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型铁磁性材料的结构电磁特性及在配电变压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系统地论述了新型铁磁性材料--铁基非晶、铁基大块非晶、铁基纳米晶、铁基大块纳米晶合金的结构、电磁性能及它们作为变压器铁芯使用的优点和缺点;论述了发展大块铁基纳米晶合金对于优化变压器性能的重要性以及配电变压器铁芯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分析仪(EXAFS)对机械合金化后的FeNiPB(Cu, Nb)混合粉末进行了分析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FeNiPB(Cu, Nb)混合粉末球磨20h后合金化, 球磨80h后FeNiPB(Cu, Nb)混合粉末中的Fe, Ni原子处于非晶环境中, 粉末的形态为棉絮状, 电子衍射为典型的非晶环. XRD, EXAFS, TEM的分析结果表明在该条件下, FeNiPB(Cu, Nb)混合粉末完全转变成了非晶. FeNiPB(Cu, Nb)非晶合金在520℃加热1h后产生纳米晶, 所以纳米晶铁基合金可通过FeNiPB(Cu, Nb)非晶合金部分晶化获得.  相似文献   

3.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的研究不断深入,应用也日益广泛,目前磁性材料的研究已深入到纳米尺度.1988年,Yashizawa等人首先在铁基非晶的基体中加入少量的铜和铌,经适当温度晶化退火后,获得一种性能优异的具有超细晶粒(直径约10nm)的软磁合金,后被称为纳米晶软磁合金.纳米晶软磁合金除具有饱和磁感应强度较高、居里温度和晶化温度较高、电阻率较小的特点外,同时具有高初始磁导率、低磁致伸缩系数、低矫顽力和低铁损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高分辨场发射电子显微镜系统地研究了高温退火的FeCo基纳米晶合金薄带的介观结构。发现高温退火的FeCo基纳米晶合金中具有纳米晶粒的团聚结构,尺寸约为200hm2由x射线衍射结果和目前已有的实验成果推断这种团聚结构中大约有104—105个纳米晶粒及包围这些纳米晶粒的非晶相。这种团聚结构与退火温度的高低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称之为高温工作环境中FeCo基纳米晶合金的介观结构相,简称介观结构相。  相似文献   

5.
Co60.15Fe4.35Sil2,5B15非晶合金进行低频脉冲磁场处理,当脉冲频率固定,脉冲磁场强度为2500e时观察到较大的GMI效应。研究了脉冲磁场作用产生巨磁阻抗的机理:脉冲磁场作用产生的磁致伸缩能降低了非晶合金的形核势垒,使非晶合金得以纳米晶化,进而提高了材料的软磁性能,获得较大的GMI效应。  相似文献   

6.
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了块体ZrTiNiCuBe高熵非晶合金,研究了高熵非晶合金的结构、热稳定性及晶化动力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合金为单一非晶态,具有较强的玻璃形成能力与热稳定性,且玻璃转变与晶化均表现出明显的动力学效应.高熵非晶合金表现出过冷液相区窄、晶化区宽的迟滞缓慢晶化特性.该实验项目的综合性强,涉及材料设计...  相似文献   

7.
Co60.15Fe4.35Sil2,5B15非晶合金进行低频脉冲磁场处理,当脉冲频率固定,脉冲磁场强度为2500e时观察到较大的GMI效应。研究了脉冲磁场作用产生巨磁阻抗的机理:脉冲磁场作用产生的磁致伸缩能降低了非晶合金的形核势垒,使非晶合金得以纳米晶化,进而提高了材料的软磁性能,获得较大的GMI效应。  相似文献   

8.
金属纳米材料、亚稳定材料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5年生于甘肃省华池县,1985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机械系,1990年获中国科学院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1990年,他提出的“非晶完全晶化法”,具有工艺简单,晶粒度易于控制、界面清洁、不含微孔等优点,他还修正了沿用10年的、由英国科学家确定的Ni-p非晶合金晶化产物间位间关系结论,使我国纳米研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2000年,他的课题组又发现纳米金属铜具有超缩延伸性,延伸率高达5100%。至今,他已培养博士生、硕士生39人。在国际重要…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用于压力测量的新型bridgman装置,并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XRD)研究了常压、高压条件下Zr41.2Ti13.8Cu12.5Ni10Be22.5块体非晶合金的晶化。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退火条件下(400℃,退火3小时),增大压力有利于Zr41.2Ti13.8Cu12.5Ni10Be22.5块体非晶合金的晶化;压力越大获得晶化相的晶粒尺寸越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简单的化学合成方法在水溶液中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制备了硒化镉(CdSe)纳米晶。它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证实了CdSe纳米晶是纳米尺度,并且量子限域效应明显。以CdSe纳米晶为主要的发光材料制备了两种多层结构的电致发光器件,并对它们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比较。发现在电致发光光谱中得到了强的CdSe纳米晶的电致发光,而在光致发光中发光很强的poly(N-vinylcarbazole)(PVK)在电致发光中它的发光却被抑制了,另外在电致发光光谱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光峰值,把它归因于CdSe/BCP界面处的电致发光激基复合物的发光。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在实验室测量磁性膜、条带或丝等多种形态磁性材料的磁滞回线,设计并研制了磁滞回线测量仪。该测量仪的磁感应强度探测器采用双线圈反相连接的设计,磁性材料的样品可以放于任一个探测线圈中,样品的更换方便、快捷。该测量仪通过调试后,对钴基非晶条带和铁基纳米晶条带等多个样品测量出了分辨率高且图形清晰的磁滞回线。  相似文献   

12.
含有纳米晶带的电感线圈与电容组成LC串联电路有固有谐振频率。通过实验研究了含有Fe基纳米晶带的电感线圈与电容串联电路谐振频率随外磁场变化的关系,讨论了磁致频移现象的原因。通过实验还研究了含有Fe基纳米晶带的电感线圈与电容串联电路在谐振频率的交变电流驱动下的巨磁阻抗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非晶合金的力学特性,提出了一种可实时观测大块非晶合金摩擦磨损变形特性的实验方法.实验分两步进行,首先对Zr基大块非晶合金与铜、铁、塑料进行同速度的干摩擦实验,然后单独对Zr基大块非晶合金进行不同速度下的干摩擦实验,都提取摩擦过程中的摩擦力信号,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损形貌.与其他材料对比,分析Zr基大块非晶合金材料的摩擦磨损变形特性,从而确定其摩擦磨损主要是塑性变形和脆性断裂综合作用结果.另外随着转速提高,磨粒磨损使多角度的摩擦力高频率出现.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晶型和晶粒尺寸的氧纳米化铝纳米薄膜;通过XRD及AFM分析表征了烧结温度对纳米氧化铝薄膜的晶型及颗粒尺寸变化的影响.在900℃烧结时,氧化铝结构薄膜样品以非晶相和γ-Al2O3共存,颗粒尺寸50纳米;当烧结温度为950℃时开始向θ-Al2O3转变,颗粒尺寸几乎不变,有小颗粒生成,1050℃时基本完成θ-Al2O3转变,颗粒尺寸15纳米,1200℃时基本完成向α-Al2O3的转变,颗粒尺寸20纳米,在晶型转变过程中其晶粒尺寸由大变小而后再变大.  相似文献   

15.
柱子 《初中生》2005,(31):37
我国科学家研制成比纸还薄的"纳米铁纸",这标志着我国纳米材料研究实现重大突破.在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非晶纳米制品研究及产业化"验收会上,科学家展示了这种神奇的东西:一片薄得像玻璃纸一样的"铁片"和一根不到头发直径十分之一的"铁丝",它们是熔融铁水以每秒钟100万摄氏度的速度快速冷却后的产物,专家称其为"非晶纳米材料".  相似文献   

16.
通过Raman光谱、紫外-可见透射光谱技术及原子力显微镜对非晶碳化硅薄膜结构和光学特性的热退火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碳化硅拉曼谱带随退火温度的增加而逐渐红移和尖锐化,显示了薄膜中晶化有序度的提高。退火后薄膜包含大量紧凑的纳米团簇,膜面相对于未退火样品较为粗糙。根据紫外-可见透射光谱导出的光学带隙从原始样品的1.86eV连续增加到经1050℃退火样品的2.23eV。碳化硅薄膜中纳米团簇的形成及其晶化程度的增加导致了薄膜光学带隙的蓝移效应。  相似文献   

17.
利用较低纯度的原材料通过真空铜模吸铸法成功地制备了直径为2mm的(Fe0.5Co0.5)72B19.2Si4.8Nb4块体非晶合金。用X射线衍射(XRD)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仪(DSC)研究了该非晶合金的晶化行为。结果表明,升温速率为10℃/min时,玻璃转变温度Tg为568.3℃,晶化起始温度Tx为598.6℃,晶化峰值温度Tp为608.0℃.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特征温度Tg,Tx,Tp向高温区移动.用Kissinger法得到的玻璃转变激活能E。为272.3KJ/mo|,晶化激活能E:为386.2KJ/too|,晶化峰值激活能Ep为401.9KJ/mol,用Ozawa法得到的特征温度激活能与用Kissinger法得出的激活能变化趋势是一致的,都有Ep〉Ex〉Eg 此外,用Ozawa法分析了晶化激活能随晶化体积分数的关系,表明随着晶化体积分数的逐渐增加,激活能先增加,当晶化体积分数为14%时,激活能达到最大值379.4KJ/mol,然后随着晶化体积分数的逐渐增加,激活能减少。  相似文献   

18.
以FeCl2、FeCl3为原料,在低温环境下,采用超声波辅助并结合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Fe3O4.考察了Fe3+∶Fe2+摩尔比、超声震荡时间、pH值、晶化温度、晶化时间5个因素对制备纳米Fe3O4的影响.确定制备纳米Fe3O4了的最佳方案为A3B3C4D2E3,即n(Fe3+)∶n(Fe2+)=1∶3、超声震荡15 min、pH=12、晶化温度30℃、晶化时间2h.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ZnO薄膜的光学性质,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3层和6层ZnO基底上覆不同层数TiO_2修饰层的透明薄膜,分析TiO_2修饰层对薄膜晶体结构的影响。用不同工艺流程制备了覆TiO_2修饰层的ZnO基透明薄膜,研究非晶化出现的过程。结果表明:所有混合镀膜样品,其结晶性均受到阻碍,所得样品呈现出明显的非晶状态;非晶化的出现会对薄膜的光学性质产生显著影响。非晶化过程发生在样品制备过程中的预处理和退火阶段,其中退火过程中的非晶化更为主要。  相似文献   

20.
纳米晶陶瓷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目前纳米晶陶瓷材料制备技术方面的几个问题的研究现状和技术水平作了介绍,同时介绍了纳米晶陶瓷材料的优异性能和潜在用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