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等人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教育家力图以他们各自所秉持的教育理念改造落后的中国社会,他们躬行实践、摇旗呐喊、孜孜以求,放下作为社会精英阶层的知识人的架子,深入社会底层,关怀平民生存,冀望通过教育改变广大平民百姓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命运,在当时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平民教育运动”。他们所体现出的对社会劳苦大众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怀令人感动,他们作为走出书斋的知识分子所具备的理论与实践魄力令人钦佩,他们所设计并付诸实施的平民教育蓝图在中国教育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时至今…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知识分子不仅作为一个精英阶层承担着启蒙使命和社会责任感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同时,新旧文人在政治、经济制度交替变革的文化转型时期。又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心态。但知识分子在社会结构中并不是一个单独的阶级,由于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处于相对劳苦大众"稍好"的境遇,然而由于他们的思想活跃,反映敏捷,统治阶级对他们的思想束缚和政治压迫就较一般群众为甚,知识分子感受到的迫害就格外深刻。在革命到来或革命退潮后。由于自身  相似文献   

3.
李林峰 《高中生》2013,(13):55-56
中国古代有为的儒家思想者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却认为,不论穷、达,都应该要兼济天下。这就让人回想到某辩论大赛里的一个辩题:"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一直觉得反方代表讲得好:"你未获温饱,难道就不讲道德了么?"就如抗战时期的劳苦大众,他们就不该有爱国主义精神么?还有世界上千千万万的贫困落后地区的人民,他们就可以眼  相似文献   

4.
江露露 《文教资料》2007,(29):13-15
湖畔诗社是五四时期一个特殊的诗歌团体,它由四个充满热情而又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组成。他们以"爱"为主题,不仅大量书写爱情,开创了中国新诗史上大胆抒写爱情的一代先河;同时作品也饱含着对劳苦大众的关爱,体现平等民主的反封建精神。虽然社团存在时间较短,却影响深远,贡献颇大。  相似文献   

5.
左权素有"歌舞之乡"之称。左权小花戏和左权民歌可以说是左权的一对姊妹花、并蒂莲,是最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是左权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劳苦大众生活的真实写照。其题材广泛,内容深刻,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并以不同的方式,形象生动的再现了农民的真实生活,反映了他们的心理、感情、意志和愿望。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一颗绚丽的瑰宝。她深深地扎根在左权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成为了左权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杨梅梅 《班主任》2009,(2):7-10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终身致力于民众的教育事业,把教育普及到民间,为劳苦大众服务,陶行知是第一人。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相似文献   

7.
是这样倔强、这样勇猛的战士,他憎恶黑暗,讨厌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猥琐卑怯的“老中国”儿女、愚昧而蛮横的统治者;用他辛辣无比的笔,给他们以剥露、攻击,毫不妥协,毫不馁怯。他被目为叛逆、“堕落文人”,然而他却为无数青年、劳苦大众和一切正义爱好者所敬重、爱戴。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商投资增多,在华经商、工作、学习、旅游度假的外国人不断增加,他们将国外的消费方式带入中国,并悄然让中国人的消费方式发生改变。作为消费品的洋酒,精明的商家乘机扩大在华的销售。在媒体广告的投放上,洋酒的商家在广告的投放媒体选择上和其创意的展现上,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三、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扫盲教育和农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特别是劳苦大众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人民革命战争。这一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于革命根据地过去主要是在农村,教育的对象、内容和方法,首要的是满足农村的需要,适合农村的环境和特点,毛泽东从中国农村教育,尤  相似文献   

10.
我生长于都市的大家庭里,从小就受着古书和师傅的教训.所以也看得劳苦大众和花鸟一样。有时感到所谓上流社会的虚伪和腐败时,我还羡慕他们的安乐。但我母亲的母家是农村.使我能够闻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逐渐知道他们是毕生受着压迫,很多苦痛.和花鸟并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11.
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评估及其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几年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国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但是,由于我国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阻碍着一些政策的实施。另外,区域差异、城乡差别也阻碍着人才的流动。因此,要解决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从国家方面讲,就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大经济建设力度,为广大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从个人方面讲,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合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反过来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中国当前的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已经显现出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下一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然要以加速城市化进程为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从1997年至2002年年底,我国零售物价指数出现了长达60个月的负增长,而与此同时宏观经济却保持高速度、高质量的增长,从而使此次物价回落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新情况。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对此次物价回落的原因的主流解释尽管是中肯的,但仍然不足以说明上述新情况。经验和实证研究表明,近些年来我国二三产业劳动成本的相对下降,一方面使得物价温和、持续地下降,另一方面则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总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挑战的是政治,在经济要求发展的条件下,政治文明的建设更具现实意义.政治文明的首要表现是政治民主化,明确民主的本质含义,分析西方的经济--民主理论,来探索中国现实的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影响民主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中国建国以后的历史中,经济的作用表现得十分微弱.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改变了经济的作用力,使得经济发展对民主建设的要求更加积极.但这种作用也是双刃剑,一方面,可能会造成一部分人的政治冷漠,要注重政治民主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中国在制度上已经实现了民主,但受多种因素影响,现在还处于向现实民主过渡的阶段,经济的发展正为这种过渡提供条件.中国有不同于西方的特殊国情,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中国的现实来进行切实的民主建设,将政府推进和社会自主两种方式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战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经济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普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制定和完善衡量可持续法则的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机制体系;建立有效的政府引导体系;积极参与国际可持续发展行动,使中国成为国际上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成员国。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我国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逐步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是,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伴随着权力的不断集中,并且这种权力集中明显呈现两个趋向:一方面是权力由地方集中到中央;另一方面是权力由政府向党的机构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与优先发展重工业在运行中暴露出产业结构不合理与激励不足的问题,在解决上述问题时,意识形态工具逐步成为一种重要选择,意识形态的泛化运用对当时中国造成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般而言,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一方面表现为国民生产总值等总量的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与之相关的产业结构不断演进。虽然中国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但是居民收入的差距却越来越大,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仍然非常不平衡,从经济发展的布局来看,经济结构性问题还很突出,产业结构不平衡。中国第一产业的产值在三次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过大,同时第一产业的从业人数比重偏高,中国仍然只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  相似文献   

18.
外国在华银行是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一支重要力量,它来到中国后,除了从事一些基本的金融业务外,还与晚清政府发生了借贷关系,并从中为自己和本国政府获取了巨大利益,同时它作为一支新生的金融势力,客观上对传统中国的金融业产生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WTO与中国职业教育改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市场经济以及公正、稳定、透明的政治体制的建立,必然带给教育发展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作为服务产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在职能上、资源配置上以及体制结构上必须顺应WTO有关教育服务的基本理念,另一方面必然带来职教在办学体制、目标、课程教学以及评价等方面的巨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Three different “logics”—that of the internal strategies of the institutions, the economic pressures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the political policies of the state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a university.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and coexistence of the three logics has determined the transformation models of teacher-education or normal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is paper aims at describing and analyzing both the process and the forces that led to these transformations by taking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CNU), Southwest University (SWU) and Yanbian University (YBU) as examples. Reliance on government and market resources has put these universities into a dilemma: On the one hand, they wanted to retain their original features so as to preserve their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teacher education” market, and on the other, they needed to merge, expand, restructure and enhance their quality as they pursued overall development. The case analyses show that the teacher-education university’s need for self-development, which is the internal determinant,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its transform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socio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national policies influence the institution while it displays considerable capacity for self-adjus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