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能文化”在传播学中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概念。笔者在中国期刊网电子文献资料中发现,高鑫先生等人在一篇题为《电视文化身份的多维度审视》(《现代传播》2000/4)的论文中最先提出这个名词。文章说:“大众文化并非精英文化的二元式对立存在,其胸襟具有吞吐一切文化形态的气象,所谓文化的终极必然趋向大众。因此在大众文化的缰界内,电视文化一方面更多地体现着大众精神,同时也以大众文化的豁达,熔精英文化和世俗文化,高雅文化和世俗文化于一炉,从而呈现出一种全能文化的姿态”。此后,虽然学界基本没有对电视“全能文化”做出更深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黄雪 《视听》2023,(5):47-50
国产IP影视剧在21世纪初流行于大众消费市场,经历了兴盛、寒冬、沉淀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其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受众主体的变化、大众媒介的发展以及商业资本的流入。其中,受众主体的影响最大。在文化工业中,受众(消费者)具有主动性,受众审美需求能够直接影响大众文化的生产方向,而受众完成消费是实现大众文化商品功能的依据。商业资本的流入与大众媒介的发展则极大地促进了国产IP剧数量及传播速度的增长。国产IP剧可以从内容价值、国际影响、影视市场这几方面出发,做好未来的具体规划,以推动IP影视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大众文化成为中国目前主导的文化形态.然而,大众文化具有的负面价值削弱了其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期的积极作用.因此,精英文化之于中国大众文化的特定历史意义在于,精英文化能够对大众文化进行必要的文化启蒙,用形而上的纬度提升大众媒体和大众文化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内涵,使得大众文化的发展符合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蒋艳芳发表的《电视精英文化拯救与公共电视的建立》一文,作者对其中的一点观点进行商榷,蒋在文中将拯救精英文化为主旨,与大众文化对立起来,并片面以为西方商业电视将文化打入“冷宫”。作者认为:应正确理解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并使精英文化走向大众以实现融合。  相似文献   

5.
媒介文化,从字面的意思理解由三个要素构成:媒介、文化、媒介产品.其中,“产品”要素成为当下媒介文化的核心,媒介产品是用来销售赚钱的.通过议程设置,媒介文化建构了我们生活的“拟态环境”. 大众文化是与精英文化相区别的,但大众文化诞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的大众媒介承载方式,异化了大众文化.罗森贝格认为,“大众文化的不足之处是单调、平淡、庸俗,以及容易在富裕生活中产生的诱惑和孤独感.”  相似文献   

6.
多娜 《新闻前哨》2004,(10):10-11
一个民族文化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精英文化水平的高下。精英文化来自于大众,但经过了升华与提炼。与精英文化不同,大众文化在传媒高速发展的条件下,凭借其自身通俗性、娱乐性、群众性的优势备受青睐。于是,传媒搭建起了精英文化走向大众的平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精英文化的视  相似文献   

7.
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浪潮中的大众传播媒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浪潮中,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社会效应?究竟大众传播媒介是伴随社会文化发展的“天使”还是“瘟神”? 一、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所谓大众文化,即文化的大众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文化成果为一般大众共享,并且成为一种具有相当持续性、稳定性和趋同性的群体行为,以及群体自愿选择的社会价值标准及其所遵从的社会规范,同时也是一种群体共同文化的表征。大众文化具有的特点是:(1)与精英文化相对,是被一般民众所接受的文化。(2)与大众传播技术——  相似文献   

8.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对立其实是数千年来精英和大众对立的延伸和结果,今天当人们在受教育和获得信息方面的差别逐渐缩小时,当大众借助互联网和便捷的信息检索,能够轻易步入知识殿堂时,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界限就瞬间模糊了,文化的风尚也随之转变。  相似文献   

9.
《整合与颠覆:大众文化的辩证法》赵勇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近几年来,研究大众文化的著作很多,这些著作对大众文化或褒或贬,究其背后原因,其实反映的是中国知识分子一向矛盾的困境:到底是以“启蒙者”的身份高高在上指导大众,还是以从众心态融入大众?精英化必然远离大众,形成一个自恋的小圈子,而大众化又会丧失清醒,失去底  相似文献   

10.
刘玉清 《传媒》2002,(10):6-7
一般说来,精英文化是指一定社会的知识分子所精心创造并在知识分子阶层中盛行的文化。一个民族文化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精英文化水平的高下。精英文化来自于大众,但经过了升华与提炼。由于精英文化与普通大众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在日胜一日的大众文化的强大攻势之下,精英文化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危机。不少学术专著无人问津、大量学术刊物  相似文献   

11.
阿多诺等人认为,大众文化的产生是商品与大众传媒的发展结果,它标志着传统精英文化的崩溃。大众文化并不就是大众的文化,它以舒适、通俗、优美的形式给人的瞬间的刺激与虚幻的满足,并生产出了大众的“虚假的需要”。大众文化和商品一样,隐匿了商品拜物教的意识形态与资产阶级的“权力话语”,因而消解了大众的批判能力。从文化角度看,它反映出普遍的审美经验的退化与纯粹艺术的毁灭,反映出作为现实批判、超越的审美王国的解体。  相似文献   

12.
许艳  赵景艳 《新闻世界》2010,(8):199-200
本文通过探究文本的影视化现象,分析以电视和网络为代表的电子媒介对大众文化消费的影响,阐释当代轻文本重影视的必然性,并警示电子化对文化消费导向的负面作用,为印刷时代"精英文化"与视听时代"大众文化"的消费提供一个较为理性的传播理念。  相似文献   

13.
臧燕 《声屏世界》2008,(1):18-19
当下中国呈现着三种文化并存的文化格局,即“主流文化”、“走向边缘的知识分子文化”和“以中性面目出现的市场文化”,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然而,在后工业社会,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及大众传播的无处不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曾经的界限分明与格格不入渐趋模糊。  相似文献   

14.
军旅影视的制作与宣传要取得大众的关注,就要注意表现影视宣传片的细节,融入大众文化的元素,颠覆和消解传统的审美意识和标准,使影视作品成为新时代的真正精品。大众文化视角下影视制作与宣传的优点1.利于发展文化自觉。大众文化的主要载体是现代媒体,即报刊、电视电影、广播、音像、网络等所谓大众媒体大众文化受众的接受目的是满足精神娱乐的需求。影视制作与宣传必须满足大众文化的需求,并实现文化自觉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孙鸥 《新闻记者》2008,(11):58-60
作为中国两个最大的都市,北京、上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上都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大众文化为大众提供了根据自身爱好与兴趣选择的主动权,这个重要特性让大众文化如燎原之火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同传统文化、精英文化一起构成当代中国基本文化格局.引导大众文化更好地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和服务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媒娱乐化与大众文化——易中天现象背后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背景“周瑜帅不帅,孔明会唱卡拉OK,关羽是爱神。”易中天用如此“嬉皮”的现代语言来论三国英雄,其鲜明的个性再加上大众传媒的特性,短时间内就在中国的大地上掀起了一股易中天热。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传媒的娱乐化功能与大众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创新的结果。麦克唐纳曾说过:“大众文化的花招很简单——就是尽一切办法让大伙儿高兴。”~①对大众文化的生产者来说,逗乐是一个基本目标。而对普通大众来说,找乐则是文化消费行为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7.
黄兵 《传媒》2016,(5):83-85
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现象, “红色经典”的生产、改编与传播,受到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商业文化等多种文化因子的影响与渗透,成为一个流动性的概念,经历了“经典化—再经典化—去经典化—品牌化”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联着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转型、文化语境的变迁和审美趣味的变化.本文首先分析了“红色经典”的文本类型与创编潮流,再以《洪湖赤卫队》为例考察了“红色经典”的文本迁徙与影视传播规律:保留红色文化内核、寻找成熟范式、塑造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8.
在大众文化垄断下,中国的大众文化也日益呈现出庸俗化,不敢触碰社会现实的总体特征.从历史来看文化的构建轨迹是: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大众文化.几千年来的中国历史表明:中国知识分子人格独立始终处于艰难与曲折的过程中,今天中国的精英文化在充满变革的中国社会更是陷入根本危机.在纪录片蓬勃发展的新浪潮下,本文的出发点在于探索纪录片对于中国当下的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视剧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既是艺术事业 ,又是文化产业 ,然而 ,电视剧的产业经营 ,决不等于企业化和商业化、市场化。电视剧在西方诞生时具有的现代大众文化品格 ,在中国已经发生异变 ,呈现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通俗文化和大众文化多元共存而又相互对峙、相互较量的景观。以维护国家与社会中心意识形态权威地位的官方主流文化对大众文化的越轨行为和负面影响所进行的强势管理和大力控制 ,以启蒙为传统、以高雅艺术为执着追求的知识分子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劣质产品和病态思想理论及其颠覆性所进行的严肃批判和扼制 ,都有益于电视剧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是先进文化前进的需要 ,不能说成是“文化保守主义”、“反市场化”。虚构当今“中国主流电视剧”的特点是什么“政治娱乐化”和“娱乐政治化” ,或者“娱乐电视剧主旋律化”和“主旋律电视剧娱乐化”的神话 ,正是西方现代大众文化思潮盲目乐观的表现。发展中国主流电视剧的文化策略是追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完美统一。面对“文化全球化”的挑战 ,中国电视剧要坚持“民族性”和开放的姿态 ,并且坚决反对和防止西方文化霸权的渗透 ,保护自己的“文化主权”。  相似文献   

20.
张洪忠  兰朵 《传媒》2019,(8):17-19
“大众文化”(mass culture或popular culture)概念诞生已久。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语境和社会实践当中,各国学者皆对这一概念的理论路径进行过思考。加塞特从精英主义立场出发,认为现代大众文化是工业发展带来的大众(mass-man)所创造的社会风俗与所践行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