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元认知,简单地讲,就是关于认知的认知,也就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与监控。元认知由三部分组成: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知识就是有关认知的知识,即人们对于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这些因素是怎样起作用的,它们之间怎样相互作用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元认知(Metacognition)的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的.他认为,元认知是:"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或其他相关事情的知识,是为完成某一具体的目标或任务,认知主体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测,以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简单地说,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元认知的知识、元认知的体验、元认知的监控.元认知的知识是指个体关于自己  相似文献   

3.
元认知,又称反省认知,即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人关于他自己的认知活动过程和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任何事项的认知,它的实质是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的调节。笔者认为,元认知技能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记忆、理解、问题解决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数学学科的元认知技能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元认知和元认知策略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是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而元认知则是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不同个体元认知能力及元认知策略的采用反映了个体间能力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反映在知识的获得上,也反映在知识的应用上.诸多研究表明,元认知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及适宜的元认知策略的运用,能显著提高个体的学习和应对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首先提出了元认知概念,它是指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识和意识,其核心意义是"对认知过程的再认知"。对于初中物理教学而言,元认知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作用表现为:学生能根据学习活动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认知策略,监控认知活动过程,不断取得信息并反馈信息,评价每种认知策略的有效性,坚持或更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及时调节自己的认知过程。因  相似文献   

6.
1 元认知的概念简介 元认知指的是一个人对于他自己的思维或学习活动的认知和控制。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的说法,元认知“即对于认知的认知和对认知的监控。”从元认知的定义可以看出,元认知活动有两个组成部分:(1)对于认知的认知,指的是能够保持自己的认知能力与学习情境之间协调一致的有关认知规律的认知;(2)元认知活动的监控,指的是个体既结合知识结构的特点又结合个人心理结构的特征,对认知过程进行的调节与控制,并随时纠正思维活动的偏差,端正方向和选择策略,以便摆脱困境,使认知活动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从而以简捷的路线,高效地、迅速地实现预定的认知目标。  相似文献   

7.
元认知是对自身认知的认知,是关于学习者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理解和把握。元认知就是"学习如何学习",学习者可以通过元认知来了解、检验、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认知活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与调节。  相似文献   

8.
元认知可以简单地定义为"关于认知的认知",对认知过程起着积极的监控作用.在写作过程中加强元认知策略的培训,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元认知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有效地学习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估.  相似文献   

9.
元认知可以简单地定义为"关于认知的认知",对认知过程起着积极的监控作用.在写作过程中结合写作元认知的理论研究成果对学生进行元认知培训,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学习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估,以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刘然 《教书育人》2012,(24):130-131
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识和意识,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Flavell于1976年首次提出。我们通常所说的感觉、思维或想象就属于认知活动,而元认知则是对感觉、思维等认知活动的认知。换句话说,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作为一个主动的个体,有意识地按照元认知规律,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的安排、计划、监控、调节和评价,通过不断调整与完善,使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过程更加合  相似文献   

11.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也就是指人门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过程的认识与控制。元认知包括三个方面: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  相似文献   

12.
<正>元认知的概念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弗拉威尔20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元认知可以使我们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人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它对于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元认知的相关理论对于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手段的更新、教学能力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一、元认知理论元认知是指人类对其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即,认知主体对自己的认知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心理活动等方面的认识,其实  相似文献   

13.
元认知是弗拉维尔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元认知是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即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例如在教育心理学中常提到学习如何学习,指的就是这种次认知。元认知的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一、语文课外阅读元认知培养的意义传统的学习理论主要研究人学到了什么和如何去学习,而元认知则研究人是如何意识和控制自己如何学习的。元认知是70年代后期认知心理学家提出的概念。“元认知”是 metaeognition 的译文,有的译为“反思认知”、“自我认知”,但意义基本一致,都解释为“人对自身认知状态的认知”或“人对自身认知过程和结果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元认知能力在整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矫正数学差错中元认知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内外认知心理学领域应用元认知理论在实践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开发智力,教学生有效地学习等方面的研究,逐渐为广大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所重视。所谓元认知,又称反省认知或反审认知。它是指人对自己认知过程和结果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整。因此,元认知对于各种认知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它在人的整个智力活动中处于支配位置。元认知水平直接制约着能力的发展。根据目前对元认知的研究,元认知包括三大成份:(一)元认知知识:即人关于自  相似文献   

16.
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监测和调控,是对于个体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教师只有不断对教学活动进行自我反思、自我监控和调节,才能提高自身能力,这个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元认知的过程。元认知策略已经成为提高教师教学及自身能力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的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元认知,Flavell(弗拉维尔)曾简练地概括: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认知活动。从此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元认知是一种高于普通意义上认知的认知,是对自己认知过程的反映、监控和调节。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知识指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过程、结果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元认知体验是指伴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者情感体验;而元认知监控则是主体在认知活动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积极地进行监控、调节。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元认知监控通常包括三个方面:计划、监控和调节。  相似文献   

18.
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指出,元认知就是个人在对自身认知过程意识的基础上,对其认知过程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孩子到了小学一年级开始有零星的、肤浅的元认知知识,弗拉维尔通过实验证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自己认知活动的意识即元认知也逐步增强.在原有识字方法的基础上加进元认知的理论,识字教学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首先是向学生传授元认知知识,明确该"学什么";在学习中不断丰富元认知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最后让学生加强元认知监控,反思该"怎样学",从而提高认知活动的效率与成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胡晶晶 《考试周刊》2009,(47):132-133
元认知就是人对于自己认知活动的认知,本文简要介绍了元认知概念,阐述了英语阅读理论,分析了元认知理论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元认知概念是由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弗拉威尔于1976年正式提出,之后不断有学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般认为,元认知是指以人的认知过程为对象,并对人的认知过程进行监视、控制、调节,其实质就是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是思维品质的内源,一言以蔽之,"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数学元认知是个体学习者元认知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与一般元认知既有共同的地方,如:元认知的调控过程,是人对自己认知特征的具体的认知;也有自己特殊的地方,如:对数学的总体看法,对数学特征的了解,对具体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数学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