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年来,家长们特别重视孩子智力的发展,希望了解孩子当前智力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以便对孩子的发展前途有一个预测,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于是,进行智力测验便成了一种时尚,智力测验也就成为商品进入了市场。在  相似文献   

2.
当下,年轻的爸爸妈妈对孩子智力的关注,远远超过了自己的父辈,有的甚至达到了“过敏”的程度:孩子稍稍与众不同,就立即联想到智力问题,或暗喜智力过人,或担心智力低下,于是,便带着孩子到测查机构进行智力测验。家长们的这种做法,对孩子好不好?究竟要不要给孩子测智商?为此,我们特意请家长们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3.
当下,年轻的爸爸妈妈对孩子智力的关注,远远超过了自己的父辈,有的甚至达到了过敏的程度:孩子稍稍与众不同,就立即联想到智力问题,或暗喜智力过人,或担心智力低下,于是,便带着孩子到测查机构进行智力测验。家长们的这种做法,对孩子好不好?究竟要不要给孩子测智商?为此,我们特意请家长们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4.
谈智商、情商与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提起成功,许多人都会认为只有高智商的人才会取得。因为”智商”这一概念已被许多人所接受了,许多家长不正是想尽一切办法推崇一些智力测验来测出孩子的智力商数以推测孩子的未来吗?许多家长为求孩子的高智商,不正强迫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吗?诚然家长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风,都想有一个高智商的孩子以求得今后人生之路的辉煌,可是这些极端的做法,却往往导致孩子产生抵触心理,在这种做法下成功的孩子有,但却为数很少,因为这些家长重视智商的时候,大都或完全忽略了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情商”。 一、何谓“情商” 1991年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德·塞拉维与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琼,梅耶创造了“情绪智力”这一术语,用来描述象了解自我情绪、控制他人情绪的移情作用,通过情绪控制提高生活质量一类的才能。简言之,情商即指信心、乐观、急躁、恐惧、直觉等一些情绪的反应程度。有的人在困难面前乐观、豁达于是他便跨越了困难;有的人则意志消沉,于是他便就此沉沦。由此我们自然会理解为什么许多象方仲水一样高智商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在社会中会“泯然众人、”了;为什么会那么多高材生走人社会后会出现一系列的“社会反应不良症”以至于不能正常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什么面对困难和烦恼,有的人轻松愉快,若无?  相似文献   

5.
如何看待孩子的智商赵老师:你好!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前些日子,我孩子所在的小学时全校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测验的结果,我儿子的智商是90。据测查人员说,这属于中等偏下。我感到非常失望。我想问一问:现在测得的智商,是不是就给孩子一生的智力发展水平盖棺定论...  相似文献   

6.
怎样知道孩子的智力水平,这是家长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最简单、最方便的方法就是智力测验,家长应了解以下几个问题。何谓智商智力表示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它是人们认以客观世界从而改造客观世界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包括注意力、想像力、观察力、思考力和记忆力五个基本要素。智商是智力商数的简称,用来表示智力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有一所大医院,它的一个诊疗室是经过国家评定的可以测查“智商”的机构。在诊室外的长椅上,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排队测智商。其中有不少家长是从外地千里迢迢带孩子来测查的。这些年为什么人们这样热衷于智商问题呢?我认为跟人们的如下认识有关:高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发现,有的孩子非常聪明、活泼,但考试成绩却总不尽如人意,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一生也无大的成就和作为。怎样评价孩子的聪明与否,“智商”这个词,就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知。很多家长认为智商高低是孩子聪明与否的标志。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就想方设法来搞清楚自己孩子的智商。  相似文献   

9.
闫秀华 《考试周刊》2011,(19):228-229
传统的智力理论也就是"智商"已被每一个人所熟知,其核心是"思维力"。由于智商理论由来已久已经深入人心,在此理论影响下,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成功与否和智商高低有很大的关系,于是非常注重孩子的学习,以至于幼儿从幼儿时期就背上了“学习”这样一个沉重的包袱,严重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晏扬 《成才之路》2010,(18):I0010-I0010
笔者最近发现,医院儿童智商测查门诊需提前预约。多数家长认为孩子的智商与成绩好坏无关,而对于给孩子做智商测查是好是坏专家们也是看法不一。  相似文献   

11.
创造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创造力是一个孩子智力和能力的重要标志,更是能否成才的重要因素。它取决于后天的培养。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聪明、智商高,就一定会有所发明创造,其实不然。有的人智商很高,却没有任何创造性表现,终生平平庸庸。  相似文献   

12.
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教师对幼儿智力的评价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和智力发展。常常听到小学低年级教师的抱怨,说幼儿教师认不准孩子,推荐出来的“好孩子”智力水平并不高。有一所小学一年级招生时收到幼儿园的“好孩子”二十三名,到小学一年级期末,仅八名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生”。随着年级的升高,这个百分比愈来愈小。笔者有机会到一些幼儿园听课,搞测试,发现幼儿教师大为欣赏的“聪明”孩子,经测试智商并不高,而那些不善表演,不被教师看重的孩子,其抽象思维能力却很强。有一位幼儿家长,带着两个孩子前来测试,男孩子智商115,思维敏捷,  相似文献   

13.
IQ,即“智力商数”。IQ高,说明智商高,智力好,聪明;IQ低,说明智商低,智力差,愚笨。自从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创造性地设计了第一个IQ测试后,智力就成了如同体重一样可以测量的东西。如今,IQ测试已经相当盛行了,很多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已经有过lQ测试的经历。因为父母认为IQ测试有助于早点儿了解孩子的能力、特长,以便因材施教。您对IQ测试怎么看呢?您想为孩子做lQ测试吗?  相似文献   

14.
保健卡     
小儿智力测验及其用途浙江儿童医院:王继跃智力测验就是用心理学的方法来测量人的智力水平。目前,医生们通过某些能反应智力现象的材料来观察受试人对这些材料的反应.并把这些反应与标准作对照,从而来了解—个人的智力在人群中所处的水平。这一过程就是智力测验。测验的结果用智商来表示。一般正常人的智商在100±15之间。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有人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对满2周岁的儿童做智力测验,过了三年,即当孩子5岁的时候,做一次同样的测验。结果发现:有的孩子智力上升,有的没有多大差异,有的却下降了。于是研究对智力上升及下降的孩子做进一步的调查,得出的结论之一是父母对子女谈话次数及准确的程度是影响孩子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当孩子尚幼时,父母就应该给孩子丰富的语言刺激:  相似文献   

16.
不少人认为智商低的孩子肯定笨,其实这种看法是极片面的。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真笨孩子与假笨孩子 智商是指个人的智力测验成绩和同年龄被测试成绩相比的指数,即智力商数。智商的平均值为100,可以有15%的商差,不过一般来说,智商在80以上都属于正常,80以下就要怀疑智力有问题了。但  相似文献   

17.
1905年,法国人艾尔弗雷德·比纳和他的同事塞奥多·西蒙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比纳——西蒙量表。他们当时的目的是为了筛选出智力低下的儿童。1916年,美国心理学家推孟提出“智商”概念。一时在科学界和广泛的社会领域中,人们对智力测验产生了极大的热情。直到几年前,心理学家们还承认智力测验是心理学的最大成就。但到目前,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等多方面来看,就有必要扫除人们对智力测验的迷信了。近年来,心理学界不少人对智商学提出挑战,认为智力测验本身就不科学,首先,  相似文献   

18.
不少人在婴幼儿时期测验的智商很高,但他们成人后的学业成绩和未来成就并不突出。相反,有些人在婴幼儿时期测验的智商一般,但入学后的学业成绩和未来成就却很突出。这说明根据早期智商不能可靠地预测今后的学业成绩和未来成就。这是为什么呢?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智商不完全等于智力智力是一种潜在的综合性能力,是取得成就的必要前提。智商是智力测验得出的反映智力高低的分数,智商越高说明智力越好。但智商并不完全等于智力,因为智力测验只  相似文献   

19.
“超常”或“天才”儿童,通常习惯上就是指那些聪慧过人的儿童。而“超常”儿童的科学界定,则需要借助于智力测验的结果来进行评判。例如,就某一个同年龄群体而言(如所有10岁的儿童),智力水平有高有低,智力测验结果表现为一个近似于正态分布的曲线,每个人处在正态分布中不同的位置:有的人处于高端,有的人处于中间位置,也有人处于底端。这其中,极优者(智商IQ超过130)约占同龄人的2.2%,即通常所说的“超常”或“天才”儿童;优秀者(IQ在120~129)约占6.7%,所谓“聪明”;中上者(IQ在110~119)约占16.1%;智力中等水平(IQ在90~109)约占50%;中下…  相似文献   

20.
为思维而教     
多元智能理论是在对传统的智商概念和智能一元化理论进行批判和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传统的智商概念的提出还得追溯到1900年。心理学家阿尔弗莱德·比奈设计了一种测试方法,来预言低年级学生中哪些人将来会有出息,哪些人将平平庸庸。他的发明很快被命名为“智力测验”或“智商测试”,测验的结果被称为“智力商数”,即IQ。这种判断人的智能的片面看法,产生了与之相对应的学校观——“统一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