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说山西好风光》作为全国首档官员真人秀旅游推介节目,自开播以来即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节目选取官员作为一大表现对象,通过其形象的"反差萌"极大地丰富了节目的表意效果,同时实现官员形象的"祛魅"。而节目的内涵也体现出政府、媒体、民众三者关系的"思变"及营销策略的拓展。节目热烈的反响与可观的成效,不仅在客观上促进山西经济转型,更通过"共情"增强凝聚力,搭建起了官民间良性互动的平台。通过对这一节目现象的分析与反思,对把握当下电视节目新路径以及政治传播新形态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自媒体的冲击下,电视发展举步维艰.《人说山西好风光》以"电视+官员+工作"的创新模式,借用官员和政府的社会动员能力,整合了多种社会力量,塑造了自身的影响力,探寻出电视在新媒体时代生存的另一种模式.该模式的核心在于突破传统电视新闻和娱乐两大功能定位,发掘电视在社会动员链条上的作用,同时使得电视从传播政府声音、 监督政府行为拓展到推介政府理念,在电视与受众关系上,则利用场景塑造受众观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3.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各地媒体紧紧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题,推出形式多样、各具风格的特别节目。其中,山西影视频道推出的10集特别节目——《抗战者说》,以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风格在众多宣传报道中脱颖而出,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和业界口碑。本文将从结构布局的角度,对《抗战者说》之《战火青春》《战地见证》《烽火伉俪》《战士征程》《人生如歌》《沁源:883天的传奇》《薪火传承》《小城故事》《铭记英雄》《铿锵女兵》10集节目的叙事方式做一个浅析。  相似文献   

4.
在80年人生经历,60载从艺生涯的日子里,乔羽写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歌词作品,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思念》等。近日,乔羽向  相似文献   

5.
沈梦尔 《视听界》2014,(1):66-69
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推出了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灵感来自于美国拼字大赛SpellingBee。节目在借鉴SpellingBee运作模式的基础上,融入中国国情,传承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但节目仍存在“亮色”不多、“变法”不活的缺点,SpellingBee的广泛参与、公平赛制、宣传推广、家庭氛围值得《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借鉴。  相似文献   

6.
河北电视台播出的《中华好诗词》是一档文化类季播节目,以中华诗词为骨,以娱乐精神为髓,闯关娱乐形式与诗词内容核心巧妙结合,文化与娱乐并重. 我们常常看到众多娱乐节目大红大紫,文化节目却总显得冷冷清清,而《中华好诗词》独辟蹊径,靠"形神兼备"获得巨大成功."形"是指以夺冠元素为核心,辅以命悬一线、心有灵犀等形式的创新;"神"是指以诗词为核心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7.
周豪 《传媒》2017,(2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那些乡情满满的方言、充满童年记忆的戏曲小调和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习俗等传统文化印记都逐渐被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印记是大众传媒的自觉担当和职责使命.近年来,广播界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如河北广播的《燕赵传奇》、陕西广播的《文化三秦》、广东广播的《林兆明的艺术人生》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以下简称《印记》)等.这些节目正在自觉扛起文化传承的大旗,以听觉魅力传递感人故事,为新时期的广播媒体带来了新的机遇,其中,尤以《印记》最具有代表性.截至2017年7月,《印记》系列广播节目已经播出了11个专题,共55期节目,内容涵盖了地方方言、地方戏曲、地名介绍、工匠文化、生态自然等方面.节目一经播出便引发了受众的广泛认可与好评,并在《中国之声》《文艺之声》等各大频道的联动传播下,掀起了新闻回归文化本位的浪潮.  相似文献   

8.
葛胜君 《传媒》2016,(13):62-64
2013年,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一经推出,便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热潮.随后,《中华好诗词》《中国成语大会》《最爱是中华》等节目纷纷涌现.2015年,由陕西卫视推出的《唐诗风云会》再次成为文化真人秀节目的新典型,取得了非常显著的传播效果.需要指出的是,相比于2007年流行的"讲坛"类文化节目,无论是两年前的《汉字英雄》,还是最新的《唐诗风云会》,都呈现出了明显的"真人秀"色彩和特征,因此,我们可以将其归为"文化真人秀"节目范畴.  相似文献   

9.
自2006年以来,"易中天现象"成为红极一时的文化热点.自2005年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汉代风云人物》以来,易中天妙语连珠、充满活力的讲史风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2006年初开始,《百家讲坛》继续播出的易中天《品三国》节目,他站在平民的立场,通过现代的视角,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其诙谐幽默、通俗易懂的讲解风格,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追捧,收视率一路攀升.易中天也因此迅速走红,有关他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在百度贴吧有个以其名字命名的阵地--"易中天吧",大批铁杆拥趸自称"易粉"、"乙醚",风头直逼超级女声.  相似文献   

10.
孟越 《传媒》2017,(18)
作为电视媒体中重要的节目构成,综艺节目以其轻松活跃、消遣娱乐的节目定位,迅速收获了庞大的受众群体与高度的关注热情,成为各卫视之间争夺观众与收视率的法宝之一.近几年,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呈井喷式发展,然而在节目同质化严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电视综艺节目如何应对挑战,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拓展创新之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将立足山西卫视综艺节目《歌从黄河来》,探索综艺节目在传承、推广、创新领域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11.
李朋朋 《传媒》2015,(18):65-67
民族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民族音乐的流传传达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和勇于奋斗的时代精神.2012年1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综艺节目《回声嘹亮》,该节目以"向经典的文艺作品致敬"为核心,旨在以老歌新唱的方式重温经典的民族音乐,通过代代传唱和传承,使得民族音乐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方子民 《东南传播》2018,(7):134-136
《耳畔中国》是2017年安徽卫视推出的一档大型中国风音乐竞唱节目,节目突破了以往音乐歌唱类节目千篇一律的节目模式,将音乐与传统文化创新结合,在"唱"民歌的同时又"说"民歌,"说唱结合"的创新,打破了民歌演唱纯表演式的展示,缔造了一档真正有意义的、能够代表"中国声音"的节目.文章从节目的制作主题、节目模式、内容叙事、整合传播等四个方面入手,对该节目如何将音乐与传统民族文化完美的创新结合做出探讨,以期对中国电视节目的创新和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做出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一、"凯叔讲故事"微信公众号发展历程 (一)《凯叔讲故事》公众号项目介绍及创始人简介.王凯,自媒体从业者,创作节目《凯子曰》、《凯叔讲故事》;曾为央视《财富故事会》、《商道》主持人,现在主持河北卫视诗词文化节目《中华好诗词》. 2013年10月,辞职后的王凯偶然发现自己在微博上分享的对自己女儿讲的睡前故事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兴趣,从而受启发创立《凯叔讲故事》微信公众号.  相似文献   

14.
陶亿笑 《声屏世界》2015,(3):105-106
传统文化只要理解的好,驾驭的好,嫁接的好,就能产生焕发时代感、有影响力的高品质节目,赢得受众,赢取市场。2012年,当电视音乐节目都在流行音乐的独木桥上你争我抢时,山西卫视独辟蹊径,选择了"民歌"这个少有人问津的领域。经过3年的磨砺,山西卫视打造出全国唯一的周播类民歌风情音乐节目——《歌从黄河来》,在2014年中国电视媒体综合实力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大型原创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将一股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清新之风吹人寻常百姓家,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内容之美 首先,《中国诗词大会》等原创性文化类节目的走红意味着观众对低碳艺术的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所谓低碳文化艺术,就是一类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思想和彰显本真人性、闪烁着永恒的人性光辉的文本.①纵观当下的电视节目,收视较火的如《奔跑吧》《极限挑战》多是明星的表演作秀.此外,就是一些超出常人知识范围,颇有猎奇之嫌的文化竞赛节目.说《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是优秀的低碳艺术作品,是因为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最富魅力最具影响力最能让民众感同身受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中国人精深的生活智慧、博大的哲思情操、浪漫的美学气质皆在其中,这些传承已久的古典精华是能够治愈现代都市人浮躁心灵的一剂良方,它让低碳美的习习清风在民众间畅行.  相似文献   

16.
山西人民广播电台积极贯彻落实中宣部等四单位电视电话会议,把中宣部等四单位确定山西电台为全国新闻界"精神文明示范单位",不仅看成是党和社会赋予的一种荣誉、一种信任,更感到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也是进一步强化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的契机。1月23日,是电视电话会议结束的当天,山西电台立即召集台长办公会,领会会议精神,商讨拟定出本台《关于杜绝有偿新闻、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的公告人《公告》于次日早晨在四套节目中同时播发,并公布了本台接受社会监督的电话号码。同时还全文播发了中宣部等单位新修订的《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  相似文献   

17.
张馨月 《传媒》2016,(18):38-39
当下电视节目策划雷同现象严重,各大卫视仿佛陷入了"大投入""大手笔"的怪圈,出品的节目为了迎合市场而变得低俗、媚俗.但也不乏让人眼前一亮的原创性节目,竞技性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华好诗词》便是其中代表.《中华好诗词》自开播以来,好评如潮,以其娱乐而不失格调的包装让中国古典诗词成为当代人的精神消费热点,在掀起一阵文化潮流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竞技性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以记录传统手工艺为主题的文化纪实类电视节目发展迅速,这既跟国家提出的文化创新、文化传承的理念相契合,又符合当前社会对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追求。由山西广播电视台黄河节目中心打造的《匠心》节目,作为一档探究山西传统手工艺,宣传山西传统文化的文化纪实类电视节目,以专题兼具纪录片的方式,多角度展现了山西匠人匠心的故事,弘扬山西匠人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9.
董毅 《采.写.编》2018,(1):116-118
邢台交通音乐频率作为一个专业化频率,说身边事、帮百姓忙、时刻为老百姓着想.把听众作为自己的衣食父母,始终立足于"任何时候都要有自己的声音"这一宗旨,创办了符合频率特色的"热线理政节目"《一路畅通》.这档节目创办十年来,拥有大量的听众,与主持人做足功课及节目定位准确密不可分.全国广播媒体"热线理政节目"由邢台广播电视台的《行风热线》首开先河,之后此类节目很快在全国得到推广,提高了广播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展示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20.
当下,媒体已经成为意识形态竞争和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场域.东南卫视的《中国正在说》节目采用电视公开课的形式,围绕"新时代中国崛起"这一主题,宣扬中国文化、中国制度、中国道路和中国理论,引导观众对国家产生制度认同和价值认知.该节目为泛娱乐化传媒环境下电视节目"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了借鉴参考,但其也存在现场互动环节偏呆板、对外传播层面的运营推广偏弱等问题,有待从赋予节目多义性、灵活性及趣味性等方向上寻求新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