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企业管理界有个说法:最了解市场的是一线员工。此说法放在媒体界,可替换为:最了解媒体融合的是记者,因为在一线采访的记者最了解买家——受众的需求。今天,传统的受众正在转变为参众,参众习惯交互式碎片化阅读,习惯细化精准化阅读。笔者认为,媒体融合应从三个方面来满足参众需求。互动服务:用互联网思维运营追溯源头,变化源自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从1969年作为一个军事项目诞生,至今已发展成改变人们生活  相似文献   

2.
正这是一个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新媒体的异军突起,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手机、互联网的兴起,极大改变了中国的传播生态。与传统纸质媒体"一对多"的单向传播方式不同,网络媒体实现了媒体与受众、受众之间的交互传播。在新媒体的包围和冲击下,传统纸质媒体如何突围,已成为事关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纸质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加速融合化发展,成为传统纸质媒体数字化、网络化、移动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新在哪?关键之新,在于受众的参与.这种参与催生了分众化的小众传播.有人断言,大众媒体将会失去生存的空间,被小众传播所取代.在信息传递的精确性以及与受众的互动性方面,小众传播的确具有优势,但目前来看,小众传播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尚无法取代大众媒体. 微博给予了每个人“麦克风”,但微博书写门槛低、信息庞杂,再加上不加甄别的转发,尤其是一些“大V”不负责任的转发,导致谣言传播速度加快,传播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变大.微信朋友圈的流行,使谣言更加隐蔽.朋友之间的相互信任使谣言穿上了“可信”的外衣,甚至有人在分享时会加上“已验证过”“我家邻居”等字眼,以增强可信性.网站的竞价排名等也给虚假信息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正在跨入一个"小众"时代,消费者不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是分化成-个个具有共同兴趣或生活态度的小众群体.与此同时,以往的大众媒体也不再.大众化",而更倾向于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特定受众群体.媒体与消费者的互动和媒体的细分成为一个潮流,一种趋势.时代创造需求,时代也创造机遇.要想在"小众"时代"大"有可为,出版业也必须顺势而为,冲破固有的出版模式,积极探寻"小众"出版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5.
碎片化在传播本质上是整个社会碎片化或者多元化的一个体现,因此也可以将碎片化理解为多元化。网络的即时性、互动性,传播网络的巨大性使社会碎片化成为一种趋势。随着社会碎片化现象越来越明显,由于文化程度与职业的不同,人们对媒介所需的内容也不同,从而造成了社会角色的碎片化。社会角色的碎片化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受众所需信息的碎片化,就如同栏目专业化一样,中央电视台有十四套,分别对应不同的受众。大众媒体逐渐细分并形成了众多的小众媒体,本文将谷阿莫讲故事系列作为小众媒体的研究对象,通过对谷阿莫的X分钟看电影系列的传播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其传播内容、传播途径、受众类型等,以期得出小众媒体的生存之道以及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6.
对地方媒体来说,新媒体意味着什么?有人说,互联网Web2.0时代的到来,将改变之前数字传播内容上的大众媒体广告模式和商务上的大卖场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小众媒体传播和一对一营销。这恰恰为离受众最近、有地缘优势的地方媒体提供了商机。可是还有人并非如此乐观:由于缺乏牌照资源,不具备开展新媒体业务的先发优势,再加上原本就和全国性媒体不小的实力差距,地方媒体面临被数字化洪流淹没的危机。本刊追寻最新的潮流脉动,也一向关注全国传统媒体的探索与成果。虽然上述问题并非几篇文章所能回答,但我们仍然选择了尝试。本刊本期聚焦长沙——一个并不发达的内陆中等城市,但创造了“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等一系列文化产业发展奇迹。在各地新媒体市场风生水起之时,长沙如何排兵布阵?如何搭建产业链?是否找到了合适的盈利模式?能否做出全国影响?一花一世界。聚焦长沙,不仅为了解读这个城市,更为了探讨地方媒体介入新媒体所共同面临的风险与机遇。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新媒体服务大幅拓展和媒体终端功能日益强大的情况下,"受众即是内容生产者"这一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受众和传播者接受.从社交网站的火爆到Youtube的风靡,从Wikipedia的恶搞词条到Digg网站的悄然崛起,从手机电视的逐渐普及到三网合一的迫切呼声,也都可以看到对这一概念的实践.对此,崔保国、张晓群分析认为,新媒体迅速成长的动因主要有三:"新媒体的迅速普及是新媒体行业迅速成长的基础;新媒体价格下降使其对传统媒体的替代明显增强;受众偏好的变化拉动了新媒体消费量的增加"[1].近年来,在Web2.0的推动下,手机媒体、数字媒体、IPTV等"新兴媒体"的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与此同时,新兴媒体经济的发展也如火如荼,这些都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兴趣.  相似文献   

8.
肖雅 《传媒》2017,(21)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受众的阅读习惯,将受众向用户转变,颠覆了传统媒体的"游戏规则".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传统报业的广告量呈现"断崖式"下滑,报媒休刊的不在少数.那么,报媒如何面对新媒体的挑战?如何更好地融合发展?这是传统媒体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媒体融合实践的研究,探讨了传统报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以期为传统报业的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贺静 《青年记者》2016,(5):37-38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彻底改变.新媒体的受众群体蓬勃发展,而传统媒体的阵地不断失守,受众流失,广告市场萎缩,采编人员人心思变,形成了恶性循环. 新媒体对电视媒体的影响 新媒体门槛低、成本低、交互性、个性化的传播方式,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新媒体对电视媒体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 1.电视观众减少.网络、手机阅读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大批有消费能力的电视观众,也是广告商最青睐的中坚消费者,变成了网虫和手机控.  相似文献   

10.
张玉川 《青年记者》2016,(13):28-29
目标受众人群是大众媒体受众定位指向的人群,也就是其最希望吸引到注意力的对象.十多年以前,在都市报等传统媒体如日中天之时,它们在各项受众调查中纷纷将自己的受众描绘为30岁至40岁的群体,因为在传统的媒体营销理论中,这个群体是媒体市场关注的核心消费人群,最受广告客户青睐. 近些年来,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媒体市场正经历着剧烈的变革,欧美国家在这场变革中一直处于引领地位.观察最近几年的欧美媒体市场,可以发现一个日益明显的现象: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对目标受众群体的设定都有不断低龄化的趋势,也就是从传统的中年人群向青少年转移.  相似文献   

11.
面对新媒体冲击,传统纸媒如何才能增强受众的粘着力?地区党报位处基层一线,与读者离得最近,与用户贴得更紧。关注媒体粘着力,提升媒体粘着力,打破传统新闻采编与市场传播理念,探索新的工作方法与抓手,与新媒体实现融合互动是一个崭新视角和手段。提升策略1:权威声音与"草根典型"并举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拥有话筒,主流媒体如  相似文献   

12.
江霄 《青年记者》2016,(32):58-59
当今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也使媒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随着媒体的发展变革,普通民众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媒体变成传播者,自媒体由此诞生.自媒体诞生后对影像的表现方式产生的最大影响便是微视频诞生.2003年谢因·波曼和克里斯·威理斯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由美国新闻学会出版,两位专家对自媒体做出了定义:"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①也就是说,公民或受众不再是单纯地作为信息的接收者出现,而是通过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发布他们亲身经历的事件或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国内学者谭立立认为:"自媒体是那些可以促使普通群众生产、创造并传播信息的网络媒介,并且自媒体的受众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13.
汪彩艳 《今传媒》2014,(3):15-16
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和约书亚·格林(Joshua Green)提出了扩散性媒体(Spread Media)的概念,另译作传播性媒体。他们认为,受众可以在虚拟网络空间里创造特定的价值和意义。普通大众可以利用新媒体的这种扩散性增强自己传播信息的能力(spreadability)[1]。本文认为,这种新媒体使得受众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信息的发布、生产以及随后的互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受众也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传受角色双方处于不断的身份转换之中。社交媒体无疑是一种典型的扩散性媒体。  相似文献   

14.
在新媒体当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盛行的信息时代,党报作为主流媒体的地位受到挑战,用户量由原来的大众普遍变成小众主流,主要集中在几万人的机关事业单位,而更多的报纸读者聚集到形式多样的新媒体线上线下。如果党报不从内容和形式上迅速改革,加速媒体融合步伐,作为主流媒体则将失去"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我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8亿。互联网的普及给普通大众提供了传播条件,传播者不再是单纯的媒体从业者,受众也逐渐参与到传播活动的过程中,因此传播者的缺点也随之暴露。本文首先阐述了不同时代传播者角色的变化;其次浅析新媒体时代传播者的特点,从传播者,受众,民间势力三个方面分析;最后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和约书亚·格林(Joshua Green)提出了扩散性媒体(Spread Media)的概念,另译作传播性媒体。他们认为,受众可以在虚拟网络空间里创造特定的价值和意义。普通大众可以利用新媒体的这种扩散性增强自己传播信息的能力(spreadability)[1]。本文认为,这种新媒体使得受众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信息的发布、生产以及随后的互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受众也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传受角色双方处于不断的身份转换之中。社交媒体无疑是一种典型的扩散性媒体。  相似文献   

17.
传统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历来受到人们看重。虽然现在新媒体风起云涌,但在中国,新媒体仍然不像传统主流媒体,如从中央到地方执政党主办的报纸和电视台那样,拥有最重要的"信用资源"。网络等新媒体发布的消息在没有被传统主流媒体转载发布前,都只能被受众当作是"小道消息"、坊间非正式可确信的新闻。这就为传统主流媒体在激烈竞争的媒体市场中,留下了优势。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来势汹汹,失去渠道垄断优势的传统广电媒体如何重新连接受众?广告收入持续下滑,如何拓宽创收渠道?受众分流,如何重建影响力?"四种到达"(信息内容传播有效落地到达,确保核心价值引领落地到达,确保媒体品牌影响落地到达,确保服务助力目标落地到达)的传播目标如何实现?黑龙江广电人首创的"4+2"运营模式通过大量实践回答了这些疑问。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9,(12):50-57
延续大众媒体时代的"盲点之争",社交媒体时代受众劳动之争的核心议题是"受众劳动是否具有生产性"。这场论争已经发展成为相当复杂的理论辩论。为了更好展现社交媒体"受众劳动"论争的全貌,论文在厘清此次论争各方观点的基础之上,从"劳动价值论是否依然适用"、"社交媒体价值来源于受众劳动还是其他"、"受众是被剥削还是文化参与"三个维度梳理和分析"生产性还是非生产性"这一社交媒体受众劳动论争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20.
高速发展的经济给社会大众带来了一个日渐凸显的社会问题——网络媒体、自媒体等新媒体呈现出低俗化的趋势。某些新媒体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就无下限地迎合一部分受众的低俗喜好,传播一些充满低级趣味的新闻内容。本文对新媒体"低俗化"的现象进行梳理,从宏观角度、媒体角度等出发,指出这种不良媒体行为给普遍受众造成的伤害,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