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确处理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保证社会安定与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二者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征地范围过宽、补偿偏低、安置不当,其原因为“公共利益”界定不明、集体土地产权缺陷、政府权力寻租和政府行为缺乏规范。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应从严格界定公共利益、完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和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着手。  相似文献   

2.
不断完善的土地征收法为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必要条件。土地征收法的主要发展变化有:从单行法转变为诸法合体,“土地征收”概念取代了“土地征用”概念,土地征收审批权不断地被上收,补偿标准不断地被提高。土地征收法的完善方向是:明确规定征收土地的公共利益范围,科学地设置土地征收审批机关,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市场价值给予被征收入公正补偿,有效地保障被征收入的救济权。  相似文献   

3.
我国土地征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共利益”概念界定不明;土地征收程序不规范;征收补偿不到位;征收中对农民权益救济的司法保障不力等。完善我国土地征收制度要实现经营性用地市场化供给,完善土地征收的程序,改革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建立完善的司法救济途经。  相似文献   

4.
土地征收是国家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存在征收目的模糊、征收程序不合理、补偿范围小、补偿标准低、补偿方式单一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修改有关法律,改革和完善土地征收制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土地征收制度是世界各国为发展社会公共事业而设置的一种法律制度,是一个牵涉公权力与私权利如何平衡的重要社会问题,构建完善的土地征收制度应从界定公共利益、建立公平的征收补偿机制、健全和规范土地征收程序、建立被征地农民妥善的安置方式等方面予以发展和完善。实践中,正当的公共利益是土地征收的前提。因此,从实体法和程序法多层面对土地征收制度中的公共利益要件进行界定,明确公共利益的判定标准,践行公共利益在土地征收中的法律化,对于保证土地征收制度的正当性和公平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是协调和解决土地征收中国家、社会和个人权益冲突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妥善解决土地征收补偿问题,对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我国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是传统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该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应加强对补偿主体和权利人、补偿标准和范围、补偿程序和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全面改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立法。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位于广州城市近郊,由于经济发展、城市扩张,镇内村民的大量土地被征收,由此衍生了一系列涉及土地征收补偿的问题,如补偿程序不够规范;村民对补偿标准期望值过高;补偿方式相对单一;房屋补偿定价有偏差等。鉴于此,该文提出了规范征地补偿程序;采用多样化的征地补偿方式;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保障失地村民的利益;加强职业培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建议,以便未来失地村民能够得到更合理的补偿、安置,村民的权益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土地征收是土地功能由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变的重要手段。土地征收过程中,涉及的利益多元复杂,法律规定存在诸多不足,政府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民利益被漠视。立法明确"公共利益"的含义成为解决土地征收中各种问题的关键。而征地权回归人大以及在征地程序中加入农民参与的环节,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建立多元补偿安置方案对于保护农民在土地征收中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集体土地征收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实践中问题重重。集体土地征收中补偿内容和征收程序是最重要的两部分。借鉴日本《土地收用法》中正当补偿和合理程序两方面的经验,我国集体土地的征收在征收补偿方面应制定完全补偿的补偿原则,扩大补偿客体,完善各项目的补偿标准。在征收程序方面应增加事业公共利益认定程序,设立专门的土地征收机构,透明征地信息、保障公众参与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已经滞后于时代发展,存在土地征收和土地征用不分、超公共利益范围征收、征收程序不当、拖欠征地补偿款现象严重、补偿范围狭窄、补偿标准偏低等一系列弊端。因此我们有必要完善我国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以保障国家公共利益用地及被征收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11.
辽宁“五点一线”战略实施与东北亚经济合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五点一线"战略的提出是国内外经济发展经验的总结,是扩大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环渤海区域经济实现新飞跃的迫切需要."五点一线"战略实施与东北亚经济合作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了加强两者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五点一线”战略是辽宁省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深化省情认识基础上,落实中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打造沿海经济强省的战略部署。中俄是两个相邻的大国,政治关系良好,经济互补性强,有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最佳条件。“五点一线”战略的实施对促进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化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五点一线”政策的提出,迫切需要解决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化建设的有关问题。通过对辽宁经济、人口、空间和生活方式四方面城市化水平现状的分析,提出该区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认为未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城市化发展以都市连绵带城市化发展模式为基础,加速产业集群的形成、扩大城市规模、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生态转移支付制度,是解决沿海经济带城市化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伴随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已经越来越明显,已受到社会各方面普遍关注。辽宁五点一线战略及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存在着地方本位主义、各自为阵发展、产业结构规划趋同、港口等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不利因素,导致区域非均衡发展,为了实现辽宁五点一线战略及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必须用财政手段促进和保障区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三侠五义》的情节设置,多受《水浒传》的启发而有所创新。其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弄引法""鸾胶续弦法"以及"禹王金锁法"等情节技法的运用无不以《水浒传》等典范文本为借鉴和模仿的对象,并独出机杼而有所创新。《三侠五义》情节设置对《水浒传》的模仿和创新,不仅是作品中存在的事实,也完全符合小说艺术的发展规律,有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湖南郴州市地处湘楚文化与百越文化、中原文明与岭南文明交汇的南岭山脉中段,这里不仅拥有道教第十八福地的深厚根基,而且形成了以草药郎中苏耽和无量寿佛周全真领衔的"九仙二佛二神"的"大福地圈"人文环境、气氛,蕴藏着含量丰沛的"福地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17.
“九品混通”是西晋赋税的征收方法,与户分九等的户品制和《户调式》相互协调、配合。《户调式》,赋税的“标准样”,包括一个“一夫一妻占田百亩”的“户样”,即“标准户”,以及“标准户”交纳百亩之半的赋税额而构成的“赋税标准额样”:租四斛、绢三匹、绵三斤。“标准样”是划分户等时比照和折算的基样,“依样”定户上下为九等,每等税额各有差,但一等户和九等户(二等和八等、三等和七等、四等和六等)交纳税额相加再平均,仍然相当于“标准户”交纳的“标准赋税额”,这是“九品混通”的基本意思。“五斗米”,汉末魏晋时户等租差数额、赋税征收的最低租额、最低的加“俸”租额。不大的数额,却经常使用,十分流行并为人们所熟知。陶渊明借用“五斗米”这一广为流行的术语来比喻县令薪俸的不足道,“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说“不为当一个小小县令,拿那么一点薪俸而向乡里小人折腰”。  相似文献   

18.
从胡焕庸人口线看地理环境决定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地关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永恒命题,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人地关系思想中最受关注的思想之一,地理环境决定论强调了地理环境对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本文对地理环境决定论进行现代地理学解读,认为地理环境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得以实现的基础,也是区域差异的原因,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制约或促进作用。对2005年中国省区级人口密度、单位面积上人均GDP和生产性土地资源率进行分析,并与胡焕庸人口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胡焕庸人口分界线依然是中国人口分布差异的基线,人均GDP空间分布与生产性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与区域人口分布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进一步分析表明,胡焕庸线不仅展示了中国人口分布差异情况,更在于其揭示了中国资源环境基础的区域差异特征,这也是其长久以来依然能够被实践验证的真正原因。胡焕庸线的存在及其合理性充分说明了地理环境在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对待不同的地区,必须因地制宜,按照其地理环境特征来确定其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制定相应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9.
惠州红树林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阐述惠州沿海红树林的发展与现状,找出在恢复种植与保护过程中的主要存在问题及其产生原  相似文献   

20.
秦汉时期陆路交通的建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陆路交通建设的一系列成就是大一统局面得以出现和持续的基础。秦汉时期的陆路交通建设有其独特的特点:秦的陆路交通建设体现在以“线”为中心,完成了以驰道和直道为主的贯穿全国的交通线;两汉时则以“点”为中心,完成了以主要城市为中心的交通网络。点线相结合便构成了秦汉时期迅捷的陆路交通体系,这在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稳固方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