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意义]探索研究生学术搜索中的信息规避行为及成因,为改善信息规避消极影响、提升学术搜索效果提供依据。[方法/过程]首先利用任务式搜索实验获取搜索行为数据;其次通过访谈、扎根理论编码析出各搜索环节的信息规避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然后结合实验和访谈归纳出信息规避行为引发的搜索模式及搜索路径;最后依据SOR理论构建不同搜索模式下的信息规避模型,并结合问卷调研分析各搜索环节的信息规避成因。[结果/结论]研究生学术搜索中的信息规避行为受任务、信息、环境、资本因素外部刺激,受心理因素内部驱动,受能力因素调节控制;信息规避行为引发了直线式和螺旋式 2种搜索模式,在心理因素的反作用下,螺旋式搜索模式是对直线式搜索模式下信息规避行为负面影响的主观矫正;信息规避行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需要引导消极信息规避行为,减少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文章抽取健康信息规避影响因素,并结合模糊ISM-MICMAC模型,分析健康信息规避影响因素的关联路径与层级关系,丰富了健康信息规避影响因素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为相关健康服务机构解决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提供策略思考。[方法/过程]结合前人研究结论及理论基础,文章通过小组讨论和专家咨询确定15个影响因素,结合模糊ISM解释结构模型、MICMAC交叉矩阵相乘法明确影响因素的关联路径及分类关系,并提出对应的优化策略。[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健康信息素养作为独立群因素对健康信息规避影响程度最深;认知冲突、行为改变、信息可靠度等自发群因素对系统整体性影响较小;而风险威胁感知、情绪调节作为依赖群因素具有较高依赖性、低驱动力特点,易受其它因素影响,因此其它因素的有效解决将对该因素群的解决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认为Internet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广阔的信息空间,而如何快速而又准确地在广阔的互联网上获取所需信息,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问题。除了信息系统自动过滤信息之外,信息用户必须根据自身的个性兴趣、认知基础或群体特征对无用或无效信息进行规避,建立起自身的信息选择机制,以达到提高信息活动效率、增强自我效能感的目的。在阐述用户信息规避行为含义的基础上,分析用户信息规避行为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国外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意义] 分析国外健康信息规避研究现状与趋势,为我国健康信息规避行为及相关用户行为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首先界定健康信息规避行为边界与特征,然后据此检索、回溯和筛选相关文献作为研究数据,详细分析既往研究所涉及的研究主题、研究结论和采用的研究方法,最后讨论不足与未来可能研究方向。[结果/结论] 规避动机、影响因素构成当前研究热点,有待形成权威理论模型;影响因素作用机理、规避过程、策略、结果与应对,是未来更具现实应用价值的选题;拓展健康信息规避情境,混合或引入现代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有望成为研究创新突破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探索视频网站中弹幕用户信息规避行为规律,为改进弹幕系统功能设计、多维度提升弹幕用户体验、优化弹幕视频网站环境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综合使用经验取样法和事后访谈,探索弹幕用户信息规避行为的关键过程、情感变化及二者之间的潜在作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弹幕用户的信息规避过程模型。[结论/发现]弹幕用户在浏览弹幕过程中的信息规避行为及情感由“注意触发-消极主导”“评估判断-趋于平静”“行为反馈-积极居上”“深度体验-从容应对”四种状态阶段构成,同时受信息、感知、能力、行为和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特别地,用户的弹幕信息规避包括完全性信息规避和选择性信息规避两种行为,且各自具有不同的规避策略。[创新/价值]拓展了用户信息规避行为的研究结构,从过程视角丰富了对于弹幕信息规避机制的理解,并为弹幕视频网站优化功能设计提供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6.
孕妇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丹  韩毅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7):91-98
[目的/意义]探索孕妇在妊娠期间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因素,构建影响因素概念模型,为开展孕妇信息服务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过程]采用半结构访谈法和关键事件法,以25名孕妇为对象(其中5名用于理论饱和度检验),分析孕妇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因素,参照威尔逊信息行为模型构建孕妇信息规避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结果/结论]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及信息因素对孕妇信息规避行为皆有一定的影响,在用户一般信息行为模型中应凸显信息规避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隐私担心是指移动社交媒体智能推荐用户在多大程度上感到其行为(行踪轨迹)受到违背意愿的观察或记录。本文利用扎根理论三级编码、结合隐私担心视角,探索了移动社交媒体智能推荐用户隐私担心和信息规避行为的新形态,构建了隐私担心视角下移动社交媒体智能推荐用户信息规避行为形成机理模型。研究结果发现,隐私担心包括信息收集、二次利用、被操控感、被窥探感和非自愿暴露,信息规避行为包括忽略信息、屏蔽信息、否认信息、转移注意力和清除行踪轨迹;隐私担心直接影响信息规避意愿和行为,也通过风险评估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信息规避意愿和行为;信息窄化会加剧隐私担心。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移动社交媒体智能推荐系统的运营方和用户提供有益参考,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文章对现有研究中各影响因素的差异性进行研究和证实,为开展社交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以及信息规避行为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过程]文章运用元分析方法,从30篇实证研究中,提取53个效应值进行异质性检验、发表偏倚检验、整体效应检验和调节效应分析等相关分析。[结果/结论]心理因素和信息因素中包含的8个影响因素与用户信息规避行为有相关关系,其中信息杂乱因素的相关性最强,情绪因素的相关性最弱。同时,感知目标障碍受性别、隐私担忧、信息质量和学科差异的调节作用比较明显;隐私担忧受情绪的调节作用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时间是信息行为中普遍存在的情境因素,然而将时间视为稀缺资源,探讨其对信息行为影响的研究较为零散。本研究梳理信息行为领域中对时间限制和时间压力影响的相关研究,总结时间限制与时间压力对信息行为的作用和影响,以加深对时间因素的理解,呼吁信息行为领域对时间的关注。[方法/过程]在阅读与筛选近10年相关领域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系统性归纳与总结时间限制与时间压力对信息行为的影响,着重梳理时间限制与时间压力在不同类型的信息行为过程中的角色。[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时间限制与时间压力会对任务完成过程中的信息行为(包括搜索、浏览与撰写行为)、无明确任务下的信息偶遇行为和信息决策行为均产生影响。未来研究者应厘清时间限制、时间压力及其相关概念边界,明确时间压力测量标准,同时关注时间压力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失真健康信息滋生和分享传播的温床,探索失真健康信息特征对用户分享意愿的交互影响机制,能够为失真健康信息治理提供助力。[方法/过程]聚焦于失真健康信息特征中的情感诉求、信息来源和内容变造三个方面,结合感知信息质量和感知信息可信度两种中介机制,提出9个研究假设、1个研究问题。通过设计2×2×2的参与者内部实验情境,收集223名参与者的1 784条实验数据,并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路径分析对假设和研究问题展开验证探索。[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情感诉求、信息来源和内容变造三种启发式线索对用户分享意愿存在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并且彼此间存在交互叠加效应。同时,被扭曲的感知信息质量和感知信息可信度在这种促进关联中扮演关键中介作用,是用户分享失真健康信息的重要前置因素。影响机制研究加深了对互联网失真健康信息传播行为的理解,并为各方开展失真健康信息治理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以《国际信息管理杂志》(原名《社会科学情报研究》)作为数据源,对其自创刊以来所发表的论文进行主题统计分析,揭示了该刊的学术质量与特色、研究重点及发展变化趋势,以期对我国社会科学情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论信息市场、信息差与信息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信息市场、信息差与信息管理缪园ABSTRACTIninformationmarkets,therearesome“informationdiferences”,whichmeanthattheexchangedinformationisnotcon...  相似文献   

13.
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信息资源管理(二)——从经济角度的分析马费成陈锐ABSTRACTTheindustryoffastinformationnetworksincludesnet-workinformationproviders,informatio...  相似文献   

14.
信息自由、信息权利与公共图书馆制度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信息自由是人类的基本价值目标。信息权利是信息自由得以实现的基础保障。公共图书 馆制度是民主政府为了保障公民的信息权利而选择的一种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选择性暴露在信息行为领域受到了新的关注,对其内容的梳理有利于丰富信息行为的相关研究,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研究设计/方法]以国内外会议、期刊发表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归纳法,梳理选择性暴露在信息行为领域的研究进展。[结论/发现]通过对研究方法和研究主题的分析,归纳了信息行为领域选择性暴露的研究方法,并从信息选择行为、信息获取行为、信息分享行为三个方面揭示了该主题的研究动向。[创新/价值]构建对于选择性暴露这一交叉学科概念的系统认知体系,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In modern society, we see the struggle to balance the proper functioning of government with the interests and rights of the people to access government information playing out all around u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berty and security implicated by government surveillance and citizen-initiated efforts to cast the gaze back at the government (so-called “reciprocal surveillance”). In particular,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a neorepublican conception of political liberty, defined as the absence of the possibility of domination, can inform future information policy research in this area.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o be fully non-dominating, government must respect and provide effective institutional and legal mechanisms for their citizenry to effectuate self-government and command noninterference. Establishing liberal access rights to information about government conduct and mechanisms that ensure that citizens can effectively command noninterference are justified on the grounds that they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arbitrary, and actual, interference with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govern themselves.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均起源于西方国家。20世纪初图书馆学概念引入我国,20世纪50年代情报学在国内出现。由于翻译和认识上的差异,这些学科间的关系问题一直纠缠不清。信息、知识、情报及图书馆等概念,是认识这些学科之间关系的关键。信息科学是个大学科群,包括了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等。信息管理学是信息科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基本重合。图2。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18.
Critical Legal Studies presents numerous challenges to reference librarians. Among them are the difficulty of identifying and collecting materials written by Critical Legal Studies scholars, the problem of locating and acquiring materials about the Critical Legal Studies movement, and the use by Critical Legal Studies scholars of materials, vocabulary, and a style of scholarship not traditionally found in law schools. Librarians, particularly reference librarians, should be able to anticipate trends in the legal community. The Critical Legal Studies movement has existed for ten years, and yet the academic law library community has only recently responded to its existence by collecting matertals relevant to Critical Legal Studies scholars and by making those materials accessible through subject headings, bibliographies, and computerized legal research sources.  相似文献   

19.
从相关性研究的四个历史阶段对相关性研究进行了梳理,进而总结出相关性的各种类型,并对各类型进行归类,在此基础上,从信息检索过程出发,具体分析了各相关性(系统观的相关性、信息观的相关性和情境观的相关性)的不确定性表现。最后,预测相关性研究将朝着系统、信息和用户并重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Much of information policy is focused on establishing the parameters of information access—ensuring or limiting access to certain types of information. Given how central information access is to virtually every aspect of society, policy can be seen a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forces influencing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Recent events, however, have fueled changes in the ways that some governments use policy to shape access, none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meanings of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policy and access, as well as their key roles in society and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Following an examination of the historical and social impacts of policies about acces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on how policy should shape information access as an illust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olicy and access. The paper examines the issues raised by the Bush administration’s views on access and policy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ir policies for the United States, for the global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for research related to information. Ultimately, the paper raises questions about the extent to which information policies about access can be used for overtly political purposes, what might be described as “information politics,” without significantly altering the meaning of information access in a socie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