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乾隆六十年至嘉庆十一年(1795——1806)的湖南、贵州苗民大起义,是在土地高度集中的社会条件下发生的。它标志着清朝中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之尖锐化,是清王朝盛极而衰的一个重要方面。清王朝自玄烨(康熙皇帝)以来,曾经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如惩治贪污、奖励垦荒、整理赋税等,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在某种程度上暂时得到缓和。但是,  相似文献   

2.
在我國封建社會的時代,各少數民族所受的壓迫都極深;而他們富有鬥爭性,曾出現過許多次轟轟烈烈的大起義。關於苗族人民則有‘三十年一次小反,六十年一次大反’(一) ‘六十年一反,百年一大反’(二) 和‘苗地寧謐無過六十年者’(三) 等說法,都是在反映苗民大小规模的起義太多了。一七九五年(乾隆六十年)的苗民大起義是比較突出的一個史例。在有關這次大起義的史料裹,我們可以看到在封建統治下苗民所遭受的層層壓迫,更可以看到苗民的鬥爭精神,也可以看到滿清清政府殺、燒、搶掠和所謂‘防’‘撫’的殘酷與陰毒;也就自然地使我們要歌誦我們人民政府的民族政策,使我們更進一步地認識到毛主席共產黨無比的偉大。  相似文献   

3.
在太平天国革命时期,贵州爆发了张秀眉领导的苗族农民起义(以下简称苗民起义).这次起义始于咸丰五年(1855年),迄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起义的地区,几乎席卷全省,声威远及湘、桂、川、滇等省的边境.参加这次起义的,除了苗民外,还有以汉族为主的教军(号军),响应这次起义的有布依、侗、水、回等少数民族.这次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以苗族为主体的贵州各族人民的反清大起义,是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湘西苗族起义频繁发生,究其原因有以下四方面:第一,汉苗纠纷增加成为湘西苗族起义的间接原因;第二,汉苗文化差异导致民族纠纷的复杂化;第三,明清政府长期执行民族隔离分化和赶杀政策导致苗族人民积怨加深;第四,吏治腐败是导致湘西苗族人民起义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
苗族民间叙事作品十分丰富,它们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苗族民间流传的《张秀眉起义史诗》是苗族文化史上重要的口头叙事作品,其史料价值不可小视.主要体现为真实反映起义发生的背景与原因,与史载互证;详细记录起义主要经过,补史之所阙;重点记述起义的重要人事,详史之所略.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从1905年创立兴中会开始直至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胜利,其间先后发动了十多次武装起义,其中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的广州起义是一场战斗最激烈、对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起义,后因起义死难的烈士都埋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冈.故又名之曰“黄花冈起义”.本文作者林觉民就是黄花冈有名的七十二烈士之一,这封信就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月24日——农历3月26日夜四鼓)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建立后,从1906年到1911年10月的武昌起义以前,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及黄花冈之役(亦称辛亥广州起义)等九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其中三分之一是在现今的广西地区发生的。这就是1907年7—9月的钦廉防起义、1907年12月的镇南关起义和1908年3—4月的钦廉上思起义。这三次起义有关的一些地区,如钦州、廉州(今合浦)、防城、灵山等地,(当时属广东)分布在十万大山的东麓、南麓和北麓,均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历史上,这些地区的人民斗争多与广西其他地区人民的斗争连结在一起,在1902—1905年的广西各族人民大起义中更是同起同伏。  相似文献   

8.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位于大别山区.在党的"八七"会议和"六大"决议精神指引下,从1927年冬至1929年冬,在鄂豫皖边区先后爆发了黄(安)麻(城)起义、商(城)南起义,六(安)霍(山)起义等三次著名的武装起义,并创建了鄂豫边、豫东南和皖西三块革命根据地.1930年春,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上述三块根据地合并组成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从而使这块根据地进入大发展时期.这期间,鄂豫皖边区军民继续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同敌人  相似文献   

9.
历史地图     
隋末农民起义爆发于隋炀帝统治时期.起义形势的发展与隋炀帝三次征伐高丽密切相关.公元六一一年,王薄聚众起义于长白山,全国各地纷纷响应.经过长期战斗,各地的起义军逐渐趋向联合,形成以地区为中心的起义军集团,其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有:(1)翟让、李密领导的河南瓦岗军;(2)高  相似文献   

10.
试论萍浏醴起义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六年十二月初至二九○七年一月底,在萍乡、浏阳、醴陵三县交界地爆发了一次起义,波及到江西宜春、万载、义宁(今修水)和湖南平江,史称“萍浏醴起义”。关于这次起义的性质,有的认为,是“同盟会领导的”,“成为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这是值得商榷的。我认为,这次起义仍然是一次旧式会党起义,不具有“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杨遇春简论     
1979年修订的新版《辞海》“杨遇春”条载:“杨遇春(1761—1837),清四川崇庆人,字时斋。武举出身。乾隆年间,屡从福康安作战,升到守备。乾隆六十年(1795)从往贵州,镇压苗民起义。嘉庆二年(1797)随额勒登保到湖北,转战川陕,镇压白莲教起义军,为额勒登保最得力的帮凶,升到提督。嘉庆十八年为参赞大臣,从那彦成镇压林清、李文成起义,攻破滑县。道光五年(1825)任陕甘总督,次年出兵平定张格尔。后以年老辞官。”这里,用三个“镇压”和一个“帮凶”来概括杨遇春的  相似文献   

12.
波兰地处丰饶的波德大平原,曾经在1772年、1793年和1795年三次被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匈帝国瓜分。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在1918年,废除了沙皇与普奥两帝国签暑的瓜分波兰条约。波兰在1795  相似文献   

13.
捻军起义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1851年(咸丰元年)到1863年(同治二年),其领袖是张乐行.后期从1863年到1868年(同治七年),到1866年(同治五年)以后又分为东西两路,赖文光是东捻军领袖,张宗禹是西捻军领袖.张乐行、赖文光和张宗禹,是捻军起义在两个时期和三个方面的代表人物,结合他们的历史事迹,这里将捻军起义的产生、发展和败灭的全程,作一全面的概括的叙述.  相似文献   

14.
自波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由张角领导的在并州(今山西)爆发的又一次农民起义。这次起义同其他各地的农民起义一样,是公元184年大起义的延续,是在客观形势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起义时间达十年之久;影响范围,自黄河流域延伸到江淮间。这次起义与同期的几次相比,更具有斗争复杂的特点。探讨研究这次农民起义,对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①清朝咸丰元年(1851)至同治十三年(1874)的二十三年间,以苗族为主体的贵州各族农民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下,爆发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反清大起义,史称“咸同大起义”。在这一期间,贵州全省先后有五十支农民起义队伍参加了大起义,其中黔东南台供张秀眉领导的苗族农民起义(1855-1872),历时十八年,几乎席卷全省,声威远及湘、桂、ig、滇诸省,参加这次起义的除百万苗民外,还有以汉族为主的教军、号军,响应这次起义的有布依、侗、水、回、彝、瑶…  相似文献   

16.
“武昌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三次革命高潮——辛亥革命——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我在市校际教研组的组织下,曾进行了一次讲授这一段历史的观摩教学。我在准备这一节课的过程中,有几点体会,介绍如下。(一)深入领会教材。我阅读“武昌起义”这节教材后,感到要深透领会这节教材必须弄清以下几个问题:(1)武昌起义在整个辛亥革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其中包括:为什么以前的历次起义都失败了,而武昌起义却能迅速得到胜利;领导武昌起义的文学社、共进会的性质和它们与同盟会的关系;武昌起义后为什么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和黎元洪当都督以后中华  相似文献   

17.
苗族斗牛具有鲜明的生命美学特征.要创建苗族斗牛审美文化品牌需要有合理的思路与策略.主要表现为:(一)在苗族文化资源的整合中创新品牌;(二)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的开发方向;(三)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四)以文化品牌建设推动人文精神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二征起义是东汉初年在交趾地区爆发的大规模起义.关于二征和二征起义,中越古籍中论及其事者甚少,且出入颇大.越南方面认为这是一次驱除外寇、争取国家独立的斗争,二征夫人是为民族的自由和独立而战斗的民族英雄.而中国方面认为,二征起义是一次地方豪酋的武装叛乱.该文认为,二征起义是在以郡守和县令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与交趾奴隶主贵族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下发生的.从本质上说,这是两种制度之间的较量.当时发生起义的交趾、日南、九真三郡都是中国汉朝统治下的地区,属于国内发生的阶级斗争,不属于国与国之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商南起义     
商南起义,亦称商南立夏节起义。它是一九二九年三月二十七日(即这年立夏节)在河南商城南部(现属安徽省金寨县)爆发的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开始创建的豫东南革命根据地,成为后来鄂豫皖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本节包括两个文件,说明早期拜占庭帝国內阶级斗争的尖锐程度。文件(Ⅰ)——摘自普洛科比阿的“波斯战争史”——说明在查士丁尼时代(527——565年)君士坦丁堡的尼卡起义(532年)。普洛科比阿是著明的拜占庭官方史家。在本文里,他描写尼卡起义的全部过程,从开始到结束,表明上层统治集团的腐败情形,市民所受的残酷剥削,群众(包括若干元老在内)反抗政府的激昂情绪,以及镇压“叛乱”的血腥行动。他称这起义为“叛乱”,起义者为“暴徒”;但从性质来看,它是一次壮大的民众起义,一次激烈的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