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稿酬问题是关系到著译者权益、繁荣学术文化的重要问题,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50年的稿酬变化情况,可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稿酬变迁史实。迄今有关研究稿酬历史的文章均认为文化部最早的稿酬办法制定于1958年;本文据史料查证后提出,早在1955年,文化部就制定了经陈毅副总理同意、周恩来总理审阅、中央宣传部肯定的稿酬办法。而对于“文革”期间有关稿酬问题的动态更鲜为人知;对历年稿酬办法实施前后的有关动态,亦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其发生的背景和史实。综观半个  相似文献   

2.
九月六日,全国文联和国家出版局召开座谈会,就文艺作品的稿酬问题交换意见。参加座谈的有文联所属各协会、各主要刊物和人民文学、人民美术、人民音乐出版社,电影出版社的代表共二十余人。大家认为,在稿酬制度被废除了十一年的情况下,国家出版局于一九七七年九月发布《新闻出版稿酬及补贴试行办法》,突破了一个禁区,是拨乱反正的一项具体措施。但是,经过两年来的试行证明,这个稿酬办法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形势,有必要加以补充和修订。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25日,上海解放日报在醒目位置刊登启事:“在1985年12月31日以前,投寄给本报的稿件已见报而迄今未收到稿酬者,请向总编室写信,以便及时补发。”启事登出两个月后,报社共计接到通讯员、作者查询稿酬的来信180件,查询稿酬267笔,查明确系漏发的有232笔,并对漏发的稿酬全部进行了补发。5月25日,解放日报又专门登出“小启”,除如实公布“查漏”结果外,还向写信查询补发稿酬的通讯员、作者表示感谢。解放日报对稿酬工作如此重视,并且不怕揭短,公开进行“查漏”,这种精神很值得称道。报纸一年发表稿件上万件,漏开几张稿费单,似乎是难免的。解放日报的可贵之处是,它并没有因“难免”而心安理得,而是公开加以纠正。这说  相似文献   

4.
汪维国在《新闻出版天地》1993年第4期的《稿酬制度纵横谈》中认为,我国现行的稿酬制度是传统计划经济的反映。它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沿袭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由国家采用行政手段统一制定稿酬标准及支付方式,进而从客观上否定市场价值规律的作用;二是固守“稿酬是国家对作者  相似文献   

5.
关于版税制若干问题的思考人民卫生出版社邓锡敏我国目前通行的付酬方式是: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这种实行了几十年的稿酬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其弊端也十分明显,其主要表现如下:1与图书市场脱节,稿酬与图书的销售量关联性小,出版风险基本由出版社承担。销量大的...  相似文献   

6.
略论版税的计算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后的大部分时间里 ,我国出版业实行的是基本稿酬制度。这是一种带有较强计划经济痕迹且具有行政强制色彩的稿酬制度 ,不利于繁荣出版业和提高作者的生活水平。基本稿酬制度规定按照每千字若干元的标准向作者支付稿酬 ,表面上是按劳分配 ,实质上是“一刀切”。这和长期以来我国分配体制的单一性有很大的关系。出版业是一种内容产业 ,书籍和其他产品不一样 ,不能论字数来核定它的价值 ,两本字数相同的书籍 ,对文化的贡献可能相差甚远 ,因此 ,按照相同的标准支付作者稿酬是不科学的。出版管理部门曾经几次想以提高稿酬标准的办法来刺…  相似文献   

7.
最近读了《青年记者》 2012年1月上刊登的《关于稿酬标准的调查》,颇有感触.我是个已届耄耋之年的农村土记者,这里想说几句关于“稿酬”和“记德”的浅识. 关于稿酬问题,自古至今,均有之.因为劳动分为两类,一类是体力劳动,一类是脑力劳动.后者并不比前者轻松舒适,论贡献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作者撰写一篇有分量的稿子,不知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  相似文献   

8.
对于物质产品的生产需要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这似乎已经不成问题。对于精神产品的生产同样需要贯彻这一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有些同志却很不注意,总觉得著书立说稿酬来之太易,于是,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稿酬扣除办法。特别对那些集体编译的书稿,例如大专教材,更是层层扣除,甚至干脆不给作者。这种扣除稿酬的办法,很不妥当。去年十一月三十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在《关于高等学校教师编译教材稿酬的暂行规定的补充通知》中指出,“教材稿酬分配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问题。为了正确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高等教材出版后,出版社付给的稿酬,原则上应该发给编译者本人”。本刊去年第十二期曾经发表过“应该尊重作者权益”的文章,刊载了四川省地质局物探处王秉晋同志对扣除他的稿酬提出的意见,这里再转载《文汇报》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发表的一封信和该报的调查附记,以期引起有关同志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书界采风录     
王本金在《新闻出版导刊》今年第一期上发表文章,要求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稿酬制度。文章主张:实行版税制以与国际出版业接轨;建立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制度;修改《书籍稿酬暂行规定》。文章认为“现行稿酬标准是1990年制订的,这三年来多种商品价格上涨,唯有稿费标准始终一副不变的面孔。稿费标准起码应随书价上涨而上涨。”“调查显示,目前稿酬低的负效应在增大,一些文化精品、严肃作品在淹没、在流失。近几年,有许多很好的专著在海外出版,文化资源流失严重。有的中老年学者不潜心研究学问,而去编畅销书,学术研究荒废了。这对第一生产力的科技研究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  相似文献   

10.
话说版税     
版税已成为当今我国出版行业支付著作者稿酬的主要方式之一。这一付酬方法的出台在新中国经历了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即由印数稿酬演变到版税的过程。印数稿酬是我国较早采用的稿酬形式之一,通常适用于以图书形式出版的作品。它是在基本稿酬之外,根据图书的印数向作者和其他版权所有者支付的稿酬。不过印数稿酬还不是纯粹的版税,不是独立的支付书籍稿酬的方式。而版税则是一种独立的稿酬支付方式,当图书印数较少时,它可能和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的数目之和相当;当印数较多时,它就可以随着印数的增加而按固定版税率递增,最后的额度完全…  相似文献   

11.
1987年开征的个人收入调节税和1980年9月开征的个人所得税,都将稿酬收入列为课税对象了,这两个税种是什么关系?具体如何执行? 我和我的同事们对此都不甚了了,若贵刊能作些解释,将不胜感谢。  相似文献   

12.
出版社的两难境地解放后,我国的稿酬制度虽然几经变化,但基本上都没有脱离按字数计算基本稿酬这个模式,变来变去,无非是基本稿酬与印数稿酬的有无和高低而已。这个办法的缺点除了计算的繁琐之外,最主要的是作者的报酬与作品所创造的价值脱节,严重的甚至达到相背离的程度。也就是说,作品为出版社赚了钱的,作者不一定多得。而作品使出版社亏本的,作者往往收获颇丰。在计划经济下,出版社受到各种约束,不管愿意不愿意,只能如此或必须如此。并且用“以丰补歉”的理论来宽慰自己。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出版社在稿酬问题上已经陷入了严重的两  相似文献   

13.
今年3月25日,上海解放日报在醒目位置刊登启事:“在1985年12月31日以前,投寄给本报的稿件已见报而迄今未收到稿酬者,请向总编室写信,以便及时补发。”启事登出两个月后,报社共计接到通讯员、作者查询稿酬的来信180件,查询稿酬267笔,查明确系漏发的有232笔,并对漏发的稿酬全部进行了补发。5月25日,解放日报又专  相似文献   

14.
近观数则征文启事,均有如下文字明示:“稿件一经刊用,即奉稿酬。”来稿录用了,即致稿酬,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圈内人的常识,又何必正儿八经地添此“蛇足”?一位从未投过稿的同事见此启事后问我:“是否属于征文的给稿酬,不是征文的稿件不给稿酬?”我答曰:“不是这么回事。”怕他不解,我又解释说:有的征文,稿酬从优是真的。那么,作者的文章发表后,有关报刊社是不是“即奉稿酬”了呢?我看未必。我就亲身经历过数回这类怪现象,文章见报了,稿酬不是“即奉”,而是能拖则拖,有的则干脆不给。譬如早五六年,我在某家小报上发表了几篇杂文,但稿酬老被人大大咧咧地遗忘。好在编辑熟识,于是在数月之后,我函询于他,对方回信云:系财务人员之误也,已嘱其补寄。等这笔稿酬刚有着落,而后面又发生了几起同类的令作者不愉快的事,我再次函询该编者,这回他干脆来个“不予理睬”。遇此老爷作风的编辑,作为写稿者,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相似文献   

15.
1999年 4月 ,国家版权局颁布了《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 ,规定出版文字作品的报酬有三种支付方式 :稿酬、版税、一次性付酬。一次性付酬主要适用于报刊 ,图书出版不常用 ,故略去不提。因此 ,作为舶来品和后来者的版税 ,便和稿酬一起成为目前我国图书出版界两种最主要的付酬方式。按《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第四条的规定 ,稿酬是指 :“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 ,指出版者按作品的字数 ,以千字为单位向作者支付一定报酬 (即基本稿酬 ) ,再根据图书的印数 ,以千册为单位按基本稿酬的一定比例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即印数稿酬 )。作品重印时只付印数…  相似文献   

16.
《法制文萃报》近期最后一版,都刊登了领取稿酬启事,全文如下:领取稿酬启事为维护作者的著作权益,从2001年3月起,凡本报转载的稿件(时事新闻类除外),请原作者直接与本报联系,领取稿酬。如两月内未收到稿酬,请写信至北京著作权使用报酬收转部。(地址、电话、联系人略)  相似文献   

17.
作为展现学术研究成果、推动科学研究进步的学术出版,在整个出版格局中意义重大。但客观地说,当下的学术出版在表面繁荣的背后问题多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仅就稿酬标准的变化对学术出版的影响略呈管见。稿酬标准的确定一直以来是学术出版的重要矛盾:稿酬偏低导致的是对学术的不尊重——作者原创力不足;稿酬提高,出版社学术出版的经济压力加大——出版方积极性不高。任何事物都是利弊相乘,得失相间的。新的稿酬标准对学术出版来说的真正意义在于提高学术出版门槛,严格学术出版规范,作为出版人,这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而学术出版的真正出路,笔者认为应该是政府为主,社会、企业和个人予以适当支持。  相似文献   

18.
12月5日,《中国新闻出版报》第二版刊登一则题为《年底,该算算稿酬了》的消息。说的是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召开报刊社使用报酬收转工作座谈会,表扬这方面工作做得好的报刊,并对一些不按规定转付稿酬的情况进行批评。 读完这则消息,笔者颇为感慨,这也许是笔者在报纸上看到的第一篇专门催促“算算稿酬”的报道,虽然它涉及的  相似文献   

19.
每当想到稿酬二字,就有点心跳、赧颜。一是因为过去已有人写过这类文章,不便再提及。二是一谈稿酬,便会有人斥之为“小气”、“斤斤计较”,让人难以启齿。但笔者又觉得,抛开个人得失,对于稿酬这在喉的“鱼鲠”,还是有必要一吐为快。由于工作需要,笔者从事给各新闻单位写稿的“对外报道”工作已近五年了。这段时间,曾给不少报刊、电台、电视台发过几百篇消息、通讯。这些新闻单位对于寄稿酬,大多是比较负责任的。不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电子出版物脚本稿酬支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电子出版物的前期设计阶段一般都有文字脚本创作这个重要环节,尤其是文教类作品。因而,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和传统图书出版一样都要涉及出版单位给文字作者支付稿酬的问题。而如何给电子出版物的脚本作者支付稿酬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至今未有明确规定,使许多出版社在实际工作中无标准可依。 虽然国家版权局于1999年4月颁布的《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第二条已明确指出“本规定只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