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学习的是文化,希望他们掌握的是文化,期望他们成为的还是一个有文化的人.每年高考,便是检验高中生掌握文化的程度如何,由此选拔出优秀的学生进入更高层次的学校深造.所以,学校教育,是为了传承文化;弘扬文化,是为了更好地教育.……  相似文献   

2.
教育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学习的是文化,希望他们掌握的是文化,期望他们成为的还是一个有文化的人。每年高考,便是检验高中生掌握文化的程度如何,由此选拔出优秀的学生进入更高层次的学校深造。所以,学校教育,是为了传承文化;弘扬文化,是为了更好地教育。细心阅读周围学校的教育历史,就会很容易发现,一个地区的教育实践会带有十分明显的区域文化色彩,蕴涵着十分丰富的人文内容。广州市荔湾区是一个老城区,溯其历史,乃昔日西关文化的孕育之地,崇尚务实、平民之风,行动处事十分低调,平常难见其声息。近年,他们十分…  相似文献   

3.
办学是为了学校,还是为了学生?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不言而喻,办学要“以人为本”,当然是为了学生。但仔细分析某些校长的办学行为,我们就知道他们在办学过程中“为了学生”仅仅是口号,“为了学校”却是真抓实干。“为了学生”还是“为了学校”是校长办学的两个不同立足点。立足点不同,隐含在学校中的文化就不同,教师的教育理念也会受到影响,学生在教学中所受到的教育也会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学校是从事教育活动的场地,作为学校工作重要部分的图书馆,其教育职能是重要而显著的,它以特殊的形式承担着对学生的教育任务。而职业学校的图书馆更体现了这种特性,这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得以表现:1、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职专生不同于普通学生,他们除了要掌握文化课以外,更重要的是掌握专业技术知识,这就要求他们平时的学习倾向专业化,而专业化的知识需要精深的理论与实践,没有课内外的积累是不容易掌握的,面对这些情况,图书馆利用馆藏优势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把各个专业科目的相关书籍定时向他们介绍,这类书籍针对其专业研…  相似文献   

5.
一、生源质量偏低使文化基础课教学遭遇尴尬 随着我国教育格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人们的教育需求得到满足。处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夹缝”位置的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几乎全部来自初中生,而且绝大多数是升入高中无望才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数学、语文、理化、英语、政治等科目加起来都不足百分。这些文化基础知识“先天不足”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是为了“混张文凭”好找个工作的思想,他们对文化基础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直到很反感,提起文化基础课就“头疼”。  相似文献   

6.
学校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地方。青少年在学生时期是形成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打好文化科学知识基础的重要阶段。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在课堂上听教师教授课本知识。社会主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把人类长期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将来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主要通过教学来实现,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使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相似文献   

7.
三点导读     
今天的校园,传播文化的手段除了纸质阅读,还有数字化视昕。为了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信息,我们面临着如何优化和整合校园的阅读资源的问题。另外,高中教育已经普及,各地中学,尤其是高中,寄读生越来越多,校园就是他们每天活动的场所,即使是走读生,他们的主要时间也在学校。因此,集中学校资源,在今天的校园里营造出适合学生成长的读书空间和氛围,是一件非常急迫的事。  相似文献   

8.
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变化的挑战1.从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背景来看。20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经历了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化。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是与学科中心主义的课程教材思想联系在一起的,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科学知识传递给下一代,而这些文化科学知识的精华就包含在学校设置的各门学科里。教师的任务是把各门学科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的任务是掌握预先为他们准备好的各门学科知识。因此,教材是第一位的,学生是第二位的。这种教育体系非常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传统教育学科中心主义思想认…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处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夹缝”位置的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几乎全部来自初中生,而且绝大多数是升入高中无望才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生源质量偏低。这些文化基础知识“先天不足”的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是为了“学点技能”好找个工作的思想,大多数学生对文化基础课学习没有热情,他们对文化基础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直到很反感,提起文化基础课就“头疼”。  相似文献   

10.
学生干部是学生这一群体的骨干部分,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媒介桥梁,是领导、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得力助于、学校为了卓有成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因时、因势配备职能齐全、数量相当的学生干部,在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这些双边活动中,学生干部心理素质的高低举足轻重,因此,在选用干部时,既要准确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又要切实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1.
阚晓明 《考试周刊》2012,(18):77-78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出既具有科学文化素养,掌握专业技能,又具有良好心态和健康人格的人才,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思想品质、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品德,使他们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素质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要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应当特别强调:高尚的思想品格是最高的学位。教师应当注意体会:只有培育学生的品德与修养,保护他们的自尊与自信,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才是教育的最好成就。学校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这种为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准确定位,正视现状,和专业结合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而非基础教育.学生能力上的差异也决定了这一点:他们不可能将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深入兼顾,因此扎扎实实掌握职业技能是他们面向未来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不但要使学生掌握现代文化科学技术知识,而且要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积极进取和敢于创新的精神。过去,由于陈旧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往往不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满足于“填鸭式”的教学。万里同志说,陈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是“唯书”、“唯上”,必然缺乏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突破旧的传统教育思想和  相似文献   

15.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它不仅能使学生更便捷地掌握科学技术,也可以成为加强对他们思想品德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找准两者的结合点,抓住网络给学校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不仅能使常规工作得到补充、拓宽和延伸,而且对培养学生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受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目前的学校教育一般以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为主,而缺少艺术精神培养的因素。教师和学生普遍把精力用于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对艺术教育则不太重视,使年轻一代的素质得不到全面发展。更让人遗憾的是本来是充满了艺术魅力的语文学科,也只形成了死记硬背字词句章,应付大量的分析题的工具。为了能让学生取得语文成绩暂时的“高分”,教师不惜满堂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实践科目与文化科目考试作为检验学校办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但二者作为不同方式的考试,又有着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8.
职业学校应重视职业道德教育陈志英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职业中学教学中应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今日的职高生,明日将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  相似文献   

19.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把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的重要任务,中职学校的学生则担负着建设国家的重要任务,他们掌握着各种不同专业的技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然而,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也是大家公认的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群体,他们普遍对理论文化课的学习存在种种困难,作为一直从事中职幼教物理教学的我想谈谈我个人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带给农民家长系列正面影响的同时。也留给了他们更多的文化空白,加重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强化了他们错误的教育观念。为了消除负面影响.这些学校必须深入研究农民家长和农村学生的需要,树立彻底地为农民家长及其子女服务的观念。同时,以超前的眼光培养新一代,有针对性地重塑成年一代,为西部农村社区贫困文化的改造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