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中医多学科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中医的现状可分为三流派,即临床派、中西医结合派及中 医发展派;讨论了中医学的定位,认为中医学是一门医学科学,是一门充满哲学智慧的医学 科学,也是一 种以医学科学技术为核心的文化现象;论述了中医学的根本特点及方法学特点就是整体观念 和辨证论治,指出了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一些方法学错误;认为多学科研究中医应深入了解 中医的方法学特点,遵循中医的规律,才能有助于中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刊在上期做了中西医结合发展与现代科技交叉专题,主要讨论了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方向、意义及思路。本期将继续上期的专题,介绍中西医结合与现代科技交叉的部分主要内容。希望可以将中西医结合发展与现代科技交叉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完整的呈现给读者。为本刊撰文的几位作者就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及其与现代科技多学科交叉等问题取得了许多共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当前中西医结合要以解决世界医学难题,减轻人民医疗费用负担,实现人人享有卫生医疗保健的权利为目的。2.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我国独有的医学,是独立于中医学和西医学之外的学科。中西医结合工作包括中西医工作者的团结合作、临床实践的优势互补和理论体系的有机结合。中西医结合的模式应该是多元并存。开展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建设将大力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术进步。国家应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投入资金开展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科建设。3.光子中医学将为中西医结合提供理论和技术平台,并将成为中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向。国家应关注该领域的发展和加大投入,尽快建设相应重点科研基地,促进各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以利于现代光子学技术与传统中医学方法的结合,一体化、全方位地共同解决中医学专用的诊疗、养生保健等重大问题。4.中医药学要不断吸纳现代科技成果为我所用、与己结合,发展壮大自己。现代科技多学科应在中医理论和临床特色中找准切入点,开展工作。要加强对某些重大疑难疾病(如艾滋病等)的攻关治疗,让国际社会广泛认识中医学理、法、方、药的理论和实践特色与优势,以利于中医药的深入研究发展和造福于人民。5.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包括理科、工科在内的学科交叉将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为创立新的医学理论,解决单独中医和单独西医所未能解决的问题。6.强化重大疾病诊疗规范,建立中医特有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已十分迫切。多学科交叉将有助于中医诊断和疗效评估的客观化(如望、闻、切、诊),如光子中医学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7.加强人才培养是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关键。中医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培养出一大批在临床上过得硬的中医师,这是振兴中医的基础。中西医结合应以研究为主,但不可脱离用中医药为主的临床工作。西医学院的高等教育,应增加中医学时,以利参与中西医结合工作。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吸引西医学和其他非医学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加入中西医结合研究队伍,促进学科交叉。  相似文献   

3.
本刊在上期做了中西医结合发展与现代科技交叉专题,主要讨论了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方向、意义及思路。本期将继续上期的专题,介绍中西医结合与现代科技交叉的部分主要内容。希望可以将中西医结合发展与现代科技交叉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完整的呈现给读者。为本刊撰文的几位作者就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及其与现代科技多学科交叉等问题取得了许多共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当前中西医结合要以解决世界医学难题,减轻人民医疗费用负担,实现人人享有卫生医疗保健的权利为目的。2.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我国独有的医学,是独立于中医学和西医学之外的学科。中西医结合工作包括中西医工作者的团结合作、临床实践的优势互补和理论体系的有机结合。中西医结合的模式应该是多元并存。开展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建设将大力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术进步。国家应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投入资金开展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科建设。3.光子中医学将为中西医结合提供理论和技术平台,并将成为中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向。国家应关注该领域的发展和加大投入,尽快建设相应重点科研基地,促进各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以利于现代光子学技术与传统中医学方法的结合,一体化、全方位地共同解决中医学专用的诊疗、养生保健等重大问题。4.中医药学要不断吸纳现代科技成果为我所用、与己结合,发展壮大自己。现代科技多学科应在中医理论和临床特色中找准切入点,开展工作。要加强对某些重大疑难疾病(如艾滋病等)的攻关治疗,让国际社会广泛认识中医学理、法、方、药的理论和实践特色与优势,以利于中医药的深入研究发展和造福于人民。5.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包括理科、工科在内的学科交叉将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为创立新的医学理论,解决单独中医和单独西医所未能解决的问题。6.强化重大疾病诊疗规范,建立中医特有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已十分迫切。多学科交叉将有助于中医诊断和疗效评估的客观化(如望、闻、切、诊),如光子中医学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7.加强人才培养是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关键。中医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培养出一大批在临床上过得硬的中医师,这是振兴中医的基础。中西医结合应以研究为主,但不可脱离用中医药为主的临床工作。西医学院的高等教育,应增加中医学时,以利参与中西医结合工作。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吸引西医学和其他非医学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加入中西医结合研究队伍,促进学科交叉。  相似文献   

4.
医学物理发展的现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刊在上期做了中西医结合发展与现代科技交叉专题,主要讨论了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方向、意义及思路。本期将继续上期的专题,介绍中西医结合与现代科技交叉的部分主要内容。希望可以将中西医结合发展与现代科技交叉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完整的呈现给读者。为本刊撰文的几位作者就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及其与现代科技多学科交叉等问题取得了许多共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当前中西医结合要以解决世界医学难题,减轻人民医疗费用负担,实现人人享有卫生医疗保健的权利为目的。2.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我国独有的医学,是独立于中医学和西医学之外的学科。中西医结合工作包括中西医工作者的团结合作、临床实践的优势互补和理论体系的有机结合。中西医结合的模式应该是多元并存。开展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建设将大力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术进步。国家应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投入资金开展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科建设。3.光子中医学将为中西医结合提供理论和技术平台,并将成为中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向。国家应关注该领域的发展和加大投入,尽快建设相应重点科研基地,促进各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以利于现代光子学技术与传统中医学方法的结合,一体化、全方位地共同解决中医学专用的诊疗、养生保健等重大问题。4.中医药学要不断吸纳现代科技成果为我所用、与己结合,发展壮大自己。现代科技多学科应在中医理论和临床特色中找准切入点,开展工作。要加强对某些重大疑难疾病(如艾滋病等)的攻关治疗,让国际社会广泛认识中医学理、法、方、药的理论和实践特色与优势,以利于中医药的深入研究发展和造福于人民。5.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包括理科、工科在内的学科交叉将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为创立新的医学理论,解决单独中医和单独西医所未能解决的问题。6.强化重大疾病诊疗规范,建立中医特有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已十分迫切。多学科交叉将有助于中医诊断和疗效评估的客观化(如望、闻、切、诊),如光子中医学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7.加强人才培养是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关键。中医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培养出一大批在临床上过得硬的中医师,这是振兴中医的基础。中西医结合应以研究为主,但不可脱离用中医药为主的临床工作。西医学院的高等教育,应增加中医学时,以利参与中西医结合工作。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吸引西医学和其他非医学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加入中西医结合研究队伍,促进学科交叉。  相似文献   

5.
全面认识中医和西医是研究中西医结合的前提。只有把二者进行比较,才能清楚的看出各自的优势,进行相互补充,形成中西医结合。通过对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点和作用的分析,提出了中医学发展和中西医结合研究思维模式,从五个方面做了解释。即:以中医形象思维思辨学为指导,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体",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用",以临床疾病为切入点,以"法"求"理"。  相似文献   

6.
李恩 《科学中国人》2011,(4):78-80,F0003
全面认识中医和西医是研完中西医结合的前提。只有把二者进行比较,才能清楚的看出各自的优势,进行相互补充,形成中西医结合。通过对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点和作用的分析,提出了中医学发展和中西医结合研究思维模式,从五个方面做了解释。即:以中医形象思维思辨学为指导,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体”,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用”,以临床疾病为切入点,以“法”求“理”。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学的研究对象、认识方法迥异,中国生命医学与现代生物医学的结合,决不能视为技术上的简单叠加,更不是知识兼并,近50年来我国“中西医结合“的历史已证实了这一论点,真正中西医学理论层面上的结合不但有待于现代基础科学前沿的发展,更有赖对科学哲学的再认识:认识到人类科学体系发展的多元性结构,承认至少它有东西方的两个源、两个流,摒弃以西方现代分析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作为评估科学发展取向的唯一标准.唯其如此,东西方科学文化才能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求同存异,才能成功地构筑互相结合的“融通走廊“,建立公平、兼容的科学评价体系,才有可能熔东西方医学为一炉,在新的世纪里,创建人类统一的新医学.……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学的研究对象、认识方法迥异,中国生命医学与现代生物医学的结合,决不能视为技术上的简单叠加,更不是知识兼并,近50年来我国"中西医结合"的历史已证实了这一论点,真正中西医学理论层面上的结合不但有待于现代基础科学前沿的发展,更有赖对科学哲学的再认识:认识到人类科学体系发展的多元性结构,承认至少它有东西方的两个源、两个流,摒弃以西方现代分析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作为评估科学发展取向的唯一标准.唯其如此,东西方科学文化才能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求同存异,才能成功地构筑互相结合的"融通走廊",建立公平、兼容的科学评价体系,才有可能熔东西方医学为一炉,在新的世纪里,创建人类统一的新医学.  相似文献   

9.
系统生物学范式:中西医结合路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西医结合问题一直是医学界焦点,但由于基本理念和具体实践的差异使二者很难结合。系统生物学既有西方现代科学基础,又与中医基本理念相契合,使中西医结合成为可能。系统生物医学可以成为贯通中西医之桥梁,前景广阔但还存在一定局限。中医学应该融合系统生物学和现代西方医学的理论成果,向“未来医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医科学性的内涵兼论科学、非科学和伪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废中医论的历史,科学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标准,医学的性质,中医学理论的本质及科学内涵,研究的方法论和方法学,以及一般文化和中医文化的特质等,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认为中医学是生态医学的适应理论,是优质的中国传统文化,包含有大量的原创性的因素,值得大力发掘提高。  相似文献   

11.
所谓中医控制工程学,是以中医为基础,吸取西医知识,结合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观点阐述中医学理论,并应用工程技术的相应原理、方法及计算机技术等,以解决医学有关问题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建立,是近年来多学科向中医学渗透的产物,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标志着中医学的发展已到了一个新阶段,并展示了中医学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时下的中医药议论,我们采访了我国第一代中西医结合专家陈可冀院士。追忆五十年来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经历,陈院士深切地感悟到:中医学和西医学虽然形成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及文化背景下,而且在理论思维、医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学是世界医学界的一朵奇葩,是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中最为系统、最为精辟的医学体系。中医药学与东方文化融为一体,为人民的健康、民族的繁衍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但近200年来以近代科学观、方法论评价中医科学性,以西医规范中医,在对中医药的认识上产生许多误区,有人认为中医药学是朴素的萌芽状态的前科学;有人认为中医学是封建医学、经验医学、工匠型科学;甚至有人叫嚣中医药学是“当代中国最大的伪科学”……。  相似文献   

14.
西医名词和术语的翻译及标准化是我国近代西医教育和中西医学交流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英国传教士医生高似兰在医学名词汉译的标准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编撰的《高氏医学辞汇》是中国近代西医学最主要的医学工具书,在他的参与和推动下,成立了医学名词审查会,为医学名词汉译的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作为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在传统的学科融合研究中较难建立统一的知识与认识体系。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健康数据科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蓬勃发展为变革中西医融合研究范式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从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范式,健康数据科学、环境健康和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跨学科背景出发,在宏观视角下运用“三因制宜”的观点,论述多疾病谱与多维度数据驱动的知识发现问题,为推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发展与知识融合提供新模式与新途径,也为健康数据科学在医学中的应用提供可推广范例。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我国独创的一门学科,中西医结合学科综合中西医两种医学的优点,充分的吸收我国医学的有效之处,也学习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和研究成果,在近五十年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是目前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和普及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的发展都对中西医结合医学提出了更高的客观要求。因此,有必要认识中西医结合教育的重要性及现存的问题,寻找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推动中西医结合教育逐步发展向更成熟、更规范化的高层次。中西医结合教育只有不断地传承和创新中才能稳步发展前进。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胃癌西医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相关研究,归纳总结了目前西医治疗胃癌的基本方法并阐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的概况,文献结果表明,西医在胃癌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作用,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中医依靠其独特的整体观点和病证论治思想在胃癌治疗的各个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未来治疗胃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刊在2005年第5期本期焦点栏目中“聚焦中医药”,深入探讨了中医药在我国的产生和历史沿革以及中医药在世界各地的发展情况。发展中医药的根本是发展中医学,发展中医学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19.
元极医学应从“人体功能学”、“疾病状态学”上去充实,完善,使元极医学成为可与中医学,西医学西补互助,各显风采的人体生命科学。使元极医学的学科形态完善,必面辨病辨证结合,宏观微观并重,对其原理进行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分析研究,这是元极医学发展的基本模式,元极医学作为一种独特的医学体系,要坚持走自主发展的道路,并吸收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学既有相同之点,又有相异之处。相同,便有了结合的基础;相异,才有了结合的必要。中西医结合首先应当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结合,其理论与实践都离不开对结合要素的科学把握。在哲学视野里,整体论与还原论、察同性与察异性、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主观经验与客观实验、哲学语言与科学语言、调理观与修理观等,均是中西医结合的要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