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付费”背景下的阅读,促进了人们阅读方式的变革.例如:喜马拉雅“有声化知识分享平台”的出现,促使人们从“视觉”阅读模式走向了“听觉”阅读模式,让人们之间的交流媒介不再仅仅局限在借助“用眼睛”阅读,也可以“用耳朵”阅读.这种“听阅读”的新形式,可以改变儿童传统中单一的“看阅读”模式,让儿童享受听觉上的“阅读大餐”,激起儿童阅读的新鲜感.阅读模式从单一的“看”,到静静地“听”,再到彼此建群,现场进行互动和交流,极大地激发了儿童的自主性和内驱力,促使了儿童从被动接受到自主参与的阅读状态转变.  相似文献   

2.
朱文哲  龙耘 《传媒》2015,(10):72-73
动画片的受众以少年儿童为主,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动画片是儿童观察外在世界和学习他人行为的社会教材.但令人担忧的是,这部“社会教材”里却充斥着暴力、粗鄙等不良内容.本文在回顾媒介规制演进历程的基础上,探讨了动画片影响儿童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动画片中不良内容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回避的.职能管理部门应全面论证并尽快建立动画片生产及播放的规制机制与实施细则,以制度促进动画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传统媒体向数字新媒体迁移的“跨媒介性”叙事问题,成为媒介融合语境下电视媒体跨媒介叙事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电视沉浸综艺节目《诗画中国》的跨媒介叙事文本类型、叙事模式及受众/用户叙事沉浸体验的具体表征与叙事模式。研究发现,电视沉浸综艺节目的“回旋跨层”叙事模式与具有无限衍义“开放—自生式”的数字叙事模式影响着媒介融合文化的表达与建构。在由“模拟”到“数字”的“跨媒介”过程中,从文本到叙事,再到文化属性与传播形态,原有的传统媒体文本特质被改写。跨媒介叙事不仅革新了电视媒体的视听传播范式,还催生了新的“个体叙事—社会认同”的数字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4.
在当下多元媒介相互融合的环境中,不同媒体产业间跨界合作实现优质内容资源跨媒介延伸,使得消费者在不同媒体渠道、不同媒介文本间流动和迁移.本文提出并阐述了跨媒介消费的内涵,认为跨媒介消费是跨媒介受众以拓展内容消费体验为目的,基于一定的需求和动机,在同一IP延伸的多种媒介内容产品间流动、迁移、转化、参与、互动的心理反应与行为变化过程.跨媒介消费的对象是以故事世界为内容架构,以IP为连接的跨媒介文本,具有内容文本的互文性、故事世界的可扩张性,是一系列以不同媒介形态多元分布的关联性叙事元素和文本.此外,跨媒介消费具有流动性、非线性、生产性、圈层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姚睿 《现代传播》2017,(11):141-146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影视作品的内容生产呈现出跨媒介叙事的倾向,具体表现为"游戏化""动漫化""新媒体化"等特点。主流观影群体平均年龄的下沉及青年亚文化加剧了这些特征。作为故事生产者的影视编剧要深刻体悟跨媒介叙事的特点,洞悉新时代受众的审美旨趣、情感结构与消费习惯。在影视编剧的教育与学习中,应建立跨媒介叙事的教育训练体系,培养跨媒介叙事的创作观念,加入跨媒介形式的叙事训练,使学生掌握融合动漫与游戏等多种媒介形式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6.
马俊 《编辑之友》2018,(4):34-38
如果说介质迁徙改变了信息生产传播的物理形态,那么,社交迁徙则重塑了信息传播的关系生态.传统内容生产媒体与移动社交平台的聚合看似完成了内容和渠道的强强联合,实现了双赢,也为受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移动阅读体验,但二者在信息传播的控制权、经济收益的分成机制和媒介生态的把控等方面的博弈从未停止过.当移动社交平台成为移动阅读的主要入口时,可能会破坏多元化的媒介生态,影响信息二次传播的客观性,同时,移动阅读的“快餐化”会因移动社交平台成为其入口而被放大.  相似文献   

7.
在技术带来的媒体融合和疫情带来的“宅经济”社会背景下,漫画出版领域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本研究以漫画出版物为研究对象,以超媒介叙事理论为框架建构漫画出版物“元叙事—叙事碎片分割—跨媒介呈现—受众圈层化—内容再创作”的IP化路径,提出在粉丝共创、媒介融合、技术整合、内容提升及主体协同等方面的漫画出版物IP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9,(5):35-41
本论文从互文性视角重新阐释了跨媒介叙事的生产-传播-消费链,创新性地提出互文性是贯穿于跨媒介叙事全过程的内在运行机理,并围绕内容生产、媒介使用和受众参与三大要素,构建了一个由故事世界、叙事网络和集体智慧链接而成的跨媒介互文叙事框架。  相似文献   

9.
面对日异月新的媒介技术和剧烈变革的媒介生态,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早期的纸质阅读转为电子阅读,无声阅读转向有声阅读.在融媒体环境下,网络有声媒体得到了更多的突破与创新.本文试从网络有声媒体从低效到高能的生产制作模式、单一到多元的媒体内容、固定到移动的收视方式进行探讨,进一步对网络有声媒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未来网络有声媒体从技术上要加强媒介融合,内容上要输出优质内容,传播上要正确引领价值,从而构建了多元化、平台化、平民化的有声阅读行业.  相似文献   

10.
不可否认, “全媒体”是当下最有特征的媒介生态环境.手机电视、IPTV、网络电视,这些不断涌现的视听新媒体正在以飞速的态势瓜分着传统媒体的市场.这些视听新媒体内容生产也正在进行着悄然的变化,业界人士也在探索视听新媒体内容生产的模式.笔者试图将视听新媒体内容生产放置于“全媒体”生态环境下,去研究未来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