问责包涵了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范围和结果等多种要素。教育立法是教育问责实践的核心依据,教育问责实践包含了问责的主体、客体、范围、标准和结果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5.
构建以质量为本的教育问责制度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和今后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构建以质量为本的教育问责制度体系是解决教育质量问题的根本性制度安排。一个完善的以质量为本的教育问责制度体系除了涵盖教师、学校等教育主体外,还必须包括对于政府的教育质量问责。对于教师的问责、对于学校的问责、对于教育行政部门的问责三者只有有机结合,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的教育问责体系,才能有效推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教育督导对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教育督导在现代化进程中基本上经历了由行政管控向职能调适再到合规监管的制度逻辑转型。但目前,教育督导仍面临诸多实践挑战,如教育督导与大数据的相嵌问题、教育督导与教育行政执法的耦合问题、社会组织参与教育评估问题以及教育督导问责异体化问题。对此,应采取建立开放共享的教育督导大数据应用平台,探索教育督导与教育行政执法的协同整合机制,构建多元合作的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完善教育督导多主体问责系统等行动策略,进而有效提升教育督导与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教育质量是高职教育从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型发展转变的关键,建立完善的高职质量监控机制是保障与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以学校为核心主体,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三方高职教育质量监控机制的构建,从制度上明确了质量监控的主体问题,将有利于质量监控效度的提升,为高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8.
教育问责的方式:西方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教育语境中的教育问责是一种常态化、制度化的"问",即要求相关责任人对行为或事件做出描述、解释、证明。为了有效地问责,西方发达国家构建了多种问责方式,这些方式都有自己的理念和假设,以及相应的问责工具,问责的层次、对象、主体、后果也不同。阐释西方教育问责的涵义、方式和流程,对我国构建教育问责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建立专业评估制度对保障高职人才质量、完善高职教育治理结构、有效落实双证书与就业准入制度、提高高职教育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建立高职教育专业评估制度必须着眼建立内外结合,以内为主,以外促内的评估机制,强调标准融合与主体开放,突出课程与教学评估,注重网络评估与现场评估统一。建立专业评估制度应致力建设政府主导的领导体制,评估管理委员会主导的监督体制,行业职教集团主导的执行体制。专业评估指标应涵盖专业建设管理、资源开发与利用等五个方面;专业评估方法与程序设计应实现学校内外评估的协调和衔接。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育教学质量问责是培养高质量教师的重要途径。针对教师教育教学质量问责存在的概念不清、价值不明、路径不详等问题,文章建构了教师教育教学质量问责的概念内涵,阐明了教师教育教学质量问责的重要价值:实现以责促教,有助于改善教师教育者的教学质量;以责促建,有助于培植教师教育队伍的专业责任;以责促治,有助于构筑教师教育质量的全面保障体系。针对教师教育教学质量问责的现实困境,提出三条实施路径:强化评估思维、聚焦提效的问责意识;构建一方连续、多方协同、责任共担的问责体系;健全问责目标、标准、工具、奖惩的问责机制。本研究关于教师教育教学质量问责的理论构建旨在为有效推动教师教育教学问责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质量评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教学评估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现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估对教学质量的评估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有待拓展。筹划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质量评估,构建学校教学工作评估与专业教学质量评估相结合的高职院校外部教学评估体系,对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估体系、保障教学质量及不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的评价原则,既是高职学校教育质量评估与人才培养质量监测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准则,也是构建评价体系、确定评估目的、制订评估方案、组织评估实施、得出评估结论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体现和贯彻始终的原则,是做好评估工作的根基。文章从方向性、科学性、客观性、可测性、可行性和可比性六个方面对构建高职教育评价体系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构建高职教育评价体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研究生教育系统"内卷化"的背景下,日益显现出复杂性的组织特征。基于系统的复杂性,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要做到主体的多元协同与质量问责相结合、客体的多层次性和系统优化相结合,同时还应注重保障环境的内外兼修。  相似文献   

14.
产学研结合模式是高职教育办学社会化的桥梁,也是高职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顺利实现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人才保障途径。根据我国高等教育产学研结合的历史嬗变和我国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模式的类型与特点,结合区内外多所高职院校进行的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经验,反思宁夏高职教育微观层面产学研结合模式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教育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构建以政府为主导,高职院校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基础工程。文章针对湖南高职教育在质量监控与保障方面存在的省级监控行政化色彩明显、院校监控自主性缺乏、社会监控不健全、财政投入不足等主要问题,提出必须从政府、高职院校、社会三方采取积极有效的监控与保障对策,才能更好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在评估主体及评估结论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可以将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划分为办学资格评价、专业质量评价和质量保障体系三个子系统,分别发挥办学资格准入评价、专业内涵质量建设评价和教育质量保障等作用,以克服现行体系定位、职责、功能划分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教育督导问责是保障教育督导实效的核心措施,近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部政策来完善教育督导问责的顶层以及设计。运用活动理论剖析当前的学校教育督导问责模式,发现其系统包含主体、客体、共同体3个核心要素,规则、分工、工具3个调节要素。核心要素与调节要素在交互中通过交流、协作、生产、消费4个阶段富有成效地完成问责工作,塑造了学校教育督导问责的运行机制。问责过程中,学校教育督导问责模式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观、适度原则和矛盾观作为行动哲学,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与完善模式架构。  相似文献   

18.
论教育立法中问责的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教育法律在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方面起着巨大作用,但教育立法在法律责任的问责主体、问责情节、问责形式、问责程序等方面的规定,仍存有不同程度的模糊性,需要由教育法律自身对其作出明确的法律界定或由相关权限机构作出法律解释。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管理主体视角下,以学生校外实习安全教育校企合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高职院校实习安全教育实施的主体关系,基于高职院校与实习单位的实习安全教育合作关系、管理关系、社会法律关系等不同层面,厘清安全教育实施主体角色、责任以及功能。基于高职学生实习安全教育校企合作协调机制理论,构建以实践需求为主导、以法律制度为保障、以高职院校为主体、以企业合作为依托的四位一体的高职学生实习安全教育合作协调机制,并提出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20.
教育评估是重要的外部教育质量保障手段之一,教育评估自身的质量同样非常重要。教育评估结果的公信力是公众对评估结果的信任程度,包括信用和信任两个维度。教育评估结果的公信力取决于评估结果的一致性、准确性和综合判定,获得的基础包括评估的合法性、程序的公正性、专家的专业性和指标的合理性。要提升教育评估结果的公信力应加强教育评估机构的专业化建设、推进教育评估过程的协商共治及健全教育评估的监督与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