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李广欢  李娜 《考试周刊》2013,(95):10-11
佛经翻译历时上千年,所译入中国的佛典、输入中国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佛典、佛教对中国古代哲学、语言、绘画艺术、文学方面的影响入手,强调佛经翻译在中国历史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输入和辐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研究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结果发现佛经翻译在语言、文学、翻译、思想、艺术和藏族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输入和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3.
翻译即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佛经翻译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章主要从文化传播的视角,讨论佛经翻译对中国语言、文学等多方面的影响,以期给翻译研究者提供更多的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4.
陈百琴 《海外英语》2010,(2X):106-106
佛教发源于印度。而佛教东传中国,大放异彩,则主要得力于佛经的汉译。中国的翻译文学,历史上有三次大的高潮:第一次是在汉唐时期,此时的翻译主要以佛经翻译为主。第二次是在明末清初,此时仍主要是以各类经书的翻译为主。第三次是在中国的近代,这时翻译的种类开始增多,多种文体的翻译相继出现。从上面三次翻译高潮的回顾可以看出,佛经翻译在我国历史上延续了上千年。既然佛经翻译的历史如此悠久,就不得不谈谈佛经翻译的方法或者说是倾向问题。  相似文献   

5.
佛经翻译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是全方位和跨时空的。它不仅给中国古代文学带来了新文体、新词汇、新题材和新意境,而且拓宽了中国古代文学中诗歌、小说和戏曲的创作思想,为其提供了不竭的创作灵感。中国古代文学在与佛经翻译作品的接纳、吸收与结合中实现了嬗变。同时,佛经翻译这一历史文化事件在中外文化的交流过程中也逐渐融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虽然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然而典籍浩瀚、哲理丰富、蕴含广博深奥的佛教是世界上其它的宗教都无法与之相比。纵观中国翻译事业,佛经翻译不仅是中国翻译的起点,且悠久的中国翻译史有半部是佛经翻译史。佛经的翻译有力地推动佛教的传播与发展,对中国历史、政治、宗教、哲学、文化等诸多领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为中国翻译理论奠定坚实的基础。佛经翻译活动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而且是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漉。这篇论文从文化的视角来考察佛经翻译,通过讨论佛经翻译对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的影响,对翻译研究的文化视角也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周湘婷 《考试周刊》2013,(88):29-29
发源于印度的佛教流传到中国以后.在中国得到了极大的推广,这主要得力于佛经翻译。佛经翻译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形成了中国最早期的翻译理论。本文对佛经翻译的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分析了其对我国翻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佛教发源于印度,东传中国,大放异彩,主要得力于经典的汉译。由于佛典的翻译流传,带动佛学的研究风潮,开创出中国八大宗派蓬勃发展的新风貌,并且丰富了中国文学创作的内涵,为中国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也说明中国在哲学思想上,早已有了深厚的基础,才有发展的条件。由于佛经翻译的特殊地位,在翻译理论的学习中了解它的历史是尤为重要的。本文拟对佛经翻译的历史进行简要回顾,以方便对翻译理论有兴趣的学习者。  相似文献   

10.
佛教诞生于古印度,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我国对佛教的引入主要是通过佛经的翻译来进行的。我国的佛经翻译事业之初是在我国的两汉时期,并以其独特的宗教信仰渗透到中国人民的精神思想和传统文化当中。佛经在翻译过程中依托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诸多方面多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佛教文化传播的载体,汉语言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众多的汉译佛经也对中国汉语在音、字、意、句法、文体等诸多方面影响了汉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汉魏至唐宋时期的佛经翻译是中国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翻译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佛教发源于印度,通过佛经翻译在中国发扬光大,成了中国主要宗教之一。佛经文学的传播不仅给汉语言带来了新语汇、新文体,也极大地拓宽了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灵感和想象力,在题材、内容、意境等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佛经虽非专门的美术理论著作,但其中关于美术方面的一些实践和论述也是佛教美术的构成部分。佛经中的美术实践和论述也随着佛经翻译对本土文化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汉译佛经主要对中古佛教美术思潮、佛教美术创作主体思想、中国佛教美术技法、中国美术理论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我国古代佛经翻译三个阶段中归化异化的交替和共存的叙迷,旨在找出两种策略背后文化成因,并以此一瞥佛经翻译和中国文化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4.
试述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从翻译和化交流与化发展关系角度,阐述了佛经翻译对汉语言、汉学和中国哲学等各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佛经翻译在中国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历经了兴衰成败。涌现了大批的翻译家,为我国的佛经翻译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主要阐述了唐代的著名翻译家玄奘法师的翻译思想及价值。  相似文献   

16.
郭蓉蓉 《考试周刊》2014,(13):15-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因此翻译不仅仅是原文本与目标文本的相互转换,更是不同文化间的相互沟通和移植。本文从文化视阈阐述佛经翻译在我国发展的主要阶段、佛经翻译与文化的内在联系,以及对翻译研究作出启示。  相似文献   

17.
佛教文化作为一种异域文化,与传统中国文化存在诸多差异,从其早期传入起,就遭受到了以儒、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系的批判、抵制甚至打击。文中主要论述了儒、道思想及统治阶级等对佛教文化的抵抗,以及这种抵抗对佛经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孙乐 《华章》2011,(30)
中国翻译有着辉煌的历史,早在周朝时,我国就有佛经翻译的活动存在,佛经翻译对日后我国的翻译有着多方面的影响.为了是我国的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从原语到目的语的翻译活动不单单是语言文字的转换,还必然涉及到对原语文化的传递和移植。原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固有差异预设了误译现象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将误译纳入比较文学的研究视野有助于评判误译的价值,挖掘其特殊的文化意义。本文主要针对佛经翻译中的误译现象及其文化性质进行初步的探讨和分析,认为佛经翻译中的误译现象为中外文化的交流渗透打上了烙印,标记了中国文化价值体系对外来文化的同化,表现出文化融合中的斗争和妥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英美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习俗等与中国的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对等比较,论述了语词及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并指出要根据翻译规则,结合具体情况,使翻译的内容确切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