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设计理念 为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陛化行为,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理念,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拉萨的天空,您”的读书交流中开展一系列的紧扣文本的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 语文是感性的,一切语言文字的自然组合所构建的文本,皆为心语,皆为诗语,都是通往作者心灵深处的一级级阶梯。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朗读、对话等途径,引领学生一次次地亲吻文本、触摸文本、走进文本,感受文字背后作者真情的流淌,生命的呼吸和记忆的心跳。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就是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就是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让识字教学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是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要求。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触摸汉字、感受汉字,通过汉字进入语言世界,从而实现识字与阅读的和谐共生;同时把识字与阅读、识字与积累、识字与情感结合起来,达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教材:《我就是你的眼睛》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山东美术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触摸光明”中的第一课题教材内容:一、体验盲童的感受,为盲童寻找触摸世界的眼睛。二、体验各种材料的质感,应用不同的材料表现画面内容。学生分析:一、由于盲童在学生身边很少  相似文献   

5.
设计理念 以圆所特有的丰富想象内涵为依托,让学生感受想象的魅力,用生动的语言来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操作中主要分两步走:一是让学生看到圆,说说想到些什么,来体味想的不一样,或是不同的人物角色得到的答案也是不同的;二是让学生用圆来变一变,并在千变万化的图画结合中感受想象的创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李静 《广西教育》2010,(31):44-44,49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课文《蒲公英》。【设计理念】这是一篇充满童话趣味的课文,因此本课教学首先在“趣”上下工夫。一是充分朗读,触摸童话语言本身的“童话味儿”;二是让自由的想象成为学生思想的“沸点”,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蒲公英的自由自在,感受生命的美好。  相似文献   

7.
教材依据:山东版初一思想品德上册第二课第一目 教学内容:热爱生活 从点滴做起 设计理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发展学生个性为载体,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创设积极和谐的育人情境入手,内化本课的教学思想,在师生双向交流、生生互动的活动中感受人生价值的意义,并升华“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8.
李辉 《小学语文》2011,(3):40-41
【设计理念】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意义。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基础上,获得体验和感受。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 本课在设计上依据“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等德育理念,紧紧把握“活动性”和“开放性”课程的基本特征。采用猜谜、抚摸、表演、游戏、绘画等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情感,增进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与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 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独特的生命感受。在情境中质疑,在探究中阅读,在体验中反思,在比较中辨识。让学生走出文本,接通生活的源泉,在开放中创新,体现同步教学的异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周琼 《小学语文》2007,(7):49-51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意图旨在让每个学生都“说起来,动起来”。创设情境,建立多个平台,让学生有话可说;小组合作,有明确的分工,让学生人人都说;互动环节,鼓励交际参与,让学生想说就说;任务驱动,模拟各种身份,让学生实话实说……总之,在多路径、多情境的交际活动中让学生说出想法,说出感受,说出体验。在口语交际中,欣赏艺术的美丽,懂得艺术美来源于生活,从而形成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相似文献   

12.
一、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基础的学习动力和源泉。小学英语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学习英语。本着这一思想与理念,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努力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感受学习英语的愉悦。  相似文献   

13.
李娴  黄河 《贵州教育》2009,(6):33-34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要使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在中年段,口语交际的具体目标应该让学生在交谈中认真倾听,领会要点,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相似文献   

14.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让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本设计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凭借,极力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思无所忌、畅所欲言,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主体精神得以焕发,习作信心得以增强,表达空间得以舒展。让学生在乐此不疲的参与中,其语言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 拨动学生隋感思维的弦,抓住秋天景物的特色,自主写作,抒写童真,放飞童心,表达童心,体味快乐。使学生自由地表达热爱生活的思想感隋,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教学理念:在高二音乐课中创作教学是一个崭新的尝试,其教学目的是通过音乐创作的学习,培养学生以此表达情感和感受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教学分析 [设计理念]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小学英语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同时重视学科内容的有效融合。本着这一理念,我在设计本课时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入手,注重“以人为本”,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借助信息技术设计各种实践性强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获取知识,真正做到让学生去感受、去探索、去体验、去发现、去表达。  相似文献   

18.
高中音乐鉴赏课要靠音乐教师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来感受音乐,从而引导出学生丰富的敏感性。从课内外多方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教学中应把握层次、时机,逐步深入,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 诗意的语文课堂影响着学生的心灵与人格,在每个学生的内心不断建构一方美丽的精神乐土。《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感受生命的平等与可贵,感动于一次次平凡又执着的伸手之援。在痛惜小鱼陷入困境时萌生真情,在“在乎”的呐喊声中感动生命,在伸手相助的义举中创造美,在感悟中不断地建构属于每个孩子的人性美。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 这首古诗的语境和意境都很美。根据这首古诗特点,本教学努力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品情;力图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升华、拓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品读品情,使学生在读中受到熏陶,感受母爱的伟大。从而培养学生爱母、敬母的良好美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