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三个实验的对比研究得出结论,退火温度Ta、退火加热速度、外加磁场的强度、外加磁场的频率以及纳米晶合金材料的工作温度等外界条件都是影响纳米晶Fe73.5Cu1Nb3Si13.5B9合金微观结构相和软磁特性的因素。其中退火温度是决定性的因素。同时表明,工作温度也是决定纳米晶合金软磁性能优劣和稳定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由Ti(OBu)4经Sol-gel制备的凝胶经80℃、600Pa、6h真空干燥处理后,经750℃以下的不同温度处理晶化,晶体为纳米锐钛矿型TiO2、在550℃以下,晶化的活化能E1=9.652/mol在550℃以上晶化的活化能E2=28.906KJ/mol。  相似文献   

3.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了硼掺杂氢化非晶硅薄膜,然后经过不同温度的热退火处理,获得硼掺杂纳米硅薄膜.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为700℃时,样品中开始有纳米晶形成,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在1000℃时,薄膜的晶化率达到77%,晶粒大小为3.9nm.退火温度低于600℃时,光学带隙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变窄,高于600℃...  相似文献   

4.
以FeCl2、FeCl3为原料,在低温环境下,采用超声波辅助并结合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Fe3O4.考察了Fe3+∶Fe2+摩尔比、超声震荡时间、pH值、晶化温度、晶化时间5个因素对制备纳米Fe3O4的影响.确定制备纳米Fe3O4了的最佳方案为A3B3C4D2E3,即n(Fe3+)∶n(Fe2+)=1∶3、超声震荡15 min、pH=12、晶化温度30℃、晶化时间2h.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Cu掺杂对FeZrB非晶软磁合金薄膜的巨磁阻抗(GMI)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未掺Cu元素的Fe88Zr7B5非晶软磁合金薄膜和掺了4at%过量Cu的(Fe88Zr7B5)0.96Cu0.04非晶合金薄膜均无明显的GMI效应.掺了3at%适量cu的(Fe88Zr7B5)0.97Cu0.03非晶合金薄膜则具有显著的GMI效应,在13MHz的频率下,最大纵向巨磁阻抗比为17%,最大横向巨磁阻抗比11%.  相似文献   

6.
通过Raman光谱、紫外-可见透射光谱技术及原子力显微镜对非晶碳化硅薄膜结构和光学特性的热退火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碳化硅拉曼谱带随退火温度的增加而逐渐红移和尖锐化,显示了薄膜中晶化有序度的提高。退火后薄膜包含大量紧凑的纳米团簇,膜面相对于未退火样品较为粗糙。根据紫外-可见透射光谱导出的光学带隙从原始样品的1.86eV连续增加到经1050℃退火样品的2.23eV。碳化硅薄膜中纳米团簇的形成及其晶化程度的增加导致了薄膜光学带隙的蓝移效应。  相似文献   

7.
利用较低纯度的原材料通过真空铜模吸铸法成功地制备了直径为2mm的(Fe0.5Co0.5)72B19.2Si4.8Nb4块体非晶合金。用X射线衍射(XRD)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仪(DSC)研究了该非晶合金的晶化行为。结果表明,升温速率为10℃/min时,玻璃转变温度Tg为568.3℃,晶化起始温度Tx为598.6℃,晶化峰值温度Tp为608.0℃.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特征温度Tg,Tx,Tp向高温区移动.用Kissinger法得到的玻璃转变激活能E。为272.3KJ/mo|,晶化激活能E:为386.2KJ/too|,晶化峰值激活能Ep为401.9KJ/mol,用Ozawa法得到的特征温度激活能与用Kissinger法得出的激活能变化趋势是一致的,都有Ep〉Ex〉Eg 此外,用Ozawa法分析了晶化激活能随晶化体积分数的关系,表明随着晶化体积分数的逐渐增加,激活能先增加,当晶化体积分数为14%时,激活能达到最大值379.4KJ/mol,然后随着晶化体积分数的逐渐增加,激活能减少。  相似文献   

8.
纳米晶铝酸锌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硬脂酸法合成了纳米晶铝酸锌并用TG—DTA,XRD和TEM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晶粒径小,粒度均匀,且呈尖晶石结构;纳米晶的粒径随烧结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Si片沉积了Ti-50.9at%Ni形状记忆合金薄膜,并将薄膜分别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退火.利用示差扫描量热方法(DSC)、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研究了薄膜退火前后形貌、相变特征及应力随退火温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溅射态薄膜为非晶态,其晶化温度范围为430℃-535℃,晶化同时伴随着Ti3Ni4相的析出;退火后的薄膜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Rs、Af、Ms均呈上升趋势.薄膜的残余应力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0.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高分辨场发射电子显微镜系统地研究了高温退火的FeCo基纳米晶合金薄带的介观结构。发现高温退火的FeCo基纳米晶合金中具有纳米晶粒的团聚结构,尺寸约为200hm2由x射线衍射结果和目前已有的实验成果推断这种团聚结构中大约有104—105个纳米晶粒及包围这些纳米晶粒的非晶相。这种团聚结构与退火温度的高低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称之为高温工作环境中FeCo基纳米晶合金的介观结构相,简称介观结构相。  相似文献   

11.
以硫酸亚铁、氢氧化锂、磷酸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磷酸铁锂(LiFePO4)电极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手段来对所制样品进行结构表征.分别探索了水热晶化时间、晶化温度以及水热反应釜填充度对LiFePO4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研究中LiFePO4的最佳合成条件为:晶化温度180℃,晶化时间24h,填充度70%.  相似文献   

12.
以双鸭山煤矿电厂粉煤灰为原料,详细研究了在不同的碱度、不同的液固比、不同的晶化温度和不同胶凝温度条件下的水热法合成4A沸石的过程,并进行了实验结果和各种合成因素的分析及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合成的沸石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分析表明:粉煤灰在低温活性区以800℃煅烧的粉煤灰活性表现最佳。在碱度为3.5mol/L、液固比2.0:1、凝胶形成温度65℃,晶化温度90℃以及晶化时间为7h的实验条件下,采用粉煤灰合成了4A沸石。  相似文献   

13.
为制备高质量的纳米晶硅薄膜,采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方法,以硅烷、高纯氢为源气体,氢稀释率保持在98%,衬底温度200℃,反应气压100 Pa,沉积时间60 min,在射频频率分别为13.56、54.24 MHz下合成了纳米晶硅薄膜.利用Raman光谱和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了样品,结果表明,高激发频率可促进薄膜从非晶硅到纳米晶硅的转化,有利于提高薄膜的晶化率,且晶粒具有各种晶体取向,没有出现择优生长.当激发频率从13.56 MHz升高到54.24 MHz时,晶化率相应从9%提高到72%.  相似文献   

14.
目的:合成成分连续可调的Co_xNi_(1-x)O合金纳米晶,揭示Co_xNi_(1-x)O合金纳米晶的形貌和晶体结构随纳米晶中钴离子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考察金属离子在合金纳米晶的分布情况。创新点:1.利用金属羧酸盐在有机体系中的醇解反应制备Co_xNi_(1-x)O合金纳米晶,其反应温度仅为270°C,显著低于文献报道中所使用的温度;2.成功实现Co_xNi_(1-x)O纳米晶成分的调节,发现纳米晶形貌随成分的变化规律;3.揭示了金属离子在合金纳米晶中的均匀分布。方法:1.在硬脂酸锂的"配体保护"作用下,利用金属羧酸盐的醇解反应制备Co_xNi_(1-x)O合金纳米晶;2.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原子发射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等手段研究Co_xNi_(1-x)O合金纳米晶的形貌、晶体结构、成分和金属离子价态等信息。结论:1.成功地制备出高质量的Co_xNi_(1-x)O(x?[0,1])合金纳米晶;2.发现Co_xNi_(1-x)O合金纳米晶的形貌和晶体结构随纳米晶中钴离子浓度的提高呈现出由Ni O特征过渡到CoO特征的趋势;3.对单颗Co_xNi_(1-x)O合金纳米晶的元素扫描揭示了金属离子在纳米晶中的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非晶铁基纳米晶材料的退火脆化及防止脆化问题,并从电气控制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在液态淬冷法中制备的非晶铁基纳米晶合金条带的温度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水热法以CuSO4·5H2O和二乙醇胺为原料,成功制备了纳米晶构筑的球状CuO.结果表明了用水热法制得的由纳米晶构筑的球状CuO分散性好.此外,设置了对比实验,研究了原料起始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添加剂的存在对制备纳米晶构筑的球状CuO的形态和大小影响,结果表明:原料浓度为7.17×103mol/L,并在130℃下,反应12h是制得纳米晶CuO的最佳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17.
FeCo基纳米晶合金具有良好的高频、高温磁性能,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物理本质和微观机理尚不清楚。本文用原子力显微镜、高分辨场发射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FeCo纳米晶合金薄带横断面的介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退火温度和工作温度对其介观结构、介观尺寸上物质成份的迁移、滞留都有显著的影响,其结果决定着合金薄带的高温磁性能。  相似文献   

18.
纳米晶陶瓷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目前纳米晶陶瓷材料制备技术方面的几个问题的研究现状和技术水平作了介绍,同时介绍了纳米晶陶瓷材料的优异性能和潜在用途.  相似文献   

19.
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LDH)的制备及表面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超声波反应器中,用成核/晶化隔离法制备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采用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n(Mg(NO3)2):n(Al2(NO3)=2:1,加入2%聚乙烯醇,回流、晶化、异丙醇洗涤沉淀,采用溶剂置换法干燥,制得纳米Mg-A1-CO3-LDH,并用硅烷偶联剂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在乳液中分布均匀。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进行分析.测试出大多数分子粒度为纳米级尺寸,粒径为28nm。  相似文献   

20.
软磁复合材料是软磁金属经制粉、绝缘处理、粘结、压制和热处理而制备的磁性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能源、信息、交通和国防等重要领域,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关键基础材料。随着电力和电子装备向高频、高功率密度、节能和电磁兼容方向发展,软磁复合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软磁复合材料过去长期存在功率损耗大、磁通密度低、直流叠加性能差等严重问题,技术水平与国外差距巨大。2002年以来,浙江大学严密教授团队与相关企业进行了长期的合作研究,原创性提出了制备多软磁相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技术思路,创新了绝缘包覆技术,大幅消除了颗粒间涡流损耗;建立了软磁合金新体系,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软磁性能;创新和集成核心生产技术,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和广泛的实际应用。创新点:1.发明多软磁相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和磁粉绝缘包覆新技术。降低以涡流损耗为主的功率损耗,是软磁复合材料的世界性难题。本项目提出了在软磁粉末基体上原位生成高电阻率软磁壳层,制备多软磁相核壳结构复合材料以降低涡流损耗的新思路,发明了Fe基软磁合金基体与Fe_4N/Fe_3O_4、Fe_3O_4等高电阻率软磁壳层组成的核壳结构材料。创新了磁粉绝缘包覆技术,发明了分别适用于不同合金磁粉的非均匀形核、溶胶-凝胶和复合绝缘包覆技术。以上发明在保持高磁性能的同时,大幅度抑制了颗粒间涡流,显著降低了功率损耗。2.发明系列新型高性能软磁合金。创新设计了Fe-Si-M、Fe-Ni-M(M为Mo、Ni、Al或Co)新型晶态软磁合金和Fe-Cu-NbTi-Si-B、Fe-Ni-Al-Si-B纳米晶/非晶软磁新合金,掌握了成分配方对合金相结构、显微组织和磁性能的作用规律及机理,发明了系列新型高性能软磁合金,制备出具有高磁通密度、高直流叠加等不同特性的高性能软磁复合材料产品。3.创新和集成核心生产与应用技术。发明了新型耐高温粘结剂和有机-无机复合粘结技术,创新和改进了针对不同合金的磁粉制备技术,系统集成相关发明与关键技术,建立了低功耗高性能软磁复合材料成套生产工艺。成果:项目创新成果已在合作企业全面应用,为新能源汽车、高铁、计算机及国防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并获得了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值得一提的是,这已是严密教授团队获得的第二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3年度,严密教授团队完成的"钕铁硼晶界组织重构及低成本高性能磁体生产关键技术"项目亦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