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举办的首届“课程理论国际研讨会”于2000年10月9~11日在华乐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荷兰、新加坡等国以及我国包括港、澳、当地区在内的40多位课程理论界的专家学者交流并研讨了当前课程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最前沿课题。在大会发言和专题讨论中,与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了各自关于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理念与策略,现综述如下:主题一:后现代课程理论与东方教育文化 (一)西方文化不是孤立生长的,而是与东方文化相互碰撞的产物 加拿大的史密斯教…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促进国际课程交流和共同发展,分享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推动全球课程改革进程,由“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决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世界课程大会于2003年10月27日至29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隆重召开。“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是世界课程研究领域的惟一国际学术权威机构,“协会”决定每3年举办一次世界课程大会。第一届世界课程大会在中国上海召开,显示了“协会”对我国课程研究的重视,也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课程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为世人瞩目。来自美…  相似文献   

3.
我国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构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努力把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奉献给新世纪的中国儿童”。为此,由国际课程促进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Advancement ofCurriculum Studies)决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日前主办了第一届世界课程大会。本届大会研讨的主题为“全球化视野中的课程研究与课程”,中国学者可以以大会为契机,在化视野下反思我国课程理论研究程改革,为我国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和…  相似文献   

4.
由“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 for Advancement of CurriculumStudies)决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世界课程大会于2003年10月27~29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本次大会汇集了近年来世界中小学课程研究和改革的新成果,展现了未来世界中小学课程研究的若干趋势。  相似文献   

5.
《云南教育》2004,(19):78-79
由“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决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世界课程大会于2003年10月27日至29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社会科学报》记者张海莹首次专访世界课程促进协会执委、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本次大会主席钟启泉教授。  相似文献   

6.
由“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决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世界课程大会于2003年10月27日至29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记者张海莹首次专访“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执委、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本次大会主席钟启泉教授。  相似文献   

7.
成果名称: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申报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团队成员:吴刚平、崔允浪、胡惠闵、赵丽萍、卞松泉、唐江澎近十年来,由华东师范大学吴刚平教授牵头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课题组在上海、江苏、浙江、海南、辽宁等地的中小学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建构、实践推广和政策研制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为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设校本课程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8.
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组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二届综合实践活动国际研讨会”于2005年5月14日至16日在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召开。来自日本和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及全国主要实验区的代表30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家围绕近年来综合实践活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议题展开了充分的交流与讨论,在分享经验的同时加深了对综合实践活动价值、意义的理解,并为今后各自的实践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研讨会由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张华教授主持,采取主会场报告和分会场报告、研…  相似文献   

9.
由“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决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世界课程大会于2003年10月27日至29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记者张海莹首次专访“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执委、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昕长,本次大会主席钟启泉教授。  相似文献   

10.
走向课程理解:西方课程理论新进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泰勒原理”作为课程领域的主导范式在西方世界盛行了近 30年。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西方特别是北美课程领域开始由“课程开发范式”转向“课程理解范式”。课程不再只被理解为纷繁杂陈的“学校材料” ,而被视作“符号表征”。从不同理论视域对课程符号进行理解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话语。不同话语之间通过“复杂的会话”而使课程领域不断走向自主 ,这预示着课程理论发展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1.
科林·马什 (ColinMarsh)博士系澳大利亚柯廷大学 (CurtinUniversity)教育学院教授 ,《课程展望》(澳大利亚课程研究协会会刊 )杂志主编 ,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等多所大学工作 ,已出版包括《重新界定校本课程开发》在内的 2 0多部著作 ,是澳大利亚知名的课程论专家。马什教授曾在 2 0 0 1年 6月访问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并为研究生和进修教师做了“校本课程开发”等专题讲座。笔者专门就校本课程开发问题与马什教授进行了讨论并通守后续的E mail联系完成了这一访谈。  相似文献   

12.
关于综合课程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综合课程是一个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概念。早在 19世纪就形成了两种基本的课程综合化的原理———“相关综合原理”与“经验综合原理”。综合课程在整个 2 0世纪的发展则指向于统一儿童与学科知识。从类型学的角度看 ,综合课程可分为“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社会本位综合课程”、“儿童本位综合课程”。课程走向综合化有重要的理论根据。开发综合课程需要注意若干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13.
99课程理论研讨班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5月3日至8日,由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香港教育研究所、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中心和深圳大学师范学院5家单位联合主办,由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黄显华教授统筹并主讲,“’99课程理论研讨班”在深圳大学举行,香港中文大学、中央教科所、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深圳教科所、沈阳教育学院等10余位从事课程理论研究的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班。本次研讨班的目的在于提供…  相似文献   

14.
全球课程改革走向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构一种对活,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努力把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奉献给新世纪的中国儿童”为此,由国际课程促进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Adwmcement of Curriculum Studies)决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日前主办了第一届世界课程大会、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于l999年 1 1月 2 2— 2 4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 1 8个省、市、自治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以及日本共 1 0 7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以“教育理论的世纪回顾与展望”为主题 ,对教育理论的历史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展开热烈讨论 ,井进行了换届。本次年会特邀了其他专业委员会的代表以及境外教育学者共 1 5名参加 ,共同探讨教育理论发展大计。会议期间 ,与会代表以开放的态度、反思批判的精神 ,对教育理论的生存与发展、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及教育理论的国…  相似文献   

16.
由“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决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世界课程大会于2003年10月27日至29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社会科学报》记者张海莹首次专访世界课程促进协会执委、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本次大会主席钟启泉教授。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批判课程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征的知识谱系。在其“家谱”中,“解放理论”、“再生产理论”和“抵制理论”构成了批判课程理论的三个主要支系,其中“再生产理论”支系又分化出三种模式:“经济再生产模式”、“文化再生产模式”和“霸权再生产模式”。批判课程理论体现了“社会批判”的精神气质,把揭秘“隐性课程”、弘扬社会正义、消除各种歧视作为时代课题,为当代课程研究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8.
“课程领导”这一术语,在西方教育理论领域凸显于20世纪70年代,这与此时兴起的校本课程开发运动密切相关.贯穿半个世纪的历程,“课程领导”的发展始终与课程理论和学校领导理论的发展相连,总体上呈现出从“工具”取向的课程领导观到“价值”取向的课程领导观的发展脉络,亦即从侧重技术、手段转向关注目的、意义,强调愿景性、民主性、合作性、建构性和批判反思性.我国的课程领导研究在学习借鉴西方课程领导理论的同时,应立足于变革性教育实践,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课程领导理论.  相似文献   

19.
由“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决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世界课程大会于2003年10月27日至29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社会科学报》记者张海莹首次专访世界课程促进协会执委、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本次大会主席钟启泉教授。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只有两个: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记者:本次课改和以往七次课程改革相比,有哪些不同?教育改革的最高目标是什么?钟教授:从课程发展的机制说来,此次课改不同于以往七次课程改革之处,就在于它不仅仅满足于推出多…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世界史研究论坛”首届学术年会于 2 0 0 4年 1 2月 1 6— 1 7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 3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 1 0 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大会。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余伟民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林在勇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 ,著名历史学家、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