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只是”一词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是存在着差别的。唐诗中“只是”一词出现频率增加,并有多个语意现象出现。本文以李商隐《乐游原》诗中的“只是”一词研究为契机,探讨了唐诗中虚词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流行词汇是现代汉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从近几年频繁出现的流行词汇“没女”一词入手,探讨了其意义,分析了其构词特征,阐述了其流行原因,并在最后预测了“没女”一词的生命力及存活度。  相似文献   

3.
“只是”一词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是存在着差别的。唐诗中“只是”一词出现频率增加,并有多个语意现象出现。本文以李商隐《乐游原》诗中的“只是”一词研究为契机,探讨了唐诗中的虚词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动量词“把”由个体量词“把”进一步发展而来,它出现于宋朝,发展于元代,基本成熟于清代。文章从动量词“把”的来源、产生时间和过程,探讨了它发展的脉络、特点和动因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守株待兔》里有4个与时间概念“天”有关的词,即“一天”、“每天”、“整天”、“一天一天”。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天”的4个词和句子,多读几遍,读后思考这4个词的意思是否一样。启发学生明白这4个词的不同意思:即“一天”是指“某一天”,“每天”是指“天天”,“整天”是指从“早晨到晚上”,“一天一天”是指“连续许多天”。接着,把问题引向深入:这4个词分别出现在寓言故事中的哪几个部分?所在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的:“一天”出现在寓言的开头(第一段第一句话):“古时候,…  相似文献   

6.
本从“落花生”一词的起源谈起,探讨三音节词“落花生”向双音节词“花生”演变的历史过程,包括单用“落花生”、二共用以及常用“花生”三个阶段。章最后对“落花生”和“花生”二词的结构做了一点分析。  相似文献   

7.
释“鏖糟”     
学界过去普遍认为“鏖糟”是连绵词。经考察这个词不是连绵词,而是来源于“奥渫”、“燠糟”的复合词。“奥渫”一词早在汉代出现,“奥”、“渫”一同表示“浊”的意思。“鏖糟”的“鏖”是“奥”或“燠”的假借字。后来出现的“骯脏”一词也一样,是与“奥糟”有音变关系的连绵词,亦可称“类似连绵词”。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史料记载,对“大部落”与“大蕃”精神理念的成因,从文化角度进行了初步探讨,尤其对“大蕃”精神理念的成因进一步从地理位置,王权统治和当时的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并得出“大蕃”一词是藏文“(?)”的汉文直译的结论,从而纠正了个别研究人员把“大蕃”一词误认为是“吐蕃”一词的引伸或“(?)”是“大蕃”一词的藏文直译的错误说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广告语体中的一类新型颜色词——写意型三音节颜色词为研究对象,对该类词中出现的“随机造词”现象进行分析,并从语言学动因和社会动因两大方面探讨“随机造词”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武装力量,赤卫队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一部分.但是,语言学研究对于“赤卫队”一词中“赤”字的含义,没有明确的解释.有人把它与“红军”的“红”的意思相混淆.本文从“赤”的义项出发,结合相关文献中出现的“赤卫队”一词,对“赤卫队”中的“赤”进行考察以确定其含义.此外,对于“赤卫队”用“赤”而“红军”用“红”这一语言现象出现的原因,本文也做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一、博尔诺夫危机教育观的基本内容 “危机”一词,在希腊语中具有公开、分辨、选择,以及判断、评定、决定的意义,从词源上看,危机还与净化相联系。总之,从本质上看,“危机意味着净化”,“危机意味着决断”。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借用“危机”一词。意指“突然出现的较大的且又令人忧虑的中断了连续生活进程的事件”,  相似文献   

12.
“感受”和“体验”,并不像“克隆”、“黑客”、“萨斯”那样,属于新时代涌现的新语词。我们以及我们的前人在日常的阅读活动和写作实践中,常常会与它们“亲密接触”。2003年中考结束后,笔者在翻阅三年来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的过程中,发现“感受”和“体验”的使用频率已经越来越高,而在此之前的中考作文题里,这两个词语并不多见。笔者根据手头所掌握的资料进行了一番统计,结果表明:2001年54份中考作文题中,“感受”一词出现了8次,“体验”一词出现了1次;2002年80份中考作文题中,“感受”一词出现了21次,“体验”一词出现了13次;2003年71份…  相似文献   

13.
重点探讨王国维词主题及情思内涵。王国维词主题在对传统题材的沿袭上多有新意,尤其是对传统的伤春伤别、伤春悲秋词赋予了独特内涵,其中包括对传统诗词中女性形象的突破,对伤春悲秋词的哲学思考。词集中多次出现“人间”意象,寄托了王国维对人生的感悟,本文围绕此意象从哲学内涵的角度做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关于“教育现代化理论”从答案到问题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定规:从答案到问题的探析方法 有关教育现代化问题的研究,近来成为教育理论界探讨的热点,汇总各方家的论点,不难发现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探讨出现了如下状况: 1、“教育现代化”一词,出现范围扩大现象,一些常用的词汇,如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终身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民主化、教育主体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科学化等等,不是被“教育现代化”一词所取代,便是被纳入“教育现代化”的概念之中; 2、“教育现代化”的诸多概念多是力图描绘人类社会教育的一个过渡时期,认为经过这个过渡时期,便可实现教育的现代性,实现教育的“…  相似文献   

15.
现行辞书和古代汉语教材对“拊(抚) 循”一词的理解存在分歧, 甚至有的注释有欠妥之处。文章对“前四史”中出现的“拊(抚) 循”一词作了穷尽性调查, 初步探讨了该词的构成和意义, 从而证明该词在古代汉语中并无“训练; 调度”的义项  相似文献   

16.
在2013年,“土豪”一词频繁地为人们所提起,其翻译也成了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针对现在网络上出现的“土豪”的几个翻译版本,以Leech的语义七分法为理论指导,探讨“土豪”的英文翻译,指出译者可以从语义七分法出发,在充分理解新词的概念意义、内涵意义、感情意义和风格意义之后,争取在目的语中找到能体现词各方面意义的译文。最后提出了该词的建议译法。  相似文献   

17.
近代汉语中,表时闻的“早晚”一词,在不同时期,其词形、语义和用法均经历了多种雯化。文章从“早晚”的对举使用、连用,及“早晚”的形式发展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东西”一词出现在唐朝以后。在元朝的白话作品中大量使用,一些被指认为“(南)宋话本”的话本中也有“东西”一词,很明显,“东西”流行于元代,但或许在南宋时已经出现。因此,“东西”一词最早只能出现于五代至宋之间。  相似文献   

19.
“暴走”是近年来杂志、报纸、网络等媒体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通过对多种报刊杂志的数据库检索,我们发现,“暴走”在大陆大量出现约在2004年以后,在新闻报道中用的最多。从语源上看,“暴走”是一个来自日语的外来词,“暴走”这种行为与上个世纪50时代“暴走族”的兴起紧密相关。“暴走族”一词,也常被译为“飞车党”或“飙车族”,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类型的译本中,“命运”出现一词多译的现象,本研究基于语料库总结“命运”的翻译规律,为这种现象做出解释。本文首先借用Sketch Engine平行语料库中关于“命运”的语料,使用AntConc3.5.8和CUC ParaConc语料检索软件,找出“命运”一词和其主要的英文对译词;之后,依托Sinclair的词项分析框架理论,考察“命运”和其英文对译词的搭配、类联接和语义韵,总结出“命运”在不同语境下的翻译标准或规律;最后,从历时文化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规律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