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肯 《新闻传播》2012,(7):133-134,136
作为国际传播系统中的重要理论,自由流通主义的产生发展一直伴随着巨大争议。本文将通过自由流通主义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自由流通主义与文化殖民主义的关系以及这一主义与NWICO、WSIS的理论对抗等三个方面审视自由流通主义这一理论的作用及影响,并对自由流通主义在当今信息社会背景下的应用价值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国家档案信息政策研究在北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著名学者托夫勒有句名言:"谁掌握了档案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美国在强调档案信息的自由流通和市场机制的同时,显示出强调国家档案信息政策的势头和动向,从其档案信息的生产、传播、政府资助、知识产权保护、公共利益保护、竞争与垄断及信息的国际化等方面以求达到国家对档案信息的有效管理.克林顿总统也于1998年12月28日签署了<数字千年版权法案>.  相似文献   

3.
SoLoMo通过移动化、本地化、社交化满足用户参与互动的需求,在SoLoMo环境下图书馆通过网络传播平台,实现用户实时、便利、自由地获取知识信息.面对信息自由共享与著作权人利益的现实冲突,著作权合理使用的缺陷阻碍了知识信息的传播,在共享理念下解读著作权合理使用,为著作权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图书馆利用SoLoMo理念与技术创造出无所不在的立体知识空间和知识共享环境,为知识创造和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媒体对恐怖活动的报道造成社会恐慌,越是在信息自由的社会,恐怖分子越是容易利用媒体,法律对消息来源无条件的保护可能有利于恐怖信息的自由传播.面对这一潜在乃至现实的危险,美国开始重新审视信息自由的法律,以在依法保障公民享有信息自由权利的同时,有效防止法律可能给社会安全带来的恐怖威胁与灾难.  相似文献   

5.
国家档案信息政策研究在北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学者托夫勒有句名言:“谁掌握了档案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美国在强调档案信息的自由流通和市场机制的同时,显示出强调国家档案信息政策的势头和动向,从其档案信息的生产、传播、政府资助、知识产权保护、公共利益保护、竞争与垄断及信息的国际化等方面以求达到国家对档案信息的有效管理。克林顿总统也于1998年12月28日签署了《数字千年版权法案》。  相似文献   

6.
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职能定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从互联网崛起为崭新一代的传媒以来,网上信息流通的空前自由度备受褒扬,被视为互联网技术特征之一.将网络与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自在流通联系在一起,似乎已成为讨论网络的思维定势.网络似乎提供了一个没有人把关的无限自由的信息平台.人们不必只阅读单一信息源的信息,而能够从许多信息中随心所欲地"拉"出自己所需的信息,甚至可以将自己独家的信息和个性化的观点传播给他人.于是,我们不禁要问:网络时代,还需不需要编辑?  相似文献   

7.
作为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知识自由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知识自由包括三个方面:知识持有的自由、知识接收的自由与知识传播的自由.ALA是知识自由的最早倡导者,其<图书馆权利宣言>实际上是知识自由宣言.在图书馆领域,知识自由主要表现为个人获取知识或信息的自由.知识自由是国际图书馆界普遍认可的核心价值,它也应该成为中国图书馆职业的核心价值.知识自由理念与我国图书馆界普遍尊奉的社会教化观念和我国现行意识形态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但是并非不可调和.  相似文献   

8.
欧洲如何处理版权与信息自由流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积龙 《新闻界》2007,(1):127-128,132
问题的引出媒体传播信息的无处不在与版权保护的紧迫性使得很多国家感到无所适从。从1644年英国弥尔顿的《出版自由》到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欧洲因其浓厚的信息“自由市场”观而始终被认为是现代社会观点自由与信息自由流通之思想源头;从古希腊苏格拉底的“自然法”到法国大革命后的《拿破仑法典》,欧洲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当代世界各类法理文明之滥觞。本文立足于欧洲的各类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该地区文化传统,并以近些年典型判例资料为参照,探求欧洲如何处理版权与信息自由流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移动互联网加速将媒体产业带入新的周期,大众传播走向微众传播,虚拟ID走向真实网络."以用户为中心"的SNS理念让用户如同自由的原子重新聚合成了新分子.它抛弃了原有的内容生产方式和传播模型,重新建立信息信任机制.每一天,互联网上会产生25万Facebook注册新用户、5万小时视频以及5500万条twitter信息.因此,我们必须打破窠臼,重建竞争法则.  相似文献   

10.
现代国际传播诞生以来已发生过三次传播技术范式转移,目前第四次传播技术范式转移已露端倪.此次传播技术范式转移由英美等主要发达国家引领,以国际传播主要采用互联网技术为鲜明标志.国际广播的衰落是此次传播技术范式转移的集中体现,美国倡导的“互联网自由”则是发生转移的价值理念支点.引领国际传播技术范式转移是美国主导国际话语权、发挥软实力的关键.中国要想建构与自身实力相应的国际话语权,应在此次传播技术范式转移中争做主导者,而非后期跟进者.  相似文献   

11.
以移动互联网为平台与依赖的新媒体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流通平台,但这其中却隐藏着不少或虚假或浮夸等不实信息,这也折射出自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在快速、自由的发展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基于这一情况,本文研究了自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所可能存在的包括真实性有待考究、合法性尚不规范、客观性有失中立等风险,并结合当下实际提出了风险规避策略,以期可以给新闻传播事业带来具有价值性的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力 《传媒》2016,(17)
从本质上来讲,所有权多样化更多意味着一个趋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状态。在美国,传媒多样化与自由表达的基本权利有着密切关联,没有媒体所创造的多元开放语态空间,社会个体获取、传播信息的权利必然会受到限制。若是部分传媒机构控制了所有权并肆意操纵传播内容,那么必然会对异见传播的空间造成限制,因此传媒所有权多样化始终是美国传媒规制中的重要概念和关注要点。但自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在自由经济的理念渲染下,对传媒的规制由最初的自由放任、公共托管转向市场把控,而伴随而来的则是传媒多样化与自由市场竞争的冲突,所有权多样化也陷入了危机之中。笔者通过立足于传媒多样化的所有权维度,结合美国传媒发展历史与现状,探讨其传媒所有权多样化的三大模式,以期为我国传媒产业化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信息自由是人类的基本价值目标,也是当代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都在致力于推动信息自由相关立法工作。美国1966年制定后又多次修改的《信息自由法》,是已知最早使用“信息自由”一词的法律文本.随着社会对于信息需求的增多,公民不满足于被动地获取知识信息。故此,在信息自由理念的指引下,开放档案成为当今档案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数字盗版因其破坏了版权产业对其产品的流通控制及其非盈利性知识共享理念而被广泛认为具有颠覆资本主义文化生产与传播模式的反抗潜力。然而,数字盗版对全球音乐产业的转型推动以及中国电影(数字)盗版对好莱坞文化霸业的暗中助推却表明,世人应该从数字盗版的文化反抗幻象中清醒过来,应该从版权话语体系及其权力实践所支撑的消费主义空间中抽离出来.只有彻底地抛弃知识与文化私有产权概念而转向一种数字公地式的知识与文化生产和传播模式,数字盗版所想象的信息自由乌托邦才能获得独立自洽的正当性和可能性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卞冬磊 《国际新闻界》2012,(5):21-25,31
新闻与政治息息相关。过去几十年美国新闻思想中,新闻专业主义、社会责任论和公共新闻业的对抗,均可以放置在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框架里看待。建立在消极自由基础上的新闻专业主义,面对积极自由框架内的社会责任论、公共新闻业等理念的冲击,虽屡受质疑却始终不倒,其原因乃是在于整个美国社会及其民主政体对消极自由理念的笃信。  相似文献   

16.
即使在日常信息传播中,来自政府的消息和声音从来都是新闻传媒中信息的主角,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美国是世界上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比较发达的国家,1966年以前,政府是否公开其文件完全取决于自由裁量权,没有直接规定政府公开制度的法律,但宪法第一修正案和版权法可以防止联邦政府机关封锁消息或借消息牟利。1966年,美国制定了《信息自由法》,该法案建立了公众有权向联邦政府机关索取任何材料的制度,政府机关有义务对  相似文献   

17.
张宏曼  罗彬 《视听》2022,(4):13-16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断为体育传播赋能.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体育传播在信息生产、流通、体验等环节形成机器人写作、个性化推荐、虚拟现实场景等智能传播态势.然而,技术带来的新媒介、新主体、新现象使得体育传播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天平日益失衡,体育传播面临着信息生产、信息分发和用户体验等方面的伦理困境.人工智能时代,体育传播应以...  相似文献   

18.
一、“开放存取”的含义 “开放存取”是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为了推动科研成果利用互联网自由传播而采取的运动。它基于“自由、开放、共享”的理念,依托网络技术使信息在全球实现无障碍传播,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的理念。它要求图书情报及档案部门克服传统的文献收藏观念,突破本馆资源的局限,通过文献存取的资源共享方式,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取更多的资源。  相似文献   

19.
孟伟 《现代传播》2006,(2):54-56
信息社会媒介传播体现为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结合,具有小众传播的特征.这种小众传播以"族群"传播理念为核心,"族群"更强调传受主体之间所建立起的关系,这种关系是解释当代传播行为的一个核心因素.当代"族群(group)"①传播理念,既指实体意义上分化的小众和小众化媒介所应用的媒介理念,也指目前在传统大众媒介领域中,在节目内容选择、编排方式等方面可以推行实践的"族群(group)式"传播理念,两者一显一隐.目前广播领域中的"族群(group)"传播理念应用,一方面体现在类型化电台中,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其他综合电台中,强调节目呈现出一种小范围的私人交往的氛围.  相似文献   

20.
况扬  江婕 《传媒》2015,(9):78-79
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媒体如何失去自律,导致行为失范,并探讨了媒体坚持自律与他律的重要性.首先分析了新媒体的涌现给受众提供了平等的信息传播平台,借助新媒体平台,受众获得信息传播的自由,接着论述这种自由带来的信息传播问题,最后指出了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的自律、社会及法律的监管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