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主题式学习是围绕某一主题的学习,在兼顾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同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知识建构和学习情境,它不仅是一种独立的学习模式,还是一种课程组织模式.在信息技术主题式学习活动中,学生围绕主题,以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获取为主要目标,并以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为主要载体和研究手段,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一系列自主探究、小组合作、问题解决等活动.信息技术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工具,学生通过信息技术主题式学习不仅能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而且还能拓展知识,培养团队学习、知识迁移等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各类信息技术推动了课堂教学的理念、模式、手段等方面的变革,重构了情境教学模式,引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升级。教育信息化2.0环境突破了传统情境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创设了五大"情境环"递进式推动课堂发展,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情境教学模式五大"情境环"具体是指:课前相关知识预习情境,学习目标思考情境,小组协作学习情境,学习成果展评情境,学习目标达成测验情境。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学生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为《信息技术》第三册(冀教版)第十课《下雪了》,知识目标是要求学生综合使用Flash引导线和影片匏辑元件制作下雪情境的简单动画,他是在学生学习了制作单一的曲线运动的基础上的深入学习。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课程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系统的计算机知识,并能够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论述了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创设学习情境的方法,以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A0):178-179
当前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STEM教育,其具有四大主要特征:综合性、融合性、情境性、创新性。STEM教育主张参与课程的学生能够进行以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同时获得实践性课堂体验,以此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中职Flash实训教学的常态问题较多,包括教学方法单一、知识融合性低、教学情境欠缺、创新意识不强等。通过研究发现,有效融合STEM教育能将Flash实训课传统的"模仿式教学"转变为"发现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团队意识与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优化了教学方式,AR技术作为新兴信息科技,可以让中学课堂教学情境变得立体、真实.教师在课堂中运入AR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构建更加真实的沉浸式学习情境,使学生对知识有更直观的体验.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AR的中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优势,并节选了利用AR信息技术与中学美术整合的课堂片段,用于阐述AR数字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7.
以情境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为目标,利用Flash交互技术,从教学空间的角度,将《Flash交互动画》课程教学设置成教室、考场、放映厅、咨询台、操作坊五个虚拟教学环境,旨在通过构建不同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创新,提高课程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改变课堂,实际上是改变班级授课制下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多媒体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课堂创造了全新的数字化环境。该文论述了信息技术改变课堂的环境和功能,使得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样;进而,从在线学习、泛在学习、虚拟学习情境的创设、多重协同学习、实时分析改进学习等方面,具体论述信息技术怎样改变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和支持,带来了情境学习、游戏化学习、活动化学习、问题引导的学习、项目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深刻地改变了传统课堂知识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状况,促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构建了新的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学习情境的定义与特点,以包含在学习情境中的项目化教学为例,从项目的设计、项目化教学的实施、学习情境的设计等3个方面对包含项目的学习情境的设计进行循序渐进式的探索.包含在学习情境中的项目化教学不仅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项目任务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连贯、完整,体现了学习情境中项目化教学更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以“溶解现象”为例,阐述如何将项目式学习融入大单元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模型构建、小组活动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活情境背后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普校信息技术教学中已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其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这种方法应用于盲校,就是强调让视障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作为盲校信息技术教师,要正确认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作用,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构建适合视障学生的目标任务体系,以帮助视障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提升信息技术技能.  相似文献   

12.
张四洋  尹作友 《教育探索》2007,(11):129-129
信息技术为各学科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传统的教学结构发生了全新的变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1].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紧跟时代潮流技术的关键课程,可在助力学生获得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培养学生现代网络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及信息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学科素养.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围绕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创新项目式课程环境,可为学生搭建宜发展的学习环境,可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知识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信息技术学科系统化知识与学科核心素养体验,以哺育学生成长,继而实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真实目的.由此,为实现这一教学效果,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教育经验和相关文献资料,以创新项目教学法为基点,探究其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并分析项目教学法具体的搭建措施,并就分析结果反思当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际,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朱成浩 《小学生》2023,(9):31-33
STEAM理念是当前学界较为火热的前沿教学理念,可试着将其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中。首先,利用情境式问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让学生通过深度探究、交流互动、理性批判等环节实现信息技术知识的汲取。其次,采取问题式教学方式,利用梯度问题、支架问题、合作问题等方式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最后,通过项目式学习方法,基于知识需求确立项目主题,应用技术工具帮助学生完成作品,最终通过分析数据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大背景下,教师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是教育改革的一大契机。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通过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性较强的语文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达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目的。信息技术的导入,也能为学生构建高效的语文学习情境,拓展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自主思维活性,为学生构建信息化语文知识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高效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项目式教学是基于真实学习情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在项目的完成中强化知识的学习及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Python编程教学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的重要模块,本文以“让数据‘隐身’”为例,开展了项目式教学在高中Python编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探讨项目式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学科核心素养也成为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目标,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学习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与实践应用能力。开放式教学法旨在通过为学生营造、创设一种自由的探究式学习或实践情境,使之能够在相关情境中完成知识、技能的学习、理解、实践或是累积、建构的过程。本文就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系统详述,以期为丰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提供更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拓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有利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特征以及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基础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并应用基础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现代信息素养,可见其学科价值的重要性。主题式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性的活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把握学生学情,以便在教学中能更好、更扎实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对知识体系进行主动构建。本文从以高度情境化的主题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以科学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合理的教学评价促使学生达成主题目标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利用信息技术使学习者学习方式改变和进行知识重构。以ScienceWord为工具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探究过程,帮助学生构建物理概念、规律,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科技能力和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