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1月5日晚10点,台湾中天综合台开播一档名为《奇怪十点钟》的综艺性谈话节目,开播三天收视率至0.7%,超过此台自定节目收视及格线(0.5%);之后每周有超过500万人次观看,收视率在1.2%到1.3%之间。为了节目便于记忆,更富娱乐效果,取主持人名字"蔡康永"和"徐熙娣"的中间一字,更名为《康熙来了》。2005年两名主持人荣获最佳娱乐综艺节目主持人奖,2006年该节目入围第41届台湾金钟奖最佳娱乐综艺节目。可见,《康熙来了》为"一切为笑果"的台湾综艺娱乐节目注入了强心剂。这里从主持人和后期制作两个方面来探讨《康熙来了》的娱乐效果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台湾电视节目的发展过程中,综艺节目无疑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从上世纪60年代最初形态的歌曲舞蹈形式,到后来80年代张小燕主持的一批节目的兴起,直到今天台湾娱乐节目百花齐放的现状,综观几十年的历程,台湾的综艺节目已经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形态,节目的制作播出过程和市场化运作也呈现愈加成熟的趋势,一个属于娱乐的时代在台湾已然到来,并正在影响着内地及其他地区的电视节目。笔者以下主要从微观和中观层面来分析台湾综艺节目的特点。一、节目形态多种多样,特色环节吸引受众台湾综艺节目的形态可以分为游戏益智型节目、谈话节目、大…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不但传统的艺术类节目诸如电视剧、电视广告、音乐电视等,就连电视新闻、电视纪实专题、电视纪录片、谈话节目等电视纪实类节目也纷纷强调叙事元素,电视综艺节目这种原本被认为是含有少量叙事元素的节目形态,近年来也大有叙事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每一档失败的电视综艺节目一定存在着属于这档节目独有的失败之处,但是每一档成功的电视综艺节目在节目即使内容上不相同但在电视节目形态上一定或多或少存在着相类似之处。因为节目的根基与起源点是一致的,通过对中外优秀谈话类节目和真人秀节目中成功案例的简要论述与分析,浅析中外优秀电视综艺节目中的"一脉相承"和"各具千秋"的形态特色。  相似文献   

5.
姚志奕 《新闻实践》2014,(6):108-109
娱乐与谈话结合,可谓强强联手,这种节目类型的传播效果从台湾综艺节目《康熙来了》可见一斑。《康熙来了》在台湾长盛不衰,每晚的收视率为1.2%~1.3%,每周吸引了超过500万观看人次,成为台湾收视率最高的有线电视台综艺节目。内地也曾出现一批类似的娱乐谈话类节目,最多时达200多个,但是目前已所剩无几。本文通过对《康熙来了》的分析,试图提出一些良性的建议与意见,给内地娱乐类谈话节目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综艺节目类型不断推陈出新,娱乐类谈话节目却相继停播改版,为摆脱综艺娱乐类谈话节目的边缘化困境,不少节目重新定位后再启航却收效甚微。本文在霍尔"编码与译码"理论视角下,将台湾代表性综艺谈话节目《康熙来了》与原班人马首次内地试水的新节目《真相吧!花花万物》进行对比分析,聚焦于节目如何进行"编码"能够更好适应当前受众的"译码"需求,传递共通的意义,让老牌节目形式焕发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7.
任拯廷  愈毅 《视听界》2012,(5):79-81
台湾综艺节目一直是亚洲华人电视娱乐的标版和风向标。其幽默搞笑、明朗活泼的主持风格和内容编排风靡港台和东南亚地区,也催生中国大陆综艺节目的开创和逐步兴盛。进入新世纪以来,受制于台湾经济低迷、新媒体的多元并存和年轻族群的媒介偏好,台湾综艺节目收视大战愈演愈烈。被视为"三王一后"收视法宝的张菲和吴宗宪,也难免遭遇下课或是收视尴尬,台湾综艺节目的价值取向和内容选择亦有用低俗换取眼球经济的趋势。本文立足吴宗宪这一台湾标志主持人的节目困境,尝试从多个角度去解读台湾综艺节目的危机与问题。  相似文献   

8.
谈话节目是指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再现或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节目形态,通常由主持人、嘉宾(有时还有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某个话题或案例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其本质上属于一种大众传播活动.关于谈话节目的讨论与探索由来已久,1954年,美国NBC推出《今夜》栏目,开创了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先河.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谈话类节目开始登上我国电视荧屏,从中央电视台1996年3月开播的《实话实说》,到后来的长寿节目《鲁豫有约》《艺术人生》《杨澜访谈》等,多档优秀的谈话节目至今仍旧活跃在电视荧屏,然而究其发展,却存在着高龄长寿而日渐式微的趋势.其原因也多种多样,最主流的说法是谈话节目形式单一,资源匮乏,与丰富多彩的综艺节目相比,故事一次性被消费,容易使观众产生疲劳感.  相似文献   

9.
黄宁 《声屏世界》2006,(2):39-40
在大众媒体发达的今天,某些东西一旦进入媒体通道,莫名其妙地就红了,其中尤以电视节目为代表。台湾综艺节目《康熙来了》火了,而它的“火”在某些人看来是匪夷所思的事。甚至连该节目主持人之一蔡康永对这个节目的走红也是一头的雾水。究竟《康熙来了》有什么魔力,引得无数观众竞相观看呢?那么就让我们从它走红的原因分析,一探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或者可以说是“乱相”。节目走红的原因《康熙来了》一开始的定位就很明确,就是要做一台针对年轻人的谈话节目,所以这个节目的调子有点怪。而这招“剑走偏锋”的节目策略是许多台湾综艺节目惯…  相似文献   

10.
史卫静 《东南传播》2010,(6):153-154
台湾综艺节目有着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史,无论节目形态还是主持风格都已日趋成熟,因此值得大陆同类节目学习和借鉴。而在台湾众多的综艺节目之中,广受港台及大陆观众欢迎与追捧的《康熙来了》无疑是最成功且最具代表性的。通过对这档节目的分析,可以对大陆综艺节目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助于其探索如何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1.
李叶子 《今传媒》2014,(1):118-120
每一档失败的电视综艺节目一定存在着属于这档节目独有的失败之处,但是每一档成功的电视综艺节目在节目即使内容上不相同但在电视节目形态上一定或多或少存在着相类似之处。因为节目的根基与起源点是一致的,通过对中外优秀谈话类节目和真人秀节目中成功案例的简要论述与分析,浅析中外优秀电视综艺节目中的“一脉相承”和“各具千秋”的形态特色。  相似文献   

12.
《康熙来了》是台湾的谈话性综艺节目,2004年1月5日于中天综合台开播,节目播出至今已8年。作为娱乐界节目的成功案例,《康熙来了》与它背后的创意策划息息相关:精准的受众定位、巧妙的主持搭配、用心的嘉宾选择以及符号的出彩点缀等,构建了这样一档红火的娱乐类谈话性节目。与此同时,节目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值得反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谈话类节目是电视节目中的一种重要形态.现在,在西方国家,电视谈话节目己成为电视节目的主要形式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电视谈话节目曾经风靡我国,从上海东方电视台的《东方直播室》开始,到在1996年开播的《实话实说》,在全国掀起一阵"谈话旋风",其表现为:一方面,各地方电视台纷纷开办谈话节目如黑龙江电视台的《北方直播室》、广东电视台的《岭南直播室》等;另一方面,谈话的方式也渗透到许多新闻、娱乐、纪录片节目中.  相似文献   

14.
与故事类谈话节目相比,娱乐谈话类节目的叙事相对"脆弱",但是每一种节目形态,都有其叙事特点.<康熙来了>等节目在台湾电视圈异军突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娱乐谈话类节目也将故事性作为了吸引观众的法宝.可以说,强调谈话节目的戏剧性,充分挖掘和展现故事冲突,突出谈话节目的情感张力,从而激起观众自己的"人生故事",是娱乐类谈话节目叙事的最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5.
这些年,从央视到卫视,再到一般城市台,各种谈话类节目比比皆是,成为自办电视栏目中很重要的一种节目形态。与新闻报道、综艺节目、电视剧相比,谈话类节目,制作简单,成本很低,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孙晨  陈旭 《新闻实践》2008,(8):51-51
从1996年央视推出第一档大型谈话节目"实话实说"以来,各地电视台纷纷效仿此类节目形式,涌现出大量不同形式、不同领域的谈话类节目。强劲的"谈话风"抢滩中国电视黄金档,大有压倒娱乐综艺节目之势。嘉宾对谈话类节目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与主持人的交流过程中。好的嘉宾不仅仅是简单地、按部就班地回答主持人的问题,而  相似文献   

17.
从1995年上海东方电视台创办的中国内地最早的谈话类节目<东方直播室>算起,我国谈话类节目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其间谈话节目不断涌现,<实话实说>等节目更是久盛不衰.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种节目形态以其鲜明的人际传播特性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平等交流的心理需求,把大众从"宣言时代"带入了"对话时代".这种节目形态的功能实际上是一种人际交流和人际传播,只有根据这两种模式的传播特点才能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周吉士 《视听界》2002,(5):24-25
近两年来中国内地荧屏上谈话节目如潮如涌,几乎每一个电视台都办起了谈话节目,内容有新闻评述类、情感生活类、法制教育类、科技知识类等等,几乎是人间万象无所不能拿来入“戏”。现在电视媒体为什么热衷于办谈话节目呢?一则是为了赶潮流;丰富自己的节目品种,二则认为做谈话节目比起新闻节目或综艺节目来要显得省事、省钱,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19.
健康类谈话节目是电视人采用"谈话节目"的形态,突出"健康话题"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此类节目旨在普及健康知识和理念、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有着很大的观众群和潜在的发展空间,但目前也存在着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20.
朱雯熙 《传媒》2021,(11):62-64
文化综艺类节目是近年来电视节目领域兴起的热门类型,独特的节目形态、深厚的人文价值以及丰富的交互体验使其广受年轻观众的喜爱.《一堂好课》作为央视综艺频道推出的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将教学仪式与节目制作相结合,将录制场地从电视台扩展至露天课堂.节目邀请了12位"学科领路人"为当代青年学子答疑解惑、启迪心灵,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从沉浸式传播、综艺节目价值以及复合传播力三个方面对节目进行了详细分析,为文化综艺节目的融合创新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