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星期一早晨,惋怡的妈妈送孩子入园时对我说:“这两天惋怡感冒了,正吃着药,午饭后请您帮她服一次药,药放在惋怡那儿。”当时,我满口答应了下来。到了中午,惋怡吃完饭便去午睡了。由于忙这忙那,我把服药的事给忘了。直到下午孩子离园时,惋怡的妈妈来接孩子问及此事,我才想起来。这件事让我反思:诸如此类的事情以前是否也发生过?每天早晨,接待孩子入园时,有的家长会向老师交代些孩子的事情,老师有时工作一忙常给忘了。久而久之,家长会对老师失去信任。怎样才能办好家长交代的事情,让家长放心呢?我想到了做“家长放心卡”。我用…  相似文献   

2.
一、召开家长会 在开学前召开一次新生家长会,由园领导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办园情况,让家长初步了解幼儿园的常规管理及基本教育目标;讲解三岁孩子的主要心理特点,请家长对孩子入园时的心理状况和情绪反应作好充分的准备;要求家长配合教师安抚幼儿情绪,并提出具体的建议,比如在家里多和孩子聊幼儿园的生活,让孩子对幼儿园生活充满向往,送孩子时不要停留太长时间,不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不安心,中途不要偷偷来探视,要相信老师等.  相似文献   

3.
我园去年刚入园的小班孩子哭闹现象少,且时间短。这得归功于入园前的一次别开生面的家长会。为了开好家长会,老师们做了大量准备工作。首先,他们为新入园小朋友精心制作了小挂饰,写上小朋友的名字。然后对新入园幼儿进行全面家访。通过与幼儿接触,消除幼儿的陌生感,在与家长的交谈中,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并在家访时带去小挂饰,送给幼儿。让他们在家长会那天戴上。与此同  相似文献   

4.
新学年开始,小班幼儿入园总会出现情绪波动现象。为了帮助幼儿尽快稳定情绪,使他们在幼儿园里健康成长,我园采取了下列一些做法,取得可喜的成效。一、提前召开家长会。为了让家长及早做好幼儿入园准备工作,我们在新学期开始前就召开小班幼儿家长会,由园长详细向家长介绍办园目标,幼儿学习、生活的内容以及每日生活的安排,特别提出孩子入园后将会出现的问题,以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会上,还请每位家长填写一份详细的表格,介绍自己孩子的基本情况,使教师对自己班的小朋友有初步了解。二、通过家访与即将入园幼儿交朋友。教师已从家长填写的表格上认识了本班的幼儿,然后逐户进行家访,并详细地作好家访记录,进一步了解每个幼儿的特性、爱好与身体健康情况,与孩子交谈,取得他们的好感与信任。家访中,教师还发给幼儿一个自制  相似文献   

5.
严兴兰 《早期教育》2003,(11):20-20
寄宿园的幼儿因为一周才回家,老师与家长见面的机会少,家园交流的质量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寄宿园的一些特点导致家园沟通尤其不易:比如幼儿来自四面八方,住区分散,教师经常家访难;另外家长的工作都比较繁忙,许多孩子靠校车接送,教师缺少与家长沟通的机会。因而班级家长会,就成为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如何才能开好寄宿园的班级家长会呢?我进行了一些尝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家长会是增进家园合作的重要途径。在小班的家长工作中,我园尤为重视发挥家长会的特殊作用,针对不同阶段幼儿的发展情况和家长的思想状态,定期组织各种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主题家长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入园前家长学习会幼儿入园前,家长一般对幼儿园及幼儿园工作了解甚少,对引导幼儿顺利入园的方法、措施也知之不多,为此,我园每年8月下旬都要组织新幼儿家长召开一次“入园前家长学习会”,主要内容有:1.组织家长参观幼儿园,熟悉幼儿园环境、幼儿所在班级等。2.向家长介绍幼儿园园史、发展状况、办园宗旨、发展规划、幼…  相似文献   

7.
木子 《山东教育》2004,(9):40-40
我的儿子四岁了,正在幼儿园上中班。我也和其他众多的家长一样,从孩子入园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关注他们的第二生活环境——幼儿园的一切情况。我儿子所在的幼儿园,每个学期初由班级老师召开一次家长会,主要内容有:介绍本学期幼儿保育和教育的工作计划;提出本学期的任课老师安排;从总体上对全体幼儿进行  相似文献   

8.
<正>你肯定知道,每个学期都要开一次家长会。家长会虽然没有我这个学生的位置,但我也想说说自己的看法。家长会,顾名思义,也就是老师和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的会议,说的大都是有关我们学生的事情。对老师而言,开家长会是一件好事,可以让家长们配合学校管理学生,例如家庭作业应该如何完成、应该培养哪些习惯等等。对家长们而言,在家长会上可以了解到自家孩子在校学习的情况,可以询问老师如何帮助孩子提高成绩。而我们学生是最不喜欢开家长会了。每逢听说要开家长会了,大家会在这一段时间里特别卖力,以换取老师们在家长会上的表扬。  相似文献   

9.
从孕育生命到孩子长到两三岁,作为家长的我一直体会到的是欣喜。可是等到孩子三岁了,该上幼儿园了,我们忽然意识到我们身为父母的一种责任。这件事还得从参加第一次家长会说起。孩子要上幼儿园了,这可是“小东西”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开亲人,走向社会。想到那么弱小的个体要去自己面对一切,我们的心里充满了忧虑,甚至还带有一丝恐惧:陌生的伙伴、陌生的老师、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集体生活方式,“独”惯了的孩子能行吗?我第一次感觉不知所措,不知道孩子究竟会怎么迎接这一切。孩子还未入园,幼儿园提前通知家长要开家长会。家长会…  相似文献   

10.
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幼儿在社会化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在这一转折的重要时刻,家长该为幼儿顺利地度过入园关、愉快地适应幼儿的集体生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一、让幼儿学会生活自理技能当孩子具有独立行步的能力以后,就对自己的事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家长应尽早的让幼儿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持之以恒,初步培养起孩子“自立”的良好道德品质。提前学会生活自理技能,这远比会写自己的名字、识几个数更重要。二、培养幼儿入园自豪感幼儿入园前应与孩子多谈幼儿园的事情,向幼儿讲一些关于幼儿园的信息,与孩子一…  相似文献   

11.
一、针对家长中的认识问题召开家长会和举办专题讲座有许多家长由于对幼儿园和学前班的具体情况不太了解,以为进学前班更有利于孩子上小学,因此,在孩子刚要升大班时,即让孩子转到学前班去。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及时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幼儿园培养目标和大班的学期工作计划以及我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几项具体措施。同时,我们还多次举办专题讲座,请幼教专家来园讲课。讲座的主要内容有:家长应如何做好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家庭与幼儿园如何配合;学前班与幼儿园的情况对比等等。  相似文献   

12.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教育实践证明:家长与教师的密切配合,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近几年来,我园遵照《幼儿园工作规程》,开展了一系列的“双边”活动,使家园配合更加密切,收到了可喜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一、召开多种形式的家长会议家长会议可以由园长召开,也可由各班老师召开。我们在工作中着重强调了班级家长会,因为它更具有针对性,更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便于听取家长们的具体意见和要求。如开学之初新入园幼儿的家长会,教师可详细地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环境和设施;让家长参观并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上课方式、幼儿一  相似文献   

13.
每次开家长会,学生紧张,怕挨批评;家长不来,怕丢面子;我更头痛,怕没效果。怎样才能使家长会真正起到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教育学生的作用,变成学生欢迎、家长企盼、老师满意的会呢?经过思考,本学期我进行了大胆尝试。在家长会上,我没有“一、二、三、四”地对家长提出过多的要求,也没有像介绍劣质系列产品似的批评后进生,更没有训斥家长。我把家长会大致分为三步。第一步:让由学生推选出来的我班的“小名星、名家、功臣、进步生”与家长见面,介绍自己的优点,展示自己的才艺。“故事大王”刘西洋、“小作家”赵放、“…  相似文献   

14.
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体会到,要搞好家长工作必须把握好“三性”。 1.针对性。幼儿年龄不同,家长的心理也不同,因此家长工作就需要有针对性。如托班的家长开放活动就应放在入园前,让孩子还没有来园之前就认识老师,认识环境,为孩子做好入园前的心理准备;同时教师向家长介绍班级情况和要求,为孩子做好入园前的心理准备及物质准备,从而缩短孩子适应新环境的时间。又如家长对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品德有所忽视,我们就请家长来园听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重要性和如何使孩子爱劳动的讲座,  相似文献   

15.
分离焦虑定义为幼儿焦虑症的一种,是指幼儿与父母或依恋对象分离后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产生的不安全感或丧失感。在《百科全书》中分离焦虑是指儿童与他依赖的人或最初照顾他的人分离表现出来的焦虑情绪。新入园幼儿与最亲近的人分开,没有了依从感,产生的担心、恐惧、害怕、哭闹等等不健康的情绪称为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用爱心,耐心真诚对待孩子,让孩子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尊重,肯定孩子的感受,然后和孩子进行积极的语言交流。孩子在哭闹的时候,很需要人理解他的感受,我们应该尊重肯定孩子的这种感受,做好家长工作,实现家园共育。让每一个幼儿家长都知道,新入园幼儿的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家长的这种焦虑心情也是难免的。但我们会用自己的真心、爱心和细心,换来家长的放心和安心。我们会通过《家园联系栏》班级QQ群随时向家长公布幼儿教育活动的内容,发一些幼儿在园活动的小视频及照片,让家长随时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一方面克服家长对幼儿园工作不了解的焦虑,另一方面通过一些教育信息的宣传,使家长认识到自己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配合老师,让幼儿尽快克服焦虑情绪,早日适应幼儿园生活。  相似文献   

16.
新生人园后,家长会有很多的担心,因此会主动向老师提供孩子的一些情况,希望老师接受并认可幼儿某些行为.让孩子能像在家里一样拥有自己的行为习惯。家长的担心不无道理,但作为教师,要考虑孩子的这些行为本身是否真的是出于孩子的需要,这些行为是需要保护还是纠正。  相似文献   

17.
正一直以来,我都害怕开家长会,不知如何更好地面对家长。新学年第一次家长会尤为难开,与家长不熟悉是很大的一个原因。开会前,学生总是笑着对我说:"老师,您可不要告我的状哦!"这无形中也给我带来了压力。为此,每次会前我总得与其他老师商量、探索,给家长留下好印象之余,也要让家长们放心把孩子交给我。新生报到,我拎着学生的行李,送他们到宿  相似文献   

18.
金秋九月,是小班幼儿入园的日子。怎样才能让孩子高高兴兴地走进幼儿园呢?这要求家长和幼儿园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小班幼儿人园前的准备工作。作为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半年就应开始着手准备。第一,常带孩子和已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交谈交往,让孩子对幼儿园有一些初步的了解,激发孩子要上幼儿园的愿望。特别是让孩子经常和那些活泼开朗、喜欢上幼儿园  相似文献   

19.
家长把孩子送入幼儿园后,就希望能比较直接、细致地了解幼儿园里到底教孩子学些什么,老师是怎么教的,老师对孩子怎么样,自己的孩子学习如何,能力发展又怎么样,等等。为此,我园除了定期召开家长会外,还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家长开放活动(既有日常教育活动也有大型的专项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了解孩子,了解幼儿教  相似文献   

20.
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会首先了解孩子要调班的原因。当然,家长肯定不会轻易说明原因,甚至会拒绝我的请求。但是,我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会诚恳地向家长致歉,承认孩子不愿来园是我工作的失误,让家长真切感受到“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是我们的共同心愿。如果家长愿意说明情况,我会耐心倾听。家长会感受到我对他的尊重,并把这次交流沟通作为争取家园合作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