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玉梅 《考试周刊》2011,(7):220-221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教师与学生沟通时,出现的一些学生逆反心理和无效沟通等问题,提出一些在师生沟通时要注意的地方.这些都是作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实验和从一些相关资料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话题作文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它已成为中考高考的主要形式。为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个性特点。学生在自定义中心、内容、文体、标题中,放飞心灵,张扬个性,驰骋想象,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极大的激发了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后三分之一学生”主要是指学科成绩靠后的学生。如何创新性地转化后三分之一学生?笔者通过教育会诊制对班级的后三分之一学生进行多主体、多方位合作诊断。对个人力量不能转化或经常反复出现问题的学生,以教师、家长、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合作为基础,通过整合教育力量、集体诊断,形成适合后三分之一学生转化的方案并予以实施。  相似文献   

4.
《司马光》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该文主要是赞扬司马光在危急时刻不慌不忙、急中生智、挺身救人。本文旨在对学生进行启智教育,但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出现了偏颇。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中教师布置的练习,学生往往都没有错误,但是若深入一步,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谈一谈他的思维过程,结果总是让人失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生来说主要有两点:一是对问题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解题时靠死记硬背、机械模仿;二是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清楚地表达自  相似文献   

6.
李松叶 《科学课》2014,(5):118-119
小学科学课把科学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但是,有的教师片面理解、消极应对科学探究,导致科学课中出现了许多“假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7.
说“审题”     
作文中之所以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情况,都是由于没有审清题意就急于作文造成的。要指导学生学会审题,首先要帮助学生找出审题时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 第一,粗枝大叶,急于成篇。不少学生作文时存在这样的心理,一是怕遇见不会写的题目;二是怕时间不够用(如要求当堂完成或考试)。于是,当看到题目中  相似文献   

8.
张嘉颖 《文教资料》2011,(7):139-140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因势利导,消除学生的学习盲点,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研究了九年级学生学习溶液概念的原理,探讨了学生在学习溶液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进行实验教学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构建溶液的概念的观念,并从教学实验中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药传统技能大赛的训练中,主要指导的是中药调剂这一项。所指导的两名学生分别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与二等奖。在操作训练指导中,发现学生在中药调剂操作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经过分析研究,反复练习,现将所得调配指导的三个关键问题的解决办法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学习到了一定程度后,成绩就会徘徊不前,有时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心理学中,把学习中出现的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称作学习的"高原现象",其主要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出错率较高,成绩徘徊不前。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中的"高原现象",使其向更高的知识巅峰攀登呢?一、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习热情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高  相似文献   

12.
刘立新 《新疆教育》2012,(20):169-169,165
在对初中学生的历史教学中,会出现一些不足的问题:①教师只照本宣科讲课,学生会出现厌烦情绪,没有学习兴趣;②不给学生阅读课文,学生就不能靠自己去读懂课文的线索和知识。单靠老师的讲述学生较难记得牢;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汉语中,"作文"一语主要指学生的写作练习。近年来,上述意义的"作文"却在一些媒体中出现了"做文"的书写形式。在中小学学生所作的纸质练习中,"做文"的写法也已出现。同样的语义,存在着不同的书写形式,这不符合语言规范的要求;把"作文"写作"做文"及其二者的并存混用,给中小学生造成了困惑。今考,"作文"是传统的规范写法,而"做文"则是新出现的不规范的写法;用于学生写作联系,"作文"理据性充分,而"做文"的理据性则相对不足。对于"作文",媒体及学校教学应该坚持规范写法,抵制不规范的书写形式。  相似文献   

14.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不同以往的《自然课》,它探究性活动空间大,干扰因素多,加上儿童的年龄特点,往往会出现出乎教师意料的现象,表现为“乱”,这对追求让学生“整齐划一”的某些还没有适应新课程的领导和老师来说,无疑是一种冲击。我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三年级《科学》老师,在南通市级新课程培训后,又经过将近一年的实践探索,一方面对学生探究活动中出现的“异乎常规”现象进行利弊分析,发现了学生活动时出现的“乱”现象所蕴藏的教育价值;另一方面则对出现的“异乎…  相似文献   

15.
“以学生为主体”成为新课改的主要目标,一时成为衡量教学是否与时俱进的标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课堂上出现的“满堂问”、对学生的量化考核、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压抑等等,使得“以学生为主体”背离了它的初衷。现代教育追求的是保持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实现学生的全面社会化,而只有把“以学生为主体”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效应。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生由于年龄原因和心理、生理特点,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难免出错。对待学生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能冷处理,更不能对学生进行批评、指责,否则会挫伤学生求知热情和学习信心,使他们形成谨小慎微、害怕困难的不良学习习惯。面对学生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进行睿智处理,发挥教学机智,引导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促使学生审视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的错误成为课堂中再生的教学资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待课堂中出现的错误,化"错"为  相似文献   

17.
适量的拓展,适度的文学、文化的阅读引领,对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无疑是很有必要的。但也应该看到,在拓展课程资源方面,成人化现象时有出现,过深、过多的倾向比较明显。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问题:第一,知识拓展的过度。一些拓展的内容比较深奥,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比如,像通感这类表现手法,古诗中平仄的知识等,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言语活动,作文能力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人作为社会存在所必需的。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说起来不容易,做得比较好就更困难。初中一年级学生的作文,刚开始往往会出现如下状况:一是无话可说,出现这种情况的学生主要是因小学阶段怕学语文,当读的课文不读,当背的美文不背,当记忆的词语又不能掌握,平时更是少看课外书籍,对周围的生活又不留心,对语文学习兴趣不大或者说还未曾入门等因素造成的;二是抄“作文选”,有些小学六年级老师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在语文考试中考出好分数,要求学生几乎每天写一篇作文,有些老师…  相似文献   

19.
吴桂芬 《考试周刊》2014,(89):162-163
一些同学经过长假后在开学前表现的各种身心不适被称为"开学综合征"。出现"开学综合征"的原因很多,学生假期不规律的生活,如过度睡觉、过度游玩、过度看电视等,都有可能导致开学适应障碍。计算机与网络的开发与使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尤其是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本文主要在新媒体视野下对学生"开学综合征"的成因分析与应对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往往会因为学生屡犯错误而头疼.学生之所以一再出现错误,关键就在于少了一个领悟的过程.只有领悟得深刻,领悟得透彻,才能确保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领悟得深刻、透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