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信息素养是一个人应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技术的意识、态度,以及对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的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系统中各要素有效地融合在一起,经过科学的教学设计,以改善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进而达到优化学科知识体系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过程。根据信息技术所发挥的作用不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关注技术应用的层次,把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工具的层次,以及关注学生素养形成的层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相关标准为依据,以教学设计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改善评价方法为契机,以实现学科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社会处于信息化状态.这不仅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动力和机遇,也给学习主体带来巨大影响,表现出双重效应.以信息技术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实现,是现代教育的必经之路,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贯串于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求不再只是初级应用,而是希望能促进教学模式的优化。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项目化学习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应用所学知识于实践,因此,探索如何通过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项目化学习是教育实践中的重要一环。本文首先解释了项目化学习的内涵,比较了其与传统学习方式的差异,然后从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阐述教育信息技术促进项目化学习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新兴学科融入了初中生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处理信息与数字的综合素养,在未来将成为人才考察的标准之一。因此,全面的学业评价体系对于信息技术教育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信息技术的学业评价体系做出简略的阐释,分析教育现状,从评价体系的方式、形式、内容、过程等诸多方面,通过开展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和终期性评价,结合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对初中信息教育评价体系做研究,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管云超 《快乐阅读》2012,(18):37-3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高中信息课程教学中开展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主导,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学评价,是高中教学未来改革的必然趋向。信息技术学科有着自身的诸多特征,鉴于信息技术发展,这门学科总会有很多新东西的出现,而这对于处于青春思维的高中学生,是非常乐意与容易接受的。在信息课程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开展教学评价,利用评价的教育功能,以促进学生信息素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深度学习逐渐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依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来看,相较于简单学习,深度学习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即分析、评价和创造能力,它强调的是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基础上,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学会实打实地运用知识,进而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和创造能力,实现深度学习。所以,如何促进中学生的深度学习是目前教育工作者倍感焦虑的问题。本文希望探究在新课标、新教材的“双新”背景下,通过构建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中学生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7.
学前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是入门级课程,就现在来 说是不可缺少的教育。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下,学前教育也不 可避免地要融入信息技术来提高教育的效率。信息技术教学 可以更好地融合课本上的内容,将课本上的图片信息和文字生 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对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解以 及应用。学前教育是针对幼儿进行的课程,因此学生在学习学 前教育的课程时使用信息技术是非常方便的。现代化的发展 使得许多方面都跟信息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学前教育的课程 也要与时俱进,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融合更能让学生理解怎样 更好地进行课程活动,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占有很大的 地位。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课如何开展?怎样才能使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要求我们从事信息技术的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模式,在教学中积极应用体验成功这一策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地研究、探索:大胆地展示、交流,在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发展自我。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应围绕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评价教与学,保证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表现、情感体验以及学习成果的整体考核,以便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发展水平. 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从而促进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以主题网站设计教学为例,介绍怎样运用过程性评价,促进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影响的调查与分析,认为信息技术教育要加强学生信息应用技能的培养,通过各学科课程的学习,充实、完善和补充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不足,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论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及其培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网络学习是信息社会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信息素养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也是实现终身教育的基本要求。学习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直接影响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对网络环境下学习者信息素养的内涵、基本要求以及培养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表现为两种形态:物化形态和智能形态。人们日常所说的信息技术,其理解有三种,一是指计算机技术;二是指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组合;三是指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整合技术。第三种理解显然是合理的。信息技术的教育功能是优化教育,其优化标准是最大效果和最短时间。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是优化学、教、管,而非代替学、教、管。互联网进入教育教学,不会取代其他媒体,不会取代教师,也不会让学校消失。未来的教育会有机地融合虚拟的网络学校和现实的传统学校。在信息时代,教师如何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最重要的是要做好两件事:一是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新精品课程。这里所说的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程教学中,而一定是伴随着教育思想、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整合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强调能力培养,忽视知识传授;不能一味强调在线学习,轻视离线学习;不能一味强调探究学习,否定接受学习;不能一味强调学生主体,放弃教师主导。二是进行培训。世界各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投入大量经费。高校对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除一般的信息技术基本操作,还应重视新理论、新技术、新模式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创建信息素养学习环境是21世纪教育者的首要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包括教育管理者、教育理论研究者在内的所有教育者都要提高地信息技术的理解和信息素养,而且首先要从决策者、研究者自身提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开始.课程教师要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并与本校的计算机教师加强合作.具有信息素养的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活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建构知识,同时使自己成为终身学习者.  相似文献   

14.
移动教育是信息及通信技术发展驱动、教育信息化实践推进、新型教育与学习理论发展的必然,教师应该紧跟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传统观念,在移动教育中实现角色的转变,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不断扩大,在实际应用中也逐渐显露一些问题。本文借用哲学中的“异化”概念,分别从信息技术本身、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问题、信息技术应用的层次问题、信息技术对教师和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四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在教育中使用信息技术时出现的一些“异化”现象。我们在使用技术的同时,要避免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正确使用带来的反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E‐learning tools and technologies have been used to supplement conventional course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creating a “hybrid” e‐learning module that aim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Few studies have addressed the acceptance of hybrid e‐learning by learners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learners’ satisfaction with these tools. This study assesses hybrid e‐learning acceptance by learners using three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instructor characterist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was applied to examine and validate the hypothesized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three factors and their effects on learners’ acceptance of hybrid e‐learning. A total of 538 usable responses from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used 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research model. The influence of the three factors on learners’ decision to accept hybrid e‐learning was empirically exam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three factors significantly and directly impacted the learners’ acceptance of hybrid e‐learning cours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were proven to be key determinants of the instructor characteristics as a critical success factor of hybrid e‐learning acceptance by learners. Implications of this work fo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researchers, and instructors ar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7.
基于网络的教育资源环境经历了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在线教育与社交分享到智慧学习环境的发展.教育资源环境在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的同时,对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发展追求是:开放与共享、协作与互动、融合与创新.教育资源环境须以学习者为中心,实现学习者与技术、资源最为自然和谐的交互,使其把注意力集中于学习过程,进而落实教育技术的宗旨:促进学习者学习,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锐 《成才之路》2020,(1):118-119
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对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地位、媒体的作用以及教学过程进行重新定位,要探究一种适应现代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应围绕核心素养有效开展,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提高数字化学习能力和提升社会责任意识为落脚点创新现有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信息素质关系到大学生成才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其就业与创新创业能力。在当今电子信息时代,信息素质教育将更多地依赖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做为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计算机教学除传授信息技术外,还要灌输信息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强化信息道德,从而促进信息素质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0.
现代远程教育的信息服务及其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服务是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为远程学习者提供的各类相关信息的及时传递与反馈。目前远程教育实践中信息服务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有效信息不完全等问题;完善信息服务,需遵循服务内容的全面准确、传递渠道的多样畅通、服务模式的个别化等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