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要:纪念馆是为“记忆”而生的一种博物馆,它参与群体历史记忆的建构,从而维护群体稳定性、塑造主流价值观和促进社会教育。纪念文化和博物馆文化作为纪念馆的两个来源,在各个方面影响着纪念馆中群体历史记忆的建构过程。如何在纪念馆中≯了妙平衡、互补融合纪念文化和博物馆文化,是纪念馆群体历史记忆建构中一个值得探究的现实课题。关键词:纪念馆;群体历史记忆;纪念文化;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许多城市建立了城市博物馆。福建漳州古城记忆馆作为典型的中小型城市博物馆,利用协同造境、数字赋能、市民共创和文创变现,展现了城市特色文化。但是,漳州古城记忆馆还存在着缺乏故事打造、数字化程度不高、体验性项目少等问题,这也是国内中小型城市博物馆面临的共同困境。“IP+数字化”是当前城市博物馆破解发展困境的最好答案。城市博物馆可以通过挖掘城市文化故事,搭建数字传播矩阵,打造城市文化客厅,促进城市博物馆IP化发展,既能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又能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中国博物馆》2013,(3):1-1
今年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形式上是个方程式,等号两边的关系发人深思。其实,之于社会变迁,博物馆不管是被动的适应者,还是积极的引领者,我们都可以看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在不断提高,而博物馆自身的自觉性也在不断提高,博物馆作为一种公共性的精神与文化空间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4.
当代社会,博物馆因其混杂性的社会、文化、经济、认同取向而成为一个极富潜力的场所。在这种理念下,“设计博物馆”或“博物馆设计”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物理和建筑的显性层面,其运营、内容、技术、服务、责任等隐性层面也被纳入到讨论的范畴。《博物馆设计:故事、语调及其他》一书从博物馆建筑、信息传播、展览叙事、呈现棘手记忆、社区参与以及多元文化等各方面对广义的“博物馆设计”一词进行了深入讨论,给博物馆业界和学界提供了一些灵感,可以激发关于未来博物馆发展的可能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当今日本的生态博物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当今日本的生态博物馆:简要历史二十世纪60年代末生态博物馆的概念在法国出现;生态博物馆这个词来自法语écomusée,是生态和博物馆的结合。生态学或者经济学的词根“e c o”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词“oikos”,意思是“民家”。仔细考虑生态博物馆这个概念,它的展示方式遵循生活历史运动而来。在瑞典史堪森(Skansen)户外博物馆出现之后,这个运动就在“民家博物馆”的理念基础上并由此表现人们在岁月流逝中的生活和在广泛意义上的再生产。日本第一个户外民俗博物馆是日本民家聚落博物馆,建立于1956年。在这一时期,户外博物馆开始出现在各个地…  相似文献   

6.
一、为什么要再认识《辞海》“博物馆”条释文曰:博物馆为“陈列、研究、保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实物及自然标本的一种文化教育机构。”多年来,对于博物馆性质的这一界定,博物馆学的研究者是普遍接受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宣传媒介乃至博物馆界的同志们对博物馆性质的理解己经没有了误区。譬如,大家都会说博物馆是一种“文化教育机构。”但是,她究竟主要是一种“文化”机构,还是一种“教育”机构,许多人却不愿深究。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之友”的性质与职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九世纪初,欧洲涌现了一群群学术团体的成员,他们以博物馆为手段,并通过它将科学、历史和艺术带给群众为目的,从而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馆之友”。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除北美外,“博物馆之友”已扩大到几个较大的博物馆。当大战结束后,这一活动便得到广泛地普及。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差不多任何大一点的博物馆均有“博物馆之友”。据不完全统计,美、英、法、苏、德、澳大利亚、比利时、加纳、日本、印度等国以及我国的上海、江苏、南京、南京太平天国纪念馆、山东诸城、河北晋县、河南、辽宁抚巡以及湖南等地均先后成立了“博物馆之友”。  相似文献   

8.
正如很多博物馆学家指出的那样,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是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展示、传播的主要媒介,是“藉由物件或现象传递信息”进行文化传播的一种独特形式。这一媒介发挥的作用怎样,往往成为衡量一个博物馆工作绩效和服务社会程度的重要指标,因而也成为众多博物馆管理者和从业者共同关注和努力的目标。然而,就我国博物馆情形而论,  相似文献   

9.
最近从网络上看到,首都博物馆启动了“城市记忆——百姓之家”展览活动,意在让京城百姓都有参与博物馆展览的机会,都有当一次博物馆主人的机会。参展的可以是一套完整的家具,一组完整的厨具、书籍、服装、生活用品,也可以是与城市记忆相关的照片、录像、录音、绘画、手稿、日记、论文或其他类型的文章。博物馆这样做是为“将用不同的形式或收藏或展览,不让城市失去记忆的物件和故事”。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正博物馆是人类记忆的容器,对逝去记忆的缅怀与纪念是博物馆的基本功能之一。有人说,博物馆是民族文化的祠堂和祖庙;在这个意义上看来,每一座博物馆都有纪念的属性和功能。本期《中国博物馆》杂志的主题是纪念性博物馆,我们既关注那些专为纪念某一人物、事件而设立的专题博物馆;也包含着对博物馆纪念功能的认识与解读。在本期杂志的文章中,潘继业、程泽堃、王越、张丹从历史发展、功能建设、对象比较、困境与对策等多个  相似文献   

11.
《档案天地》2017,(8):5-5
7月15日,在日本广岛将举办一场特殊的展览,名为"被封存的记忆不再让南京悲剧重演"。这是近20年来南京大屠杀史料展首次在日本广岛展出。50块展板、200多张照片,记录了侵华日军在中国尤其在南京犯下的各种暴行。这次展览由广岛南京大屠杀展主办委员会和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等单位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12.
杨静仪 《新闻前哨》2023,(14):14-15
红色文化是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它不仅仅是一种展示和传承的载体,更是激发全民共同追求的精神动力。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各种文化遗产的地方,更是一个将个人记忆与历史叙述紧密联系起来的场所。本文通过深度访谈法,探究博物馆如何从符号、仪式及空间等方面加深个人记忆,从而形成集体记忆。  相似文献   

13.
斯琴 《文化遗产》2017,(3):22-32
日本的民族学与民俗学研究以日本民族—日本文化探源的研究为基础,并向世界民族研究发展。这样的研究集中体现于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的建立和发展。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是具备博物馆、大学院教育、大学共同利用机构机能的研究机构,被誉为"世界一流的民族学、文化人类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所"。在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收集、整理、收藏的世界民族资料中,中国民族文化及其相关领域的资料是日本民族研究向西亚、东南亚、中亚、北亚、以至欧洲和非洲拓展的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王正林 《传媒》2016,(22):95-96
作为建构中华文明的基石,传统汉字文化研究已成为学界与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归结起来主要涵盖三个方面:汉字溯源的历史研究、汉字形意的阐释研究以及汉字艺术的造型语言研究。在汉字造型语言艺术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书法、篆刻、印刷文字以及民俗与装饰中美术字体等。通常,这些文字载体与艺术语言研究被长期分隔于不同的专业领域,并以泾渭分明的方式成为难以破解的“潜规则”。由朱永明、钟健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的《传统汉字图像艺术》一书以独特的视角与研究消解了这一潜在“规则”的限制。该书以跨学科视野与理论方法,深入探讨了人类信息、符号、语言、图像与汉字艺术生成发展关系,将书法、印刷文字与形象化、装饰化汉字艺术共同纳入到宏观的汉字文化演进史中考察和梳理,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汉字艺术宏大博厚的历史积淀,也更为生动具体地描画了汉字艺术的整体形貌。这既避免了传统上汉字艺术研究受制于不同专业领域,受限于观念差异与冲突造成的认知局限,也开拓了汉字艺术整体研究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MUSEUM)的定义及其理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汉语中的“博物馆”一词译自英文的“Museum”。几乎大部分西方语言 ,包括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 ,甚至俄语都源于希腊语的“Mouseion” ,根据 1 971年版的《牛津英文大字典》解释 ,这一词的含义是“缪斯的所在地” ,为了对缪斯 (Muses)———宙斯和记忆女神的九个活泼女儿———表示敬意。法国学者G 比代在《希腊语 -拉丁语词典》中将博物馆一词解释为“供奉缪斯、从事研究之处所〔1〕”。这一概念在古典文化中意味着热爱知识而冥思苦想 ,因而也成为丰富知识的象征。正因为如此 ,它在当时有着比今天远为广…  相似文献   

16.
近代公共博物馆产生的初衷是建构、富集和传播知识。工业革命推动博物馆参与祉会民众的普及教育。20世纪中期,伴随对社会发展的关注,文化遗产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文化支撑。20世纪后期,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激发了文化同质化与地域化的讨论,博物馆积极参与文化多样性保护的社会活动。这一变化增强了博物馆在现实社会中的影响,密切了博物馆与公众的联系,增强了博物馆的活力和变革能力。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由此带来的博物馆类型化、区域化和“碎片化”的状态,这种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博物馆内部的交流,模糊了博物馆的普遍特性和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17.
日本裕仁天皇逝世及其后的葬礼,成了当时世界上的一大新闻报道热点。在众多的文章中,《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上的一篇文章《缺点什么的日本》,显得别具一格。这篇文章为日本天皇的葬礼而发,但却从日本广岛的和平纪念博物馆落笔。“在广岛博物馆中,而且可以说在广岛市,乃至全日本,都少点什么。那就是对这前因后果的说明。直到今天,日本人似乎都还认为原子弹是上天对他们的一种罚不当罪的惩处。”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是2013g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这个主题是在总结,也是一种预见。这样的主题让我在接触了博物馆十余年后重新回到了一个焦点上,那就是:博物馆事业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8,(12):58-66
本文使用空间视觉修辞分析与多点民族志相结合的方法,从深圳城市地标的空间文本入手来考察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背景下的城市文化生产。本文以"窗口"为隐喻,选取主题公园与博物馆这两个城市地标作为全球化趋势下城市文化生产与认同建构的范例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主题公园将"全球"与"地方"的空间元素进行文化转换来制造出一种提供视觉消费的旅游地点,而城市博物馆则通过对视觉材料的有意选择与使用来形成一种生产城市历史公共知识、提供集体记忆和身份认同等体验的公共空间。这两种典型的现代城市地标,从视觉修辞与空间功能上共同实现了将深圳的城市认同定位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20.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 任伟泉 先生 中国有五千年的汉字文化,印刷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正是印刷术这一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科技发明,曾经造就了中国古代的灿烂文化。北大方正也正是从中国文化最基本的汉字入手,逐步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北大方正为中国出版业的现代化留下了光彩的一笔。中国是汉字的故乡,弘扬汉字文化、丰富印刷出版物版面等多方面的需求,也迫切需要在传统印刷字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我们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