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炜 《今传媒》2009,(6):7-9
数字出版是指以互联网、手机及专属阅读器为流通渠道,以数字内容为流通介质,以网上支付为主要交易手段的出版和发行方式.其中由内容提供商、数字出版商、技术提供商、通讯渠道商及读者构成数字出版产业链的主体.数字出版内容涵盖互联网出版、跨媒体出版、按需出版、数据库出版、电子出版、网络游戏动漫出版、艺术典藏数字出版、在线出版、手机出版和音像制品出版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2.
华文出版"文化软实力"是指华文出版中贯穿并蕴含的"文化"价值与"文化"力量,大致应包括出版理念、出版思想、出版理想、出版文化、出版理性、出版管理之道、出版品质、出版形象、出版价值观、出版哲学等。本文通过对华文出版"文化软实力"的要义分析,指出出版质量是华文出版"文化软实力"的基石,并为华文出版"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出了借鉴策略。  相似文献   

3.
元代图书的出版系统主要分为五大类:政府出版、私人出版、商业出版及寺院出版、书院出版。苏州地方政府出版主要依赖儒学出版和书院出版。但苏州在元代终其百年,流传下来的出版物寥寥无几,个中原因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4.
出版的本质,其实就是人类使用出版技术将出版符号与出版载体相结合并获取相关成果。出版符号、出版载体、出版技术是人类出版的“三元素”。文章从出版“三元素”角度提出出版载体的外在形态拓展和内在价值拓展路径,出版技术的平台化、社交化、虚拟化拓展路径,出版符号的全息化、场景化、服务化拓展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出内容赋能、产业互动、线上+线下、耦合突破的出版业态拓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范军在《出版科学》发表文章说,出版评论应该是出版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作为学科层面的出版学研究应该是由出版理论、出版史和出版评论组成,而不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三个部分:出版理论、出版史和出版实务。把“出版实务”作为出版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不科学的。所谓出版评论,是指以一定的出版观念、出版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6.
刘宝瑞 《出版科学》2007,15(2):41-45
长期以来,传统的出版资源理论研究局限于出版信息资源、出版选题资源、出版人才资源几个狭义定义的资源管理,致使目前的出版资源观流于表层、狭隘、静态,造成出版理论的散乱.本文在综述出版资源类、资源科学类资源观后,分析了传统出版资源观的认识误区,提出新型的宏观出版资源观,并在宏观出版资源观指导下重新界定出版资源的集合.  相似文献   

7.
现代出版业由教育出版、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三大板块构成.教育出版是指与学习、教育及培训有关的出版,教育出版是最不会引起歧义、最名副其实的出版,因为这是一种产品最模式化、标准化,而过程最复杂、计划性最强的出版.  相似文献   

8.
引言 学术出版是指专注服务于科学研究成果和学术研究成果的发表、出版传播的一种社会性出版实践活动,包括学术期刊出版和学术图书出版两大部分。相较于大众出版和教育出版,学术出版专业性强、受众群体小、传播范围窄。  相似文献   

9.
聂震宁是当代著名的出版企业家和出版研究专家,出版评论是他对出版界观察与思考的结晶.他撰写的出版评论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出版业管理与经营、出版创新、编辑出版教学、出版人才培养、国民阅读推广等多个方面,兼具理论性、实用性和时效性,并且具有独特的文体价值.聂震宁的出版评论对推动出版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总结出版经营和管理的得失、规范出版行为和提升出版质量、弘扬阅读文化和建构书香社会等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出版正成为出版企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但大多数出版企业对怎样开展数字出版业务没有明晰的思路。本文从出版企业数字出版中心发展模式、出版企业数字出版中心主要任务、数字出版中心人才培养三个方面阐述出版企业数字出版中心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