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专注于做好新闻产品的生产者和内容供应商,以内容为王,地方报纸就有了抵抗新媒体的资本。而想做到"内容为王",只能在本地新闻上发现金矿,成为本地新闻的"最快速、最权威、最翔实"的提供者。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媒体竞争日益激烈,业界还在为"渠道为王"还是"内容为王"争论不止的时候,我们更应该从新闻本身找突破一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就是"角度制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角度决定影响力,新闻角度是一个关乎报道成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吴兵  高思远 《视听界》2015,(1):36-40
当前,各门户网站纷纷采取不同手段争夺移动互联网的用户量。通过对比移动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差异,探究移动阅读自身特征,结合几大移动阅读客户端实际,可以发现,"差异化"正成为移动新闻客户端制胜的关键。移动新闻客户端需要突破原有的"内容为王"、"渠道为王"局限,在"差异化为王"理念的引领下,满足用户新需求,找到移动阅读领域突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大数据的影响下,新闻传播业产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数据新闻。如何写好数据新闻,是用传统观念的"内容为王",还是紧跟时代潮流运用"技术为王"?本文通过对比两者之间的优势与不足,认为在大数据时代,单纯注重技术或内容,都是有失偏颇的,只有"分析为王"才能致胜数据新闻。  相似文献   

5.
包四华 《声屏世界》2016,(10):23-24
传统媒体,尤其是地市级媒体在报道政治经济时,唯有确保其新闻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并辅以"内容为王"的原则,才能在流失的受众群中稳定巩固老受众,吸引新生长年轻人.  相似文献   

6.
移动互联网时代对新闻内容的要求讲究快、准、狠。快,是指理解成本降低,用户能够快速理解内容本质;准,是指新闻报道与解读的程度直击用户的需求点;狠,是指后续的新闻追踪专题报道更透彻,能激发用户的深层次阅读欲望。传媒业界曾流传过"媒介为王"、"渠道为王"、"匹配为王"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断更迭的产品和技术的背后,亘古不变的仍是支撑着新闻产出与供给的内容质量。"内容为王"并不会消失,随着时代的变化,众多媒体也在不断尝试改造新闻生产方式,不断地挖掘内容中新的信息、知识和思想。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的出现,没有取代写字的纸张;摩托车的诞生,自行车依然风行;电视的拥有,广播和电影"活"得很好;网络的发展,不会替代电视和报纸,触动笔者写下这段话,是源自近年来《烟台日报》以"引领守正出新求索知行合一"为办报理念,坚持以内容为王,在本土新闻、深度报道和独家观点上显现出无以替代的独特魅力,发行量不断递增,广告收入  相似文献   

8.
徐轶材 《视听》2016,(6):152-153
在新闻生产方式与机制、新闻采编方式乃至最终新闻产品的呈现方面,大数据时代为新闻带来挑战和新的机遇。媒体行业应转变新闻采写思维,以"受众为王""数据为王",加强跨界合作,以应对大数据浪潮下传媒业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自互联网开启分众传播时代至今,分众传播已成为纸媒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分众传播是差异化竞争的需要;分众传播要细分受众群;分众传播要为"内容为王"注入新内涵。因此在分众化背景下,"三农"新闻要实现转型,就要强化用户意识,细分受众群,还要坚持融合与创新,通过用户定制服务赋予"内容为王"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第五届全国新闻报刊漫画专版评选于2011年1月5日在北京揭晓,《当代传播》"传媒幽默"漫画专栏(责编王献忠)喜获银奖。这是"传媒幽默"继第四届全国新闻报刊漫画专版铜奖之后再获佳绩。  相似文献   

11.
"王帮办热线"是生活报在2003年打造的亲民服务专栏,当年只我一个人负责,现在已发展成由4名帮办记者组成的帮办团队。帮办记者每人配一部热线电话,通过专版对外公布,百姓有问题,第一时间直接求问帮办记者,内容特别丰富,五来年"王帮办热线"及生活报在精做民生新闻报道方面的经验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就是"互动"、"搭台"、"牵线"和"传递"。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地市党报在生存发展方面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作为传统的纸质媒体,"内容为王"已成为大多数业界人士的共识。只有内容为王,才能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产品,同时,向地市党报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地市党报记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只有这样,才能采写出高质量的新闻稿件,才能提高报纸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3.
陈乐 《新闻知识》2007,(11):23-25
记者一直被称为"无冕之王",作为普通的新闻从业人员,记者何以能得到如此之高的社会头衔?王者,具有主持公道,平衡天下的基本职责;王者之言,是公正之言;王者的立场,必定是能够一锤定音的公正立场。正因肩负着树立公正立场的重大社会责任,作为新闻从业人员代表的记者被称为"王"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14.
社区新闻,是当今传统媒体报道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是,社区新闻被视为一个"杂家",其范畴一直杂糅在社会新闻、时政新闻和经济新闻之中,报道篇幅一般不大。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内容为王"、"做深度报道",这些措施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应对冲击的共识。那么社区新闻,能否深度化呢?笔者试以新安晚报5月份的"高龄妈妈"这一社区报道为例,分析社区新闻如何在角度和策划上创新,做出独特、深度的新闻。  相似文献   

15.
第四届全国新闻报刊漫画专版评选于12月23日在北京揭晓,在全国102家报刊选送的300多个漫画专版中,《当代传播》2008年第2期"传媒幽默"专栏(责编王献忠)获铜奖,是34家获奖报刊中唯一的获奖期刊。  相似文献   

16.
李清飞 《新闻记者》2003,(12):29-29
最近与某报朋友聊天,在谈到报纸运营的一些问题时,他强调"内容为王",而且不少传媒界人士都这么认为,但我不认同这个说法.  相似文献   

17.
讲点规矩     
刚迈入2015年,新闻界——以互联网思维的角度来说,应该是包括各种媒体人的媒体界,事儿仿佛特别多。影响较大的,要数上海跨年的外滩踩踏事件和深圳晚报的姚贝娜报道事件了。前者,因着地点和时间本身影响就够大,后者虽然在一般情况下不应该引起太大的影响,但也搞得满城风雨,原因盖出于对事件有关信息的传播。现在,"吸引眼球"、"内容为王"已成为一般老百姓都会说上几句的普及型"专业用语",但  相似文献   

18.
从"好看"到"有用",从"小民生"到"大民生",从"市井新闻"到"公共新闻",电视民生新闻经历了长足发展的二十年,确定了"内容为王"的制作理念,然而电视有声画一体、形象生动、冲击力强、传播内容丰富的特点,作为一档民生新闻节目,应当充分利用电视的特点在视觉听觉上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吸引观众,传播新闻内容。  相似文献   

19.
早在多年以前美国ABC前新闻部主任普文·弗兰克就说过:"采访是我们这一行的基本手段,没有它我们就无法生存"。如果说记者是新闻殿堂里的无冕之王,那么采访便应是王之宝座前托起王足的红地毯。不经过这里,王之宝座便是可望而不可及。不善言谈之人依然可以成为优秀的作家,而不善采访之人却不会成为优秀的记  相似文献   

20.
周志懿 《传媒》2006,(2):43-46
2006年1月25日,TOM集团召开记者会宣布,CEO王兟因要发展个人事业而辞任,其辞任书1月27日生效.自此,这位一度曾带领TOM团队不断前进的投资界"神童"再一次引起世人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