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体.一方面,课前细致地预设是静态的,而课堂教学却是动态的,二者之间常常出现各种不和谐.另一方面,预设与生成又是互相依存的,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地生成;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的、缺乏生命力的.科学而艺术地对待"预设"和"生成",让这对矛盾体和谐共生,数学课堂教学就会成为师生发挥潜力、表现个性、愉悦心灵、提升素养、充满诗意  相似文献   

2.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和前提,生成是预设基础上的实现和超越.预设是对未来教学过程的前瞻性准备;生成是对过程情境变化的灵活性顺应.没有精心的预设,就不会有精彩的生成;没有精彩的生成,课堂就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成长的气息[1].生成性教学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师生互动,注重互动中生成新的资源.因此教师要在精心预设的前提下,营造一个有利于开发学生心智的原生态课堂,用教育机智及时捕捉课堂中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引领教学设计走向弹性和开放,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3.
王书彦 《时代教育》2010,(5):266-266
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的统一体,二者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缺乏生命活力的.因此,必须以预设为基础,在实施中才能把握机遇,实现有效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低效的。生成与预设两者应该互相联系、互为作用,缺一不可。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教学中如果处理好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再加上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课堂教学必定被演绎的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5.
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就对立而言,课前细致的预设使本该动态生成的教学变成了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就统一而言,预设与生成又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低效的。看来生成与预设两者应该互相联系、互为作用,缺一不可。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教学中如果处理好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再加上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课堂教学必定会被演绎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6.
徐亚娟 《现代语文》2008,(10):70-71
一切教学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预设”是相对于“灌输”的一种行为准备,“生成”是相对于“接受”的一个思考活动过程,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的。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首先,教师要树立“生本意识”,把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7.
<正>倡导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动态是指事物变化发展的情况.生成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念,是对以往强调过程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补充和修正.动态生成强调课堂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学习过程.追求的是师生在课堂中精彩的互动过程,教学不是完全按照教师事先预设的按部就班进行,而需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一、精心预设,是优质动态生成的保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师工作的  相似文献   

8.
课堂生成,作为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已成为高质量课堂教学的追求。但是,面对生成,需要机智,需要教师灵活、巧妙地筛选和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让生成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让更多、更有价值的生成在课堂中萌发。1.精心预设,促使生成萌发。预设,是生成的基石。没有充分、精心、巧妙的预设,很少有精彩、完美、超乎想象的生成。教学中,在呼唤精彩生成的同时,更应密切关注预设。关注预设,就是在关注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对预设的超越和发展,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实现生成。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一课时,我课前预计大部分学生会认为正方形和长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于是设计的教学过程是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判断是否属于平行四边形。接着播放课件,通过观察,抽象出长方形与正方形也有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只有预设而没有生成,学生的主体性没有被重视,是一种灌输学习;如果有了预设,并在预设中有所生成,就说明师生间有了较好的互动,这样的学习是有生命活力的学习。因此,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互动的火花。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忽视的生命的载体,是动态的生成。课堂因生成而精彩。预设与生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教案是预设的,课堂是生成的。课堂的生成尽管有些是不可预知的,但它是可以预设的,精心预设下的生成将更精彩。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前精心预设,课堂上有效引导动态生成,使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一、精心预设,铺垫生成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如果没有课堂生成,学生的主体性将无法体现,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就不是真实的,从而无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但是生成并非都是事先可预设的,非预设性生成信息也是一种资源,它和各种预设性的生成资源共同构成精彩的课堂。因此,在教学中面对各种非预设性生成信息时,要以积极的态度与科学的策略真诚应对。策略之一:以退为进“(求平均数”教学片断)1.算出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组别身高(厘米)第1组152154152151155150157158第2组150157155154150151…  相似文献   

12.
<正>倡导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动态是指事物变化发展的情况.生成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念,是对以往强调过程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补充和修正.动态生成强调课堂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学习过程,追求的是师生在课堂中精彩的互动过程,教学不是完全按照教师事先预设的按部就班进行,而需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师生的思维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13.
教学不但需要精心的预设,更应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和发展.课堂生成是伴随着课程改革派生出来的崭新理念,它是在一个个生命体鲜活的活动过程创造出来的教育资源.虽然教师对课堂进行了预设,但是教学过程是师生及多种因素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不可能全部按照预定的轨道进行.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获得有效教学环节的前提.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挑战,精彩的生成源于高质量的预设.  相似文献   

14.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精心的预设,就不会有精彩的生成.而没有精彩的生成,课堂就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成长的气息.课堂上的精彩有时在预设中,然而更多的精彩却是在预设之外.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弹性教学,使课堂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家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生互动的活动过程,学生不是配角,而是主角,教师就相当于导演,引导学生如何把主角演好。随着学习理论的发展,建构主义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学习被广泛地认为是学生头脑中原有认知结构的重建过程,是一种个性化的生成活动。笔者认为,教学需要预设,尤其是精心预设才能让动态生成走向更精彩。  相似文献   

16.
“预设”是预测和设计,是教师在课前对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生成”是生长和构建,是师生在与教学情境的交互作用以及师生对话互动中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产生的新问题、新情况。预设和生成是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但是,当前课堂教学却出现了两者的冲突现象:表现之一,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从根本上讲,这是低效的教学;表现之二,生成过多,最终背离了生成的目的。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只有课前精心预设、高水平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那么,在课堂中如何进行预设与生成呢?  相似文献   

17.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是学生与教师、同伴“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在这一过程中,预设成功与动态生成是相互联系的。离开了预设,生成就无从谈起,没有了生成,预设也就变成教条。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比预设更有意义和价值,因为精彩往往源自生成!在生成的过程中,师生双方超越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理念,课堂中充满了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焕发了师生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具有预设性与生成性双重特性。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改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日益明显,课堂教学也日益重视课堂生成。同时,在重视课堂生成的过程中也相对削弱了预设。殊不知,如果没有有效的预设,就没有生成的精彩。  相似文献   

19.
高金花 《数学教学》2014,(11):27-29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也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教师有备而来,顺势而导,才能有课堂精彩的"生成".但课堂精彩的生成首先源于教师"开放的预设".  相似文献   

20.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不只是单纯的"预设"操作,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预设"和"生成"的互相融合.只有这样,课堂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才会精彩不断,异彩纷呈.<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活动,使我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