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言本科专业教学既属于汉语国际教育又归属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国古代文学课是该专业文化类的专业必修课。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虽然对于留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它在学生的美育教育、中国思想与文化的学习方面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在中国文化推广的大事业中,我们要重视对留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讲授与传播。  相似文献   

2.
王双 《教育教学论坛》2014,(43):123-125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为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专业必修课,由于本课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后续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它涉及到与文学史及中学选文、文学史例文的诸多关系。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不断改革创新,我认为明确的教学理念和思路,强化的实践能力训练,多渠道的考评方式,是使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得以真正提高和上好这门课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3.
古代文学课引入多媒体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荣先 《文教资料》2009,(6):230-231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与此同时,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一系列的发展改革.古代文学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作品学习中对当代高职生实施素质教育,如何通过传授古代文学基本知识来提高古典文献的阅读能力.如何在挖掘作品中蕴含的民族文化精华的同时赋予其现代性的阐释,进而提升高职生人文素养等问题,已成为古代文学教师面临的重大教改课题.  相似文献   

4.
古代文学作品凝结着古代人民熠熠生辉的思想精华,是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在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节日的传承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古代文学作品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和借鉴价值,从教师素质专业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三个方面提出了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精神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针对新教育理念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在高中语文教材的学科比重和文体构成,分析了高师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古代文学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行古代文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更新教育观念,服务高中教育;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调整知识结构,优化教材内容;改革考试方式,完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6.
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阅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从中了解当前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认知度、学生作品阅读数量、作品阅读与教学指导的关系、学习古代文学的收获及期待等实际情况,并对此进行初步分析,提出加强古代文学作品阅读的指导是走出古代文学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课程,其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传承的知识非常深远。当前,我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正在深化改革,在改革中必须注意不同专业课程间的联系、注重培养授课能力、协调处理史和作品之间的讲授关系,并加强应用情境教学法,只有注重这四个方面问题,才能推动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2000年初,佛山大学中文系在制定《200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时,缩减了文学类理论课程的计划学时,增加了被列入实践教学环节的“课外导读”课(如中国现当代文学导读、中国古代文学导读、外国文学导读、文学概论导读等)。2004年初,在制定《2004—2007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时,进一步将文学类“课外导读”课明确为先秦两汉文学作品选读、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选读、唐宋文学作品选读、元明清文学作品选读、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读、外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外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文学批评训练等9门各自独立的文学类实践环节课程。修订后,理论类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等占总学分比例的75.82%;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分比例的24.18%,(其中,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19.65%,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占总学分比例的4.53%),与该校“199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分比例的10.6%)相比,提高了1.8倍。  相似文献   

9.
贡伟浩  甄真 《考试周刊》2014,(78):152-153
学习汉语是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和前提,了解中国文化知识能够帮助留学生更快融入中国的文化氛围,领略汉语丰富的文化内涵。面向初来中国的留学生开设中国文化相关课程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北二外开设的"中国文化简史"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文章认为讲授中国文化课程时,要从教学用语、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多方面提高留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省开课程实战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整个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中,除集中实践环节外,还要求每门省开课程开展与课程相关的实践活动,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以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和中国古代文化专题两门课程为例.从课程教学目标设定、教辅材料的选择、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阐述江西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省开课是如何进行课程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把地方文化融入古代文学课程中对培养地方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地方文化融入古代文学课程中,教师首先必须要对地方文化有深入了解和研究;同时,要重构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内容,革新课程教学模式,要找准切入点,把地方文化与古代文学课程无缝衔接,要把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堂实践教学相结合,还要创新古代文学课程评价机制。通过重构古代文学课程体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怀、提升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也能促使教师的研究从理论走向现实,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职技高师教育承担着培养合格的职业教育师资的任务,其培养目标要求凸显为职业教育服务的师范性和职业技能性。"现代汉语"是职技高师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自开设以来,其教学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为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好职教师资,加强"现代汉语"实践教学是学界的共识。文章从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评价等三方面对职技高师"现代汉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赋和骈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两种重要文体,其作品的赏析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中不容忽视。但现阶段《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赋和骈文的作品教学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批判缺认同的问题。充分认识赋和骈文作品的价值,探寻到合理的作品赏析方法,才能达到《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塑造学生心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李斐 《现代语文》2006,(9):92-94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公布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中指出:"文化知识课包括中国概况、中国历史、中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等)等课程,这些课程讲授中国的国情、历史、文学等文化背景知识,使学习者提高其语言运用的层次."又认为:"各种语言文化课是整个语言教学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课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其对汉语言文化的理解,提高其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能充分满足长期进修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随着语言等级的提高,其所占课时应逐渐增加."我们认为这个教学大纲是从对外汉语教学实际出发的,它对整个文化课的教学、乃至整个对外汉语教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作为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在文学作品蕴含的历史文化、人性关怀及艺术审美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思考,从而切实提高人文素质,适应新时期的高校教学需要.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五千年华夏文明精华积淀的中国古代文学,担负着传承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精华、沟通古今、通古察今的重要使命。而在当前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的主干课,古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则需站在教育之民族化的最前沿。  相似文献   

17.
渤海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学校最早建立和建设的学科之一。目前设有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师范)2个本科专业,到2012年,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教育硕士2个硕士学位授权方向将全部招生。目前在校本科生1700余人,在读全日制研究生300余人。  相似文献   

18.
高校传统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作家、作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的“二元式”教学窠臼,笔者依据执教古代文学课的教学实践,认为应在教学实践中,贯彻孟子所提出的“知人论世”的文学鉴赏原则,立足古代作家创作实践,打通文史哲,从而古代文学作品得到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当代文学课对留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及语言交际能力的养成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以中国文学作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内容的课程中,普遍存在重古代文学轻现当代文学,而现当代文学中重现代文学轻当代文学的倾向。事实证明留学生对当下中国的现实和鲜活俗白的语言最感兴趣,不论从语言难度还是内容呈现方面考虑,留学生现当代文学课都应该先由当代文学入手。而当代文学部分,要加大新世纪文学教学比重和分量。  相似文献   

20.
来华留学生语言课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是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模式的新探索。语言课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应考虑学生听得懂、用得上。留学生课程思政应遵循的教学理念是运用多元文化共享理念帮助留学生在中外文化认同中理解和认同中国,通过国际理解教育引导留学生愿意以包容的心态理解中国,采用分层和适度递进的教学更加符合留学生认知及学习语言的规律等。不同阶段留学生的分级教学要把握“知”“情”“思辨”的要求。来华留学生语言课课程思政的措施包括:语言课课堂利用现有教材中蕴含的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拓展语言课教学内容的同时挖掘其育人功能;加快新形势下国际中文教材、微课堂及课外读物等融入思政目标的教学资源建设;课上练习活动和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使教学丰富多元,让留学生亲身体验当代中国的发展,促进对中国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