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重复训练法在运动训练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不仅用于田径、游泳等周期性运动项目的身体训练中,也可用于球类等非周期性运动项目的身体训练中。但是,两者无论在练习的运动强度上,还是在练习的间歇上都截然不同。重复训练法在练习强度上需要严格掌控,即每个练习都按预定强度进行,对练习的间歇时间不作严格要求。而间歇训练法对练习强度的要求不严格,却要严格掌控练习的间歇时间,到预定的时间就要求队员立即进入下一个练习。因此,重复训练法主要用于提高速度性和速度性力量,而间歇训练法则多用于提高无氧和有氧耐力。本文主要介绍重复训练法在运动训练实际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训练质量从而获得良好的运动效果以及促进计算训练法的普及与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对计算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认为:准确掌握运动员负荷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是在间歇训练法和计算训练法运用过程中的核心内容。间歇训练法主要是通过教练员的实际经验控制训练负荷;计算训练法在间歇训练法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利用计算机和系统工程理论制定的速度表有效的提高训练的科学性,但同时应该辅以教练员的实际经验。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现阶段女子中长跑训练法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与数理统计法,对我国现阶段女子中长跑训练法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综合训练法、持续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是我国现阶段女子中长跑运动训练采用频率最高的4种训练法。  相似文献   

4.
计算训练法为希望掌握间歇训练的教练员提供了一种在一次间歇跑训练中应该采用的跑速、距离、重复次数和间歇时间的合理安排。这种训练法所用一切数据都是在电子计算机的帮助下制定的,因此叫“计算训练法”。计算训练法有五个主要表格组成:(1)成绩得分表;(2)速度表;(3)恒速表;(4)百分比速度表;(5)每哩平均速度表。基中最重要的是“速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间歇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运用实践进行探讨:分别从概念的界定,运用范围、训练特点及两者的之间运用的要求及原理进行论述,通过训练项目的训练目的将2种不同运动训练方法综合运用到一次或多次训练过程中。其目的是为基层训练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内外有人认为:“世界运动训练的发展经历了自然发展阶段,新技术发展阶段和大运动量训练阶段,目前正进入多学科的综合利用阶段”。不管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但运动训练将日趋于走向科学化训练,这是可以肯定的。排球运动也不例外,也必须走科学化的训练道路,才能有生命力,才能更快地推动排球运动向前发展。排球运动有作风训练、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和比赛训练等。而这些训练,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手段和各种学科进行科学化训练,如常用的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循环训练法、综合训练法、变换训练法、串联训练法、多球训练法、多网训练法、节奏训练法、模拟训练法、模式训练法、陪打训练法、电脑训练法、游戏训练法、控制  相似文献   

7.
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在各类运动项目的训练中都有所采用,但在羽毛球教学训练中高强度训练法的应用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并且相关的理论相对缺乏。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测量法等研究方法。对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在羽毛球训练中的具体应用提出建议,探究其原理。为羽毛球训练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对间歇训练法的功能及其与能量代谢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并对间歇训练法在中长跑训练中的间歇距离、间歇强度、间歇形式、间歇时间及间歇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中长跑运动的科学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外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新特点,即不断运用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不断引进运动训练中新的原理和方法到学校体育课中去。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国外目前盛行的训练法,以供大家参考。一、间歇训练法最早由德国教练员盖希勒和心脏学专家雷恩德尔共同创造了中长跑训练的间歇训练法,并出现了盖希勒——雷恩德尔定律,即“奇妙公式”: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时做一次短距离冲刺,使脉搏升高到170-180次/分,接着休息使脉搏下降到120次/分,然后再进行下一次间歇跑,当心率在90″内未能恢复到120次/分就停止  相似文献   

10.
间歇训练法广泛地运用于周期性项目和球类项目中,主要是用来提高有机体的机能。本文从生理生化角度对间歇训练法中的休息间歇进行分析,揭示运动负荷与休息间歇的内在联系。旨在为运动训练提供科学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1.
间歇训练法是运动训练中常用的一种训练手段,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做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一、间歇训练法的分类与应用我在训练教学中尝试了计时间歇的多球训练,我试验的队员是男子,年龄在14-16岁。使用了两种间歇训练方法,分别属于个人间歇训练法和两人配合间歇训练法。  相似文献   

12.
一、耐力素质训练方法的划分耐力训练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对耐力训练方法的划分,国外专家的看法也不尽一致.原民德的哈雷博士根据持续负荷、间歇负荷以及比赛的原则,将发展耐力的训练方法分为持续负荷法、间歇负荷法和比赛检查法(亦称模拟比赛法).原西德的舍尔希也采用上述划分,并在间歇训练法中进一步分成专项(大强度)间歇训练和一般(小强度)间歇训练以及重复训练法,他认为持续训练法、专项间歇训练法、一般间歇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是耐力训练的四种基本方法.这一观点与原西德格罗塞等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李莉 《体育科技》2008,29(1):65-67
通过对羽毛球运动的生理特点及高校羽毛球队现状的分析,结合间歇训练法的原理、类型和特点,阐述了间歇训练法在高校羽毛球队训练中的具体运用,以期为高校羽毛球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晶 《拳击与格斗》2023,(11):13-15
<正>间歇训练法是一种以高强度的运动为主,中间穿插低强度运动或休息的训练方法,它能有效提升运动员的有氧和无氧能力,增强心肺功能和耐力,同时也能促进肌肉的生长和脂肪的消耗。间歇训练法在拳击训练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因为拳击是一种需要高速、高爆发、高技巧的运动,而间歇训练法可模拟拳击比赛中的节奏和强度,帮助拳击手提高自己的技战术水平和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5.
由德国心脏学家赖因德尔和教练员格施勒所倡导的间歇训练法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被体坛广泛应用,至今长盛不衰,且应用的适应范围及对象越来越广。正确认识间歇训练法的生理特点及应用适应规律,将有助训练质量的提高。间歇训练法的生理作用间歇训练法对心泵功能的增强效果显著,赖因德尔与格施勒曾提出一个“间歇训练的格施勒——赖因德尔定律”,即负荷时心率达每分钟170~180次,间歇恢复时至每分钟100~125次再  相似文献   

16.
速度滑冰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速度耐力项目。其训练是一个多年不间断、有目的、全面的训练过程。速度滑冰运动的训练方法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以掌握和完善动作为目的的分解训练法和完整训练法;另一类是以发展机体机能和运动能力为目的的持续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和循环训练法;第三类是游戏法和比赛法。  相似文献   

17.
浅谈间歇训练法原理及其在划船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间歇训练法的生理机制及基本类型,并着重讨论了间歇训练法原理在划船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的区分及在中长跑训练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歇训练法与重复训练法在形式上相类似,在教学与训练中的运用上容易引起混淆,从而不利于项目训练的针对性与训练目的的实现,本人结合多年训练实践,并参阅有关书籍资料,借助于中长跑项目的训练加以区分、运用,以便在中长跑训练方法的综合发展上,达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吴叶海 《浙江体育科学》2004,26(4):18-21,24
通过实验、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间歇训练法运用于中长跑训练中的个体运动员所承受练习的重复次数与组数进行实验研究.研究表明:相同分段距离和不同分段距离具有个体所承受练习的重复次数与组数指标;个体所承受练习的重复次数与组数指标存在着差异性,个体所承受练习的重复次数与组数指标的获得,为运用间歇训练法,并产生最佳训练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近十多年来国外普遍采用一种所谓“循环训练法”,在英国、东德、苏联、日本都有许多专家研究了这种训练法。这究竟是一种什么训练法呢?有人问:目前我们中学经常采用的分组轮换教学是否就是循环训练法?我们说,不是的,分组轮换教学只是让学生分成组等时轮换,项目有限,学生练习的时间有限,密度也有限。循环训练法则不同,其基本特点是让练习者从一个“作业点”到另一个“作业点”;按一定的重复次数不停顿地循环练下去,以达到发展身体素质的目的。每一个“作业点”置有相应的器械或设备,所选择的练习大多数都带有局部性或针对性,即主要对某一组肌肉群起作用。在每个“作业点”重复练习的次数因人而异,在开始使用这种方法时先要测定每一个人在该“作业点”可以做到的极限重复次数,在进行循环训练时所用的次数应是极限次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