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我国新闻学研究的一个焦点话题,但以往的研究局限于以专业新闻媒体为对象,忽视基层组织主办的一些非专业新闻媒体,黑板报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以黑板报为研究对象,就其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效果等方面展开研究,为"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描述一种具象的图景。  相似文献   

2.
许多新闻理论教科书上,都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办报方针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进行论述.但是,对这一方针形成的实践基础,关于"全党办报"论述得较多,而关于"群众办报"形成的实践基础,就语焉不详了,甚至,"群众办报"的基本内涵也论述不甚清晰.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历史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陈梅 《今传媒》2016,(1):132-133
"群众办报"理论在新闻史领域曾大放异彩,理论提出百年有余.本文遴选自1986~2012年间共34篇有关群众办报的论文,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并将这34篇论文共分为六大类,分别为起源、表现、载体研究、实践探索、毛泽东的群众办报思想和通讯员角度看"群众办报",以供参考和阅读.  相似文献   

4.
群众办报思想的重要实践基础——黑板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 《新闻知识》2008,38(3):64-66
许多新闻理论教科书上,都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办报方针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进行论述。但是,对这一方针形成的实践基础,关于"全党办报"论述得较多,而关于"群众办报"形成的实践基础,就语焉不详了,甚至,"群众办报"的基本内涵也论述不甚清晰。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历史的探  相似文献   

5.
付玉 《传媒》2021,(8):84-86
党的新闻事业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我国的党媒史研究的理论性探讨依然不足,对历史上党媒如何在实践中具体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的梳理就更少了.基于此,本文以广播为切入点,围绕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人民广播事业"的历史景象,探究了全党办"广播"、群众办"广播"的源起、内涵,以及这些实践活动的历史影响.通过历史资料的梳理发现,新中国成立初期广播"双办"实践是对"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理念的具体落实,发挥了基层媒体沟通中央、地方、群众的特殊作用,也是农村治理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6.
李丹 《传媒》2021,(18):94-96
"群众办报"一直是我国新闻研究学界的一个焦点话题,但大部分研究是以新闻媒体为研究对象,忽视了基层非专业性媒体的传播形式.本文以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办报思想与群众读报组为研究对象,挖掘延安时期部分报纸的一手资料,通过一个微观的窗口回观历史,试图从媒介实践、组织功能、传播模式等多角度具象的方式复原"群众办报"的一种实现路径,使"毛泽东原创的传受互动与'受众中心论'"显得更加立体,从而丰富毛泽东群众办报思想的图谱.  相似文献   

7.
一党报开展读者评报工作,有利于全面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有利于了解读者的需求,有利于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从而有效地改进党报经营,使之在社会主义四个文明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考察1949年至1962年浙东乡村黑板报的新闻实践,可以发现,建国初的三四年间,乡村黑板报主要由基层群众主办,而到农业集体化运动时就逐渐转变成了乡镇和公社生产大队党组织的"机关报"。乡村党组织通过健全黑板报的运作机制,使乡村黑板报的面貌焕然一新,从而也使黑板报成为中国共产党动员农民、组织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强有力的乡村新闻媒体。  相似文献   

9.
最近,各报都在边整边改中提出了"加强群众工作"、"紧密联系群众"的要求.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加强?从1949年到1952年期间,许多报纸继承了延安解放日报的优良传统,强调"全党办报"、"依靠群众办报",大量吸引通讯员同志参加报纸工作.拿工人日报来说,通讯员数  相似文献   

10.
在人民群众中发展工农通讯员,是中共对马克思"人民报刊"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实现"群众办报"的根本保证。从依靠工农通讯员进行宣传到鼓励工农通讯员参与办报,把人民群众提高到既是"受众"又是"传者"的高度,体现了中共宣传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巴黎《救国时报》与红军长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3 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海外创办的中文报纸《救国时报》 ,立足巴黎 ,面向国内广大读者和世界广大侨胞 ,以“不分党派 ,不问信仰 ,团结全民 ,抗日救国”为宗旨 ,在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的宣传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被读者誉为“海外权舆”、“抗日先锋”、“革命民众的喉舌”等。其报道的特色主要表现为 :利用中外媒体资讯 ,传播红军长征信息 ;连载长篇通讯 ,系统报道长征 ;出版《长征记》一书 ,反映长征全过程 ;抢译斯诺陕北通讯 ,披露斯诺苏区见闻 ;刊发大量图片 ,展示红军风采  相似文献   

12.
据最新史料表明:1917年5月6日,天津《大公报》最早报道了“黎里尼”(列宁),并于5月17日首次使用了“列宁”译名;1919年11月18日,《晨报》首先采用了“列宁主义”一词。十月革命前,中国人在关注俄国革命过程中“初识”列宁,为列宁主义在华初步传播奠定了舆论基础。十月革命后中国对列宁主义的介绍逐渐增多,态度也由负转正;其中,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是其转折点。1920年4月,共产国际代表来华后,传播和实践并行,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宣传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帮助先进中国人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推动下,积极实践列宁党报思想,催生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促进了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兴起。  相似文献   

13.
陈锐  高卫红 《传媒观察》2020,(4):98-104
新闻巨子范长江历经"自由记者"、"新闻战士"到"人民勤务员"的职业求索,逐步突破其早期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和"战时新闻学"思想的桎梏,发展至中共党报思想,进而完成从一名民主主义自由记者转变成共产主义新闻战士的光荣与梦想。这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是其在救亡图存、挽救国运的核心目标指引下,在新闻领域为实现救国救民志愿的积极探索,是其走向中共步履中的自我认知革新,更是以其为代表的一代新闻人投身民族解放新闻事业的筚路蓝缕和精神发育史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4.
Lewis Young 《Media History》2016,22(1):123-134
On 1 January 1930 the Communist Party of Great Britain's (CPGB) new daily newspaper, the Daily Worker, was published for the first time. It was heralded by the CPGB as a maturing of the British Communist movement, and an opportunity for the Party to spread its message to a much wider audience than previous weekly newspapers would allow. With leading Party members in control of the paper, the Daily Worker was very much a Party newspaper; however, the CPGB wanted it to be much more than an internal bulleti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attempts by the CPGB to create a newspaper that spoke both for and with the voice of the working-classes, whilst also spreading the Party's message. It will ultimately conclude that the CPGB's depiction of it as a paper ‘by the working-classes, for the working-classes’ reflected the Party's efforts at locating its own place within the working-class movement.  相似文献   

15.
张海艳 《兰台世界》2020,(4):115-118
二战后,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对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战犯进行了公开审判。历次审判中,以南京审判和沈阳审判最著名、影响最大。两次审判分别是在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主导下进行,致使在两次审判中,日本战犯认罪态度,采取“宽大处理”方针的目的以及对中日关系影响方面的诸多不同点。从现象看本质,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完全是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推护中国人民基本权益,能够带领中华民族走向独立、光明的政党。  相似文献   

16.
从近代社会变革来看,报刊宣传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中国共产党核心人物之一的毛泽东早就认识到这一点。他积极投身报刊实践活动,并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报刊编辑思想模式。文章从毛泽东青年时代的编辑实践入手,发掘青年毛泽东编辑思想的组成因子,建构一个由政治核心层、内部直接影响作用链、外部间接服务作用链组成的青年毛泽东报刊编辑思想模式,并探究其对我国现代报刊活动的指导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文  张樱子 《新闻春秋》2020,(1):34-42,57
本文结合《陕西民报》的办报背景,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内容、业务两个方面对《陕西民报》的“要政府的意见趋于民众化、要民众的意见趋于政治化”的办报方针的践行进行探析。由此得出,“民众的意见”与“民众化”只是西北军“反蒋”的“幌子”,该报归根到底是为政治权力服务的。但该报对“民众”的关注,重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联系,在同时期的国民党报纸中具有开创性和领先性。  相似文献   

18.
近代报纸作为重要的文献资料,是研究新闻出版史、思想史、文化史、经济史极其重要的原始资料。文章以民初长沙《大公报》为个案,探讨报纸与舆论的关系,并重点阐述长沙《大公报》在引导舆论的过程中逐渐成熟和壮大起来,成为民国时期湖南魅力持久的一份报纸。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排队观展的"故宫跑"现象频频涌现,这不仅反映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同时也让我国档案馆有一定的思考与启发。"故宫跑"现象折射出我国档案馆日前的社会服务质量跟不上公众需求的现状,在这种形势下档案馆有必要适时做出相应的有效调整,顺应社会公众社会服务需求,以此来赢得自身身份认同与社会尊重,促进档案事业的持续繁荣。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markets on media management practices is apparent in Canada, where public trading in newspaper company shares has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concentrated press ownership. Fluctuations in newspaper share values have often shaped firm strategies as a result.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outham newspaper chain as a case study of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markets on newspaper management practices. Historical analysis is used to show how Canada's oldest and largest newspaper chain, which was known for its commitment to quality journalism and for allowing its local publishers editorial independence, made a fateful decision when it went “public”; with a share issue in 1945. The increasingly widespread ownership of its stock led to Southam's gradual takeover in 1996 by Hollinger Inc., which cut costs and reduced staff chain‐wide. Sale of the Southam newspapers in 2000 to CanWest Global Communications has seen editorial control centralized at company headquarters and partisan support shown for the ruling federal Liberal party, contrary to Southam's founding principles. As a result, the Canadian Senate began hearings into the media in 2003, bringing the possibility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 to reverse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markets on the management of media firms t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