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古代文献《韩非子》中有一篇《扁鹊见蔡桓公》。文章的大意是:扁鹊一见到蔡桓公,便直截了当地指出蔡桓公有病,并说得神乎其神,而蔡桓公根本不听,因为他认为自己身体没有病,是医生的职业习惯让扁鹊喜欢用治没有病的人来邀功。以后每过十天,扁鹊都要来劝说蔡桓公一次,弄得蔡桓公很不高兴。眼看着劝说是无济于事了,扁鹊见到蔡桓公就回头避开,后来还干脆逃走了。等到蔡桓公发病的时候,已经找不到扁鹊,蔡桓公很快就病死了。  相似文献   

2.
《扁鹊见蔡桓公》一描写并美化了一个神医扁鹊,但我认为扁鹊在这篇章里是一个不顾仁义、没有医德的小人。在前后四次见蔡桓公的过程中,扁鹊的目的不在于为他人医病,而在于自己成名成圣。何以见得?扁鹊前三次拜见蔡桓公,指出了公病之所在,虽然公一再否认,但现场气氛还算缓和,事情也并不紧迫。[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扁鹊见蔡桓公》应该是各位读友非常熟悉的文章吧?文章想阐明的道理是:凡事要防微杜渐,及早筹措,不能盲目自信,不可麻痹拖延甚至讳疾忌医而使事情发展到不可救药的地步。但是,蔡桓公的死只怪他本人吗?我不这么认为。首先,扁鹊前三次见蔡桓公,并未进一步解释病因,没有说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当时蔡桓公也没有痛苦之感,他凭什么相信扁鹊?又怎么能随意相信呢?其次,扁鹊最后一次见蔡桓公,转身就跑。他没有当面向蔡桓公解释病状,更没有尽力想办法说服桓公,只和仆人简单地说了几句,这是他疏忽了,还是胆小怕事呢?最后,蔡桓公病入膏肓,而扁鹊逃出秦国…  相似文献   

4.
《扁鹊见蔡桓公》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文章,文章阐明的道理是:凡事要防微杜渐,及早筹措,不能盲目自信,不可麻痹拖延甚至讳疾忌医,以至发展到不可救药的地步。但是,蔡桓公的死仅怪他本人吗?首先,扁鹊第一、二、三次见蔡桓公说清疾病后,并未进一步解释病因,更没有说出令人信服的理由,而当时蔡桓公并未有痛苦之感,他又凭什么相信扁鹊?又怎么能随意轻信呢?其次,扁鹊最后一次见蔡桓公,转身就跑。他为何不当面向蔡桓公解释病因,从而使蔡桓公相信,而他却只和仆人简单说明几句,这是他的疏忽还是另有其因呢?最后,蔡桓公病入膏肓,而扁鹊却逃出秦国,这更是…  相似文献   

5.
历史     
扁鹊见到蔡桓公。扁鹊说:“君有病。”蔡桓公笑道:“我有什么病?”扁鹊说:“病在腠理。”蔡桓公摇摇头:“开玩笑。”扁鹊说:“不及时医治恐怕病将加深。”蔡桓公正色说道:“我没病.你们做医生的就是爱治那些没病的人,显示自己医术高明。”扁鹊默然离去。  相似文献   

6.
《扁鹊见蔡桓公》是初中教材的必选名篇,但长期以来,很多参考书一致认为蔡桓公因“讳疾忌医”终致死亡,未免人云亦云,有失公允,为此,我愿借助一些材料为蔡桓公说几句公道话。  相似文献   

7.
时间:公元前201年地点:网吧人物:扁鹊、侍卫、蔡桓公好几天,蔡桓公都没有上朝,大臣想他可能是生病了,就叫神医扁鹊去看看。谁知他不在宫里,最后扁鹊用全球定位系统在一家网吧发现了蔡桓公,他正在和两名侍卫玩着电脑游戏呢。扁鹊来到那家网吧,他刚进网吧就看见蔡桓公睁着一双疲惫的眼睛正贴着电脑屏幕在玩游戏。扁鹊喊了好几声,蔡桓公才转过身来看了看他说:“找寡人何事?老扁。”扁鹊说:“大王,你整日在网吧玩电脑,我想你可能已经有病在眼睛上蔓延了,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转成其他病症的。”桓公却不理会扁鹊的劝告,又接着…  相似文献   

8.
姚建国 《中学文科》2009,(16):96-96
《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写的是扁鹊为蔡国的君主桓公诊病,而桓公拒绝医治,最终导致身亡的故事。一般人总认为,蔡桓公讳疾致亡,完全是咎由自取,根源和责任都在他自己身上。但是这样轻率地下结论又似乎有欠公允,除了蔡桓公之外,难道扁鹊和蔡桓公身边的人就没有一点责任了吗?  相似文献   

9.
《扁鹊见蔡桓公》是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的一则寓言。这则寓言记叙了战国名医扁鹊规劝蔡桓公治病,但蔡桓公固执已见不听劝告,终于不治身亡的故事。寓意深刻,发人深思,其现实意义及蕴含的哲理警示着后人。关于本课的主题思想《教师参考用书》有这样几种说法:  相似文献   

10.
历史     
1扁鹊见到蔡桓公。扁鹊说:“君有病。”蔡桓公笑道:“我有什么病?”扁鹊说:“病在腠理。”蔡桓公摇摇头:“开玩笑。”  相似文献   

11.
《扁鹊见蔡桓公》一文描写并美化了一个神医扁鹊,但我认为扁鹊在这篇文章里是一个不顾仁义、没有医德的小人。在前后四次见蔡桓公的过程中,扁鹊的目的不在于为他人医病,而在于自己成名成圣。何以见得?扁鹊前三次拜见蔡桓公,指出了公病之所在,虽然公一再否认,但现场气氛还算缓和,  相似文献   

12.
正《扁鹊治病》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寓言。片断一(课件出示扁鹊的话)师:这是扁鹊对蔡桓公的三次劝说,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生:蔡桓公的病越来越严重。师:眼看蔡桓公的病越来越重,作为一个医生,扁鹊的心情会有什么变化?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语文有一篇课文《扁鹊治病》。课文的大意是:春秋时期,有一个名医叫扁鹊.当他第一次见到国君蔡桓公时,便直接了当地指出蔡桓公有病,并告知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还会加重;而蔡桓公根本不听扁鹊之劝,认为医生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便邀功请赏。以后每过十来天,扁鹊都要来拜见蔡桓公并劝说一次.彝得蔡桓公很不高兴。眼看着劝说无济于事.扁鹊干脆逃到秦国去了。等到蔡桓公感到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的时候,已经找不到扁鹊了。不久.蔡桓公就病死了。  相似文献   

14.
扁鹊的失误     
每读《扁鹊见蔡桓公》,总为那个得了重病还固执己见,讳疾忌医的蔡桓公叹息。近日再读此文,忽然生出些新的想法,觉得蔡桓公身为一国之君,听不得真言,容不得异议,病死也是咎由自取。但是,从职业道德上来说,作为名医的扁鹊,委实也应该负一定的责任。人之所以固执,...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课本上有一篇文言文,题目是《扁鹊见蔡桓公》。按照教学参考书上的解释,蔡桓公是一个“不听劝诫,不思悔改,刚愎自用,至死不悟”的可厌又可悲的典型,所以,讲到这篇课文时,教师几乎无一例外地要对蔡桓公的“讳疾忌医”大加挞伐。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  相似文献   

17.
课文《扁鹊治病》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名医扁鹊四见蔡桓公,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其治疗遭拒,最后以蔡桓公的不幸为结局,警示人们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做到防微杜渐。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都熟悉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神医扁鹊见到蔡桓公,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久病缠身,不料蔡桓公讳疾忌医,不听劝告而丧命。这个故事赞扬了扁鹊的医术高超。但辩证地看,不难看出扁鹊医术有余,而医心乏力。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缺少艺术性的劝说,往往会适得其反,受众不接受医治,最终扁鹊没有尽到医生的责任。如此看来,扁鹊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神医,空有一身高超医术却治无从施展,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有许多类似于扁鹊的教师,他们高学识,高智商,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人膏肓,无药可医。  相似文献   

20.
一个小孩不够乖,两只耳朵真奇怪。批评话儿听不进,甜言蜜语入耳来。话说扁鹊是神医,当年来见蔡桓公。一眼看出王有病,曰:“王有病于肌肤。”蔡桓公大发雷霆。扁鹊二次见蔡公,曰:“王有疾在肌肉。”蔡桓公怒气冲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