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口红效应"是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经济不景气,口红的销量反而直线上升,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口红效应".人们把它用来描述经济危机下文化产业的繁荣现象.当前的金融危机或萧条时期,往往正是文化特别是文化产业得以发展与繁荣的机遇期.  相似文献   

2.
传媒业“口红效应”现实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体上看,传媒业的"口红效应"在金融危机中是存在的,但具体到传媒的各行业,其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金融危机时传媒业的盛衰发展并非决定性的,"口红效应"也仅能为传媒业的某些行业发展助力.传媒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有必要利用"口红效应"的经济规律化危为机.  相似文献   

3.
当前,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现在尚未看到好转的趋向,在这种情况下,传媒业尤其是广告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电影业和网游等文化娱乐产业却一派繁荣景象。其背后的原因何在?文化产业是否存在“口红效应”以及“口红效应”会对传媒业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4.
经济危机或萧条时期,往往正是文化特别是文化产业得以发展与繁荣的机遇期。本文试图通过对"口红效应"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的福建省传媒产业应用的现实性初探,提出在经济危机时期福建传媒业核心竞争力缔造的发展方向,供业界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读者消费能力、广告主投放能力都在缩小的情况之下,传壤企业如何自救、如何自用、如何自处.即使在经济衰退的环境之下,媒介行业也能出现经济学上所谓的"口红效应",即媒体经营仍然有很多的机会,很多的好消息.对传媒企业来说,应对金融风暴,一在心态,二在积极地看到机会和寻求突破点,以求逆势飘红.  相似文献   

6.
2009广电媒体: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岚 《传媒》2009,(12)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性一年.8月,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首次对文化产业发展作出规划.在全行业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大格局下,作为文化产业主导力量的中国广电媒体,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努力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寻求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由于各类媒体自身的特性和"口红效应"的对其的影响程度大小不同,传媒业的不同分行业在当前的经济危机下受影响的程度也大不相同.归纳起来,可以从商品属性、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总效应、带来感情慰籍的程度、广告占收入中比例的大小、"口红效应"大小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姚森 《报林求索》2009,(3):68-70
1929年至1933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差不多减了一半,而一直销售平平的口红等低端消费品销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经济学家把这种在经济低迷时期部分行业逆势上扬的特殊经济现象称为"口红经济"。  相似文献   

9.
李跃波 《新闻世界》2009,(10):119-120
在金融危机的“寒风”中,文化产业却逆势上扬、生机盎然,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各地文化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呈现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与以往“文化热”不同的是,新一轮的文化振兴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视为必由之路,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系列报道因此频频推出!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历史背景和现实数据剖析了中美电影市场在金融危机初期的表现,得出2008年美国电影市场的波动和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都不能简单归因于"口红效应",金融危机对中、美两国电影市场的冲击程度需要继续观察,最后提出一些应对之策供电影市场发展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的传媒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学上的“口红效应”再次出现在了传媒业身上,但受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广告量缩水却限制了“口红效应”给传媒业带来的机会。本文通过分析传媒业面临的挑战与矛盾,提出一些缓和矛盾以利于中国传媒业更加健康发展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媒体娱乐业增长最快的国家,娱乐文化正逐渐成为电视的主流节目,每年以25.2%的速度增长,即便历经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也依然呈现“口红效应”,红红火火地取代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媒体娱乐市场。纵观这些年综艺节目的发展路程,由电视经营产业化转型而引发的电视艺术格局的重组,导致了电视艺术表现形式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13.
张先 《传媒》2021,(10):18-20
文化产业正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考察调研时指出,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2021年3月12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三大内容之一进行具体规划.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电产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空间广阔、大有可为.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加速应用,媒体格局的深刻变化,广电媒体生存压力持续增大,发展广电产业在壮大媒体实力、提高引导力,推进媒体融合、增强传播力,提升市场价值、扩大影响力等方面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补短板、强弱项,加快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广电行业的普遍共识,广电媒体进入重塑产业支撑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时统宇 《视听界》2009,(3):114-114
经济危机来了,有人挖掘出了“口红效应”。 简单地说,“口红效应”就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的物质需求会紧缩,而精神文化需求会膨胀。当购车、买房成为困难的时候,人们会转向相对廉价的消费,文化消费既能满足精神需要,又符合其承受力,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大规模的需求。这种效应被称为“口红效应”。不相信吗?有人说:今年全国贺岁片票房超过5亿元,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闻周刊》2009,(14):12-12
继经济蓝皮书、社会蓝皮书之后,文化蓝皮书也终于面世。4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发布了《文化蓝皮书: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报告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有限,中国的文化产业不仅会在短期内“逆势而上”,而且会以此为起点,进入一个更为健康的高速增长周期。  相似文献   

16.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民文娱消费线下受阻,需求转向线上释放,以网络游戏、网络视频为代表的数字文化产业逆势上扬,热度攀升,疫情倒逼传统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催生"云端"新业态.文章聚焦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现状,梳理当下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面临的问题与障碍,探索后疫情时代数字文化新业态可持续发展路径,助推文化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美国各大纸质媒体陆续陷入困境,而<华尔街日报>却逆势而上,获得了广告量和销售量的双双增长,这使得报业研究者再次将目标投向<华尔街日报>.  相似文献   

18.
传媒业如何面对“口红效应”的诱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口红效应",其有效性的边界十分清晰.这也是消费支出肾缩的大环境下,传媒受众对传媒产品要求更加苛刻的结果.在顺风顺水中快速积累起财富的中国传媒业,如何才能从这次经济危机中享受到"口红效应"带来的"豁免权"呢?在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的时刻,仅仅依靠"口红效应",所起到的作用也是有限的,文化传媒业一枝独秀的空间也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19.
全球金融危机侵袭下,终端消费品萎缩导致传媒业受损,过分依赖广告收入的报业集团更是首当其冲.而在此情形下,<华尔街日报>却异军突起,逆势而上,在金融危机中,报业广告收入连续攀升,发展势头强劲.这点不得不引起扭业同仁和新闻传播学界的深思.因此,笔者拟从分析<华尔街日报>逆势而上的发展现象来探寻其应对金融危机的革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韩冰曦 《出版参考》2010,(11):13-13,15
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不断冲击着我国的各个行业,包括文化产业。但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版业低迷相比,中国出版业却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呈现出逆势上扬的趋势。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2009法兰克福书展上强调说,金融危机虽未见底,但“危”中有“机”,中国出版业大有文章可做,出版业增长呈不可逆转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