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杰  朱军文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6):110-115
高校科研项目间接成本补偿制度最早创建于美国,美国联邦政府、高校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等主体长期的利益博弈推动着间接成本补偿制度的变革与完善。基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核心特征,美国高校联邦政府科研项目间接成本补偿制度的沿革,先后经历了分散管理、统一协商、精细核算、监督问责、法规执行5个阶段,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呈现出制度管理由分散到统一、成本核算由粗糙到精细、确定机制由繁到简的特点。"成本分担"理念贯穿制度变革始终,表明其实质是非完全成本补偿,高校仍需分担部分间接成本。  相似文献   

2.
高校科研项目的完全成本由包括科研人工在内的直接成本以及分摊的科研间接成本构成。研究发现,科研项目完全成本补偿程度直接影响项目的完成质量、高校科研教学事业的协调发展以及受托经济责任的正确履行。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政府均不断改革其科研项目资助政策,对科研人工和间接成本的补偿程度越来越高。我国现行的科研项目资助政策规定不补偿科研人工,且只少量补偿间接成本,使得科研质量、教学质量均无法得到保障。研究适合我国高校的科研项目完全成本计算模型及资助政策对于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比较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高校科研经费成本管理的现状,发现我国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存在成本核算不统一、间接成本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在全面分析英国全经济成本核算的特点的基础上,从成本管理模式、成本核算体系、间接成本核算方法等方面提出我国高校经费管理的对策建议,为完善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美国大学科研项目间接成本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由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由大学承担的科研项目的间接成本补偿机制,包括间接成本补偿机制的历史演变、间接成本的构成与核算方法、间接成本率的谈判机制等,并结合我国科研项目间接成本管理现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科研经费按支出可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其中,间接费用主要是体现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间接成本的补偿,包括项目实施中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仪器设备及水、电等消耗,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通过对高校科研间接费用管理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相应地从提升对科研间接费用成本补偿机制的认识,明确间接成本的内涵;间接经费支出比例实行补偿差异化;统筹设计科研绩效,创新分配方式等三个方面阐述完善高校科研间接费用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中美政府关于高校科研项目资助政策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现行科研资助政策中不支付在职研究人员科研工资的规定与高校实际不相符,现行科研间接成本补偿比例不足以补偿高校对政府科研项目的实际支持成本。建议政府根据科研项目投入时间从科研经费中支付科研工资,根据不同高校对政府科研项目的支持程度充分补偿科研间接成本。  相似文献   

7.
我国科研间接费用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接成本补偿一直是科研经费管理的焦点。从我国科研间接费用管理实践出发,总结了国际科研成本管理的重要特征,包括分类管理、公平补偿、科研机构与政府的合作关系、重视人力资本补偿等。探讨了间接费用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总拥有成本议高校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强 《科研管理》2007,28(5):185-190
高校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困难是高校科学仪器设备管理中诸多问题的根源,科学仪器设备总拥有成本中的间接成本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借鉴美国在科研项目成本核算的一些思路,对我国现行高校管理体制下如何解决间接成本的支出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美高校科研间接成本管理现状比较研究 /FONT /P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研间接成本是保证高校科研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本文通过对中美政府及我国部分有代表性的高校的科研间接成本管理现状的研究,对比分析了我国高校科研间接成本管理在分摊比例、管理制度、核算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科研间接成本角度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我国高等学校在成本核算上的现状;进行成本核算的必要性、紧迫性;对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提出了一些原则和方法,将教育成本分为教育的社会直接和间接教育成本、教育的个人直接和间接教育成本,将学校教育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并就建立健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制度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AI)是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核心,但也为伦理道德规范和社会治理带来了挑战。文章在阐释当前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对人工智能伦理准则、治理原则和治理进路的一些共识,提出了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指导理论,逐渐建设形成包含教育改革、伦理规范、技术支撑、法律规制、国际合作在内的多维度伦理治理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07-2018年中国30个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面板数据,采用静态、动态空间杜宾计量模型探究异质性环境规制、制度质量对GTFP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GTFP的改进具有时间惯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其中市场命令型和群众参与型环境规制行为、制度质量提升均表现为积极的助推效应,对东部地区效果尤为显著。而命令控制型手段的竞次效应抑制了GTFP的改进。运用门限回归模型证明制度质量作为门限变量,三类规制手段在突破门限值后分别呈现为“分化效应”、“加速效应”和“收敛效应”,并利用分位数模型证明三类规制手段的区域适用性。最后使用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资源配置效率、技术效率的改善是加强环境规制和提升制度质量实现GTFP改善的重要途径。中国各区域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环境规制政策,继续发挥制度质量的调节效应,形成环境规制和制度质量的合力驱动逐顶竞争,实现治污减排和技术效率改善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3.
孙楚仁  王松  陈瑾 《科研管理》2019,40(8):43-52
"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谋发展"是中国推进开放的一个重要依据,然而鲜有文献专门考察贸易通过制度渠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以中国各城市为对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构造城市出口制度密集度指标以衡量世界市场对城市的制度需求,接着本文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出口制度密集度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对外贸易带来的外部制度需求会通过促使城市制度改进来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并且,本土公司的一般贸易在贸易通过制度渠道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界定互联互通蓝图下中国自主创新的人才体系内涵,分析当前中国自主创新的人才体系建设现状,发现其存在缺乏人才基本法支撑、人才政策"碎片化"、人才生态环境不良、重视海外引才而轻视本土培养以及创新型人才不足等主要问题,基于我国国情和APEC互联互通蓝图,提出构建人才基本法体系、建立人才综合管理体系、打造良好人才生态环境、建立"一体两翼、联培共享"人才获取机制以及优化人才培育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三评”改革对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工作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举措,极大推动了科技评价机制的科学发展。在“三评”改革的新要求背景下,本文以重大科技项目科技为例,深入研究了重大科技项目科技评审机制构建。研究认为,当前在科技评审中仍存在专家遴选制度仍待完善、评审标准不合理、对评审专家全程监督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引进了责任清单制,基于责任清单制视角,提出了未来应从完善科技评审机制、严格规范专家遴选制度、完善科技评审指标体系、提高评审队伍建设和组织水平等四个层面来完善重大科技专项评审机制。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地方转制科研机构改革与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制度困境,提出了地方转制科研机构产权制度改革的内涵和特征,实证分析了河南省属转制科研机构产权改革。  相似文献   

17.
近10年来,以“三评”、破“四唯”为代表的科技评价改革文件多、力度大,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差距依然巨大。改革效果大体可概括为“表层强,中层半,底层弱”,即:较好地破除了“三评”中的不合理的评价数量、频次、指标等表层问题;在奖励制度、人才计划、项目经费管理等“唯”的本体方面启动了改革,但是改革还在半途;科技评价改革尚未从底层实现引导科研人员追求卓越的价值导向方面的根本好转,“破”之后“立”什么的问题尚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8.
谭杨 《未来与发展》2013,(11):25-30
在经济改革中,旧的制度系统需要被重新安排,系统中每一个子项目(次级制度)都需要单独设计。受于决策者的主观因素以及所在国制度运行环境的客观因素的影响,新制度的设计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缺陷,这种设计缺陷将会导致制度系统内各次级制度的冲突。次级制度冲突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两者变革进度不协调;两者相互抑制;两者产生"合力负效应"。阿根廷20世纪90年代的"梅内姆改革"提供了一个分析制度设计缺陷与制度内冲突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9.
集群企业知识资产治理模式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群情境下,创新企业之间出现创新挤出,削弱了集群创新动力,迫使企业只能依靠自身知识资产治理的战略行动来填补制度的失效或缺位。本研究以桐庐制笔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纵向案例研究,探讨集群企业知识资产治理模式的形成及其演化逻辑,研究发现:第一,集群情境所特有的邻近性(包括地理、制度、认知等),使得基于独占性视角的产权制度治理知识资产过程中存在失效或缺位现象,整个集群陷入“近墨者黑”的恶性循环;第二,集群内创新企业通过“连横”“合纵”等制度创业策略,能动性选择、调整或重构集群企业知识资产治理的制度场域边界,推动基于合法性视角的本土化集群企业知识资产治理模式的形成与演化;第三,集群企业知识资产治理模式可分为基于专利法律的独占自治模式、基于社群规范的社群自律模式和基于多元制度的多元共治模式,从动态角度看,知识资产治理模式的形成与演化并非总是沿着同一路径,能动性、本土化成为模式演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