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趣与人生     
小孩子的游戏,最有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在游戏中,小孩子作某种事,完全由于他的兴趣.他可以写字,但他并非欲成一书家.他可以画画,但他并非欲成一画家.他更非欲以写字或画画,得到所谓"世间名利恭敬".他写字或画画,完全是无所为而为.他作某种事,完全是乘兴,他兴来则作,兴尽则止.所谓"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他作某种事皆是顺其自然,没有矫揉造作,所以他作某种事,是无所为而为,亦即是无为.  相似文献   

2.
名人论家教     
事属可行,就叫他行,事不可行,禁止他行,这是做父母的对待子女正当的办法,倘使不论事情可否,竟一味去禁止他,那末小孩子茫然竟不知措手足了。——陈鹤琴最必要的是,要使孩子手里无事做、脑子无所用的混时间成为不可能,因为正是在  相似文献   

3.
"小先生"一词是陶行知先生在三十年代提出的,他认为:"小孩子最好的先生,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在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大班幼儿特别愿意模仿老师,他们常常三三两两在一起做着小老师的游戏.于是,我在班上开展了"小先生"活动.  相似文献   

4.
1915年,在美留学的胡适先生与康乃尔大学英文教授亚丹先生晤谈时,亚丹问:“中国有大学乎?” 胡适无言以对;又问:“京师大学何如?”他只能据所闻而答。亚丹说:“如国欲保留固有之文明而造新文明,非有国家的大学不可。一国之大学,乃一国文学思想之中心,无之则所谓新文学新知识皆无所附丽。国之先务,莫大于是……”此话极大地震撼了胡适,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吾他日能生见中国有一国家的大学可比此邦之哈佛,英国之康桥、牛津,德之柏林,法之巴黎,吾死瞑目矣。嗟夫!世安可容无大学之四百万方里四万万人口之大国乎?世安可容无大学之大国乎!”第…  相似文献   

5.
汉字是神奇的。鲁迅先生说:写字就是画画。这种画,用简单的有限的图形,表示复杂的乃至无穷的概念。仅举一隅,就说止字。止像脚。止字的本义  相似文献   

6.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们感受着塞北大地上的孤寂情怀,王维一直被世人所赞誉,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带给了我们独特的感悟。法国卢浮宫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成千上万的人慕名前来欣赏,这是人类的史诗级的作品,它带给了我们心灵的共鸣与震撼。古今中外,有太多杰出的人为人类谱写新的画章,初中美术作为孩子们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一扇大门,教师又该如何引导孩子去寻找这世界的真善美?孩子们怎样才能拿起画笔画下自己眼中的世界呢?我想,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画语"。王原祁曾说,神与心会,心与气合,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绝无求工求意之意,而工处奇处斐然与笔墨之外。这也启发我们,教孩子们画画,不仅仅是完成一份美术作业或是掌握一些画画技能,而是用眼去观,用心去画。  相似文献   

7.
米芾做官     
宋徽宗赵佶酷爱写字画画。崇宁二年(1104年)六月,他下令在国子监设置书学、画学、算学。所谓的学,类似现在的专科大学。  相似文献   

8.
吴铭 《成才之路》2014,(5):I0001-I0001
正人生要留白,一丝净土,却趣味横生。然此空白并非什么都没有,干干净净。就像文学,不着一字,言有尽而意无穷中国画多用"留白",即所谓的"计白当黑""以无为有"。通俗地说,就是匠心独运地在画面上留以空白。画家的神来之笔、画幅中最能引人冥思遐想玩赏不止的地方,往往是由于"留白"。我们常说"有心恰恰无","留白"即是"无"的表现。哲理中"道以无为大,大而无所容",说的也是这个意思。金无赤金,人无完人。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给自己留一点空白,也给他人留一点空白,你会发现生活原来是那么有滋有味、丰富多彩,在遗憾中体味人生的道理,明白人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欲望叙事     
从词源学意义上讲,"慾"从"欠"从"谷"从"心",本意为缺食.所谓"欲望",是指"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1].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欲"被看作自明的概念,对它的阐发多是说明式而非本体性研究,如"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苟子·非相>)同时主张以"礼"、"仁"控"欲",认为个体应当"克己复礼", "刚毅木讷近仁",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相似文献   

10.
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整个世界就是太阳。读书、画画、打架,是我每天必做且很乐意去做的事。那时我最讨厌读忧郁的抒情文章,搞不懂为什么人们会有那么多叹息。  相似文献   

11.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及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  相似文献   

12.
记得一位朋友对我说,他最欣赏苏东坡对写作的看法:行乎当行,止乎当止。意思是说写文章不要故意“摆架子”、“唱高调”,文章应该像流淌的泉水,顺着山势,时而急时而缓,时而低吟时而高歌。无独有偶,成尚荣先生在他的《形散而神不散:课堂教学的新秩序》一文中,也谈及了“行乎当行,止乎当止”这一观点,不同的是,成老师把这一观点引申  相似文献   

13.
游戏的价值     
<正>1.发展身体。游戏是一种自然的、富有兴趣的、活泼的运动。游戏时,儿童不自知地将他的全副精神拿出来游戏。因此,游戏可锻炼他的筋骨,协助他的消化,加速他的血液之循环,增加他的肺之呼吸。工作与体操虽能发展身体,然万万不及游戏。因为工作与体操无所兴趣的,易使人疲劳。游戏致人快乐,人乐意玩弄。所以欲发展儿童的身体非利用游戏心不可。  相似文献   

14.
从本源上讲,研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更不是高不可攀的事,而是人类,甚至是动物的天性。小孩子出于好奇,喜欢鼓捣东西,就是研究的萌芽和起始。可以说研究是孩子智力和精神发展的自然要素和自然需要,也是孩子智力游戏和精神游戏的自发体现。在人的一生中,研究也是时时伴随,所谓动脑筋、想主意而已。遇到几个重要的时刻,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灌输—接受"的方式,因而传统写字教学的一般步骤即是"教师范写—学生临摹",学生虽能写好一个字,却无法掌握一类字的书写规律。每一门学科课程,都可以采用某种恰当的方式,有效地达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目标,硬笔写字课亦是如此。在写字教学中,既要让学生习得书写技能,更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漫画中,三个人的头顶上都有一个"梦境"。小孩子的最大,他走得最快;中年人的其次,他行进的速度较快;老年人的最小,他迈步的速度最慢。小孩子是世界上想象力最丰富的人,他们对生活中的一切都抱有美好的幻想,他们拥有奇思  相似文献   

17.
一、游戏精神的实质 何谓游戏精神?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说:"人的游戏活动玩味着某种东西."这里的"某种东西"所表达的正是所谓的"游戏精神".游戏精神重在解释"怎样的精神",而不是"怎洋的游戏".游戏是人的天性,无论是孩子、教师,还是家长都有游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何谓"小先生",陶行知先生是这样说的:"生是生活。先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先生,后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后生,学生便是学过生活的人,先生的职务是教人过生活。小孩子先过了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前辈和同辈的人去过同样的生活,是一名名实相符的小先生了。"他又说:"小孩子是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孩子!"他的话,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学生也可以做老师,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知识信息的交流。在现今的英语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空门情关两无依——妙玉悲剧形象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人的璀璨生命与价值的揭示,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最为倾心的一个主题。曹雪芹通过妙玉这个极为特异的悲剧艺术典型,表达了他所执著追求的辉煌而坚定的信念:在清规佛戒尚猛的时代,当是发乎情,不必止乎礼义,要从欲为欢,而不必以多欲为苦。美就是生活,在苦难的生活中勇猛地挣扎与执著地追求,这便是曹雪芹对人生的终极的关怀。  相似文献   

20.
内心的指引     
能力可以让火车准点行驶,但却不知道该驶向何方。此言令人深思。所谓火车,喻指的是我们的人生,而准点行驶,即是在人生中一个个时间节点,做相应的事,这看似平常,却并非易事——有的人或受长辈的驱使、或受内心浮躁情绪的影响提前发车,欲速而不达;有的人在人生的一个又一个阶段中渐渐掉队,堕入生活的深渊。因而,"准点行驶"是对于一个人沉稳心态与出色品质的双重考验,确是一件需要能力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