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社区体育文化概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社区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学、社会学等视角,阐述了社区、社区文化等与社区体育文化相关的概念,及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文化目前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对社区体育文化的概念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开展社区体育文化工作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
融合高校体育资源 促进社区体育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社区体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分析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关系,提出应实现人力、物力的相互有效利用,从而推动社区体育的蓬勃发展,同时也为高校体育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整合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区体育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资源虽在场馆、人力、经费、科研信息资源配置等方面已具有较大优势,但未能充分服务于社区体育的发展。通过对社区体育活动目前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探讨高校体育资源为社区健身活动服务的可行方法,为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在制定指导社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方案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郴州市创建体育之城的大环境下,对郴州市社区体育法制建设进行研究,社区体育法制建设滞后表现为:全民健身计划未落到实处、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受限、全民健身活动保障薄弱、全民健身权利缺失。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以下措施:完善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完善社区体育行政执法与监督制度,完善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与发展机制,完善社区体育经济保障政策等基本思路,确保人民群众体育权利,为郴州市创建体育之城提供坚实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5.
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是促进社区体育和谐发展的落脚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彤 《体育与科学》2006,27(4):50-53
社区体育是进行一定的社会体育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体育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体育活动区域。社区体育文化是社区体育的细胞,以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促进社区体育和谐发展是当前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需要。社区体育文化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体育行为方式,它对社区体育的和谐发展具有永恒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在研究社区体育功能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社区体育文化的概念与内涵,探讨了社区体育文化在构建社区体育和谐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加强社区文化体育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为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促进社区体育和谐发展研究在我国的进一步开展和实现全民健身运动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与专家访谈的方式,对杭州市所属三个辖区的600名社区居民进行了社区体育组织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发现目前杭州市社区体育组织活动的开展主要存在经费来源不足、场地保障不足和缺乏专业性技术指导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我国城市社区基层体育组织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区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通过对我国社区体育开展现状的全面研究,分析了社区体育组织在建设、管理及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发展我国的社区体育提出了建议,为我国社区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乡社区社会体育组织调研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调研了全国范围内城乡社区社会体育组织后,提出社区体育是“在一定规模的辖区生活共同体内开展的群众体育”。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城乡社区以开展体育活动为目的的各种社会体育组织并存,但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型社区体育组织还很薄弱,没有形成一个较完善的体系。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新的社区体育组织体系的建立,应大力培育和发展为社区开展体育活动提供非营利性服务的社区体育协会、社区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俱乐部)等组织,其性质应属于在我国具有法律地位的民间组织,即从事非营利性社会体育服务的组织。  相似文献   

9.
赵辉 《精武》2012,(22):45-45,47
通过对秦皇岛市海港区开展社区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的探讨,提出具备体育专业的高校应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使优秀的体育专业学生能够进入社区开展体育建设指导,为丰富和活跃社区体育运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论证分析等方法,对近年日本在促进少年儿童校外体育活动方面的措施进行研究.其发展少儿校外体育措施包括:利用社区运动俱乐部开展少儿体育、开设社区儿童教室、组建运动少年团、拓宽运动健康知识普及渠道、充实少年儿童户外体验活动、针对少年儿童开展的家庭体育等.在借鉴日本相关举措的基础上,对我国少年儿童校外体育发展提出了建议:社区应成为少儿校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平台;应建立具有广泛接纳性的少年体育团体;为少年儿童提供更多户外体育活动机会;拓宽他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发挥父母的启蒙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进行,加强对新时期农村社区体育的研究,成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人民健康的重要途径。苏北作为江苏省重要的地域组成,在经济、社会事业等方面,与苏南地区相比有着一定的差距。本文在分析苏北地区农村体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构建的策略,以期为苏北地区新农村体育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成强 《湖北体育科技》2014,(12):1050-1052
以江苏省城乡群众体育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城乡群众体育锻炼行为、体育组织管理、体育消费等方面对江苏省城乡群众体育发展现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城乡群众体育发展有着显著性差异,不协调现象依然存在。针对这种现象,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解决江苏省城乡体育发展不平衡,实现城乡体育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连云港滨海体育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连云港滨海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和欧亚大陆区域优势;政府职能部门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应转变思路,努力调整滨海旅游产业结构,并借助海洋自然资源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滨海体育休闲旅游,对区域内滨海体育、休闲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4.
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我国在体育行业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下的产物,随着体育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不断推行,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也将不断壮大。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江苏省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培养、鉴定及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制约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发展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影响因素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江苏省部分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考察了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的基本状况,并对体育价值现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影响因素的认同程度依次为:个人运动能力、体育兴趣、家庭环境、体育教师、同辈群体、校园文化、社会和体育教学;(2)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体育兴趣、同辈群体、校园文化、社会和体育教学5个因素是影响体育价值观的主要因素且达到显著水平,而个人运动能力、家庭环境和体育教师因素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体育院校学生作为体育消费的重要群体,其消费心理与行为特点必将对我国的体育消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并对我国体育产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本文以湖北省体育高校14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以及访谈法,从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消费心理学及体育社会学等视角综合审视、研究并分析了他们的体育消费态度、动机与行为等,提出了影响湖北省体育高校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因素,并探讨了提高湖北省体育高校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农村初中学校民俗体育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省45所农村初中学校开展的民俗体育项目、开展形式、学生参与民俗体育的基本情况,以及学校开展民俗体育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并提出了相关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村初中开展民俗体育的学校和开展的民俗体育项目较少,民俗体育在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的较少,大都在课间进行,而学生对学习民俗体育项目具有一定的基础。缺少民俗体育器材,缺乏相关书面教材,学校领导不够重视等是当前江苏省农村初中开展民俗体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城市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现状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居民体育消费以健身与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以参与性体育消费和实物性体育消费为主要类型,以每周活动3次,每次活动时间30-60min的人群所占比例最高,以门票价格在5-10元的场所消费为主,但不同群体的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苏北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五城市的社区体育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苏北五市的社区体育现状与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由于社区体育的经费不足、场地设施分布不合理、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质不高等原因,使得社区体育发展缓慢,不能满足广大居民对体育的需求;加大宣传力度、明晰政府职责、扩大投入、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育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指出江苏省高职院校多数学生对体育活动表现积极,对体育锻炼认知程度较好,但对科学体育健身方法的认知程度较差;大学生的活动动机主要集中在调解情绪、增强体质上,体育锻炼的形式以自己单独锻炼为主,多数学生对于锻炼频度与效果的认识不够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