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自然教学大纲要求: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了解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保护和探索,从而对大自然的面貌和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作为鄂西北边远贫困乡镇学校,自然教学更应该立足“服务当地经济”,以“学有  相似文献   

2.
自然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了解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保护和探索,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自然教学与大自然及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恰当地进行思想教育,使一代新人走上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光明大道.  相似文献   

3.
自然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自然事物、探索自然奥秘和培养学科学,用科学能力及志趣的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启迪诱导学生主动地获取探索自然的方法。我在兼任小学自然教学中,从1987  相似文献   

4.
小学自然教学大纲中指出:“自然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教师应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在自然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索精神,我有以下几点体会。1精心设计实验,激发探索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  相似文献   

5.
观察是人们认识和了解周围事物的基本途径。自然教学中的观察活动,就是给学生提供观察材料,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去了解自然事物的属性,从而归纳出自然事物的外部特征、内部结构及其变化现象和规律,完成对自然事物的一次完整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得益无穷。”我们在遵循教育基本原则和学生认识规律的前提下,采用“明理——激情——导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实践,大胆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明理所谓“明理”,就是要通过哲学课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周围世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也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明理”是哲学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而如何做到让学生“明理”,我认为既要抓住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又要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具体…  相似文献   

7.
三、学生就是“人类” 首先要横下心来 人类认识自然,科学家探索自然。自然课上,学生就是“人类”,学生就是“科学家”。所谓设计教学过程,并不是像工业产品设计那样画好图纸,照图施工,造出一模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引”与“放”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一个研究课题。所谓“引”,就是教师通过精心的课堂设计、创设良好的情境,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先把什么都告诉学生,只让学生根据提出的要求去观察、分析、实践、思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获取知识的能力。所谓“放”,就是把学生放在一种独立探究事物的环境中,让他们凭自己的感觉去感知一些具体事物。不仅要求他们能亲自去完成一些观察实验项目,还要求他们学会动脑筋去自行设计观察和实验的方法,通过自己对事物的基本认识和亲身体会去获得对事物的认识,以及正确认识事物的方法。下面我就《义务教育小学自然第四册》《水》的教学设计谈谈“引”与“放”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学习“自然”,是让他们从认识自然界中一般事物和现象开始,以后逐渐加深,使其从中懂得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激起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大多事物和现象都是小学生习闻常见的。为揭示事物和现象中所包含着的科学道理,教中安排的插图和有关实验,是要求学生从观察入手,进而研究分析。这是引导学生学好“自然”课的一种手段。在引导学生观察时,对于不同事物和现象,要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1.对比观察:为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区分不同事物的功能和性质,可用此法。  相似文献   

10.
“土”和“洋”,这是人们对事物档次高低的另一简易的流行称呼。“土”有“简易”的意思,而我在自然教学中则喜欢用“土”,喜欢用“土”的仪器,也喜欢用“土”的方法。 也许有人说,当前资金缺少,仪器缺乏,当然只好“土”法上马。其实,我的看法并非这样。 我认为,自然教学如果离开了“土”仪器,“土”方法,就无法实现自然教学大纲的要求。 自然教学大纲指出:“指导儿童直接认识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何谓直接认识呢?那就是指导儿童从观察身边的实际事物开始学习科学。例如指导儿童观察两根相同的塑料筷子,当它们用同样的东西摩擦后,一根搁在浮在水上的塑料泡  相似文献   

11.
大纲指出自然课要“密切联系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行教学”。我国幅员广大,各地自然情况千差万别,教学时根据当地的自然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选取相应材料来替换,这确实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我们学校地处城市郊区,同市区学校比,在指导学生认识当地的自然方面,条件更为有利。 一,必须始终注意指导学生“认识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和现象”。如《植物怎样过冬》一课,教科书以蓟为  相似文献   

12.
在自然课教学中,有很多事物的内部情况都是无法直接感知到的,我们称之为“暗箱”。在这类课教学中,主要采用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外部的可感知到的自然事物和现象的研究,从而间接地推断出不能直接感知的自然享物和现象。即教师引导学生逼过对输入输出信息的研究来探索事物的内部奥秘。这一教学过程,谓之“解暗箱”。具有这样一些特点的课文,就是自然教材中的“解暗箱课”。  相似文献   

13.
小学“九义”自然教材不仅和其他学科一样,有其图文并茂的特点,而且在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填空”等其他学科教材所不具备的新内容。因此,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急需探究的课题——“填空”内容如何分类与教学。一、依据学科特点,归类“填空”大纲在教学要求中指出:“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了解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保护和探索,从而对大自然的概貌和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自然教材正是围绕这一学科特点和教学目的设计填空内容的。因  相似文献   

14.
《自然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自然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自然教学中怎样让学生自行探索知识.  相似文献   

15.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区域性与广阔性,这对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要学生能够根据地理事物或现象来把握本质、揭示联系,进而全面认识地理事物、现象与规律以及地理事物现象与人类社会之间的联系。在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要打破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灌输,代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几  相似文献   

16.
大纲中所指出的教学目的,明确规定了学生获得自然科学知识的范畴和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这是每一位教者必须准确把握的。 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就是帮助学生、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界中的一些常见的物质和现象,特别是一些常见事物的显著特征,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以及这些自然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它们的运动变化规律,了解、知道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改  相似文献   

17.
郑重老师在讲授《土壤的保护和改良》、《砂土、砧土、壤土》等课文时,根据自然教学大纲关于“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了解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保护和探索,从而使学生对大自然的面貌和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自然教学大纲指出“自然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能动地去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我在教学《水的压力和浮力》一课,认识水具有浮力的知识过程中采用了“导学法”,即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的知识,运用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  相似文献   

19.
地理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法。培育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就是要帮助其认识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理解区域特征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动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内容的教学,进行了相关探索。  相似文献   

20.
学习教学大纲,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了许多年了,自然教学改革是不是用教学大纲作指导思想,联系教学实际,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读了《秋季星空》课堂教学纪实,提几点看法与同行们商榷。 一、关于教学过程: 教学大纲明确提醒自然教师注意:“自然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很显然,自然课主要的教学活动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