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和《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都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作为课程目标.此目标在历史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既是重要目标,我们当然要努力去实现。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纲要》第五章《历史和公民》的重心是探讨历史教学与公民教育的问题。本文拟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对《历史和公民》中的《发现民主》学习单元之“人权”一课教学设计作一简要导读,旨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深我们对教学设计的理解:(1)历史情境的创造性设计;(2)历史素材的娴熟使用;(3)探究性问题的设计;(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隐性渗透。与此同时,促使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社会调查.是用某种技术并按一定程序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的资料搜集和分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此,社会调查是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基础性的、最广泛使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教育部先后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相似文献   

4.
每一堂历史课,都有也都应达成其教学目标,而如何达到这堂课在知识、能力、情意等方面的目标,却是值得每位历史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收集关于港台历史教育相关资料时,发现台湾林永钦、张晓芬、王秋兰所著《国中历史(戊戌变法)的教学设计与评量命题》(《清华历史教学))2000年第9期)一文中,  相似文献   

5.
在《怎样确定和复习主干知识》(载《历史学习》2009年7、8期)一文中,笔者向同学们介绍了三种历史复习方法,即知识要素复习法、专题复习法、视角变换复习法。在本文中,笔者要向大家介绍(推荐)的是历史材料、历史观念(观点)、历史主干知识相互搭配有机结合的历史复习方法,简称“三结合”历史复习法。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界普遍用"思想家"和"教育家"两个称谓(或者说"桂冠")对孔子作总体评价。这一点,可从历史教学大纲、历史课程标准以及据此编写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清楚看到。如1963年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草案)》和1980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草案)》都有"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这一内...  相似文献   

7.
两个《历史决议》在中共党史和新中国历史上发挥了廓清迷雾、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党史研究和国史研究中具有指导地位的历史文献。新时期以来学术界对《历史决议》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得人们对《历史决议》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更辩证、更全面、更深刻。2012年4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一学习与研究中国共产党两个(历史决议)》(鲁书月、方晓强主编)一书,汇集了学习与研究两个《历史决议》的代表性作品,为广大干部学习党史提供了一部很好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8.
冯一下先生的《历史想象与历史教学》(《历史教学·中学版》2011年第9期)一文论证了历史想象的建构性功能,并指明了八条历史想象的路径和方法。在文章的最后部分,冯先生根据张耕华《历史哲学引论》一书中对历史想象的分类,分别以科林伍德和海登·怀特对历史想象的论述为代表的历史想象Ⅰ和历史想象Ⅱ,将自己前述想象诸例归人历史想象Ⅰ...  相似文献   

9.
阅读了陈杰老师的《谈谈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一文(见《历史教学》中学版2010年第6期),又看了一遍李翰老师的《高考历史教学复习的想法与做法》(见《历史教学》中学版2010年第2期),明白了分歧的焦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国共内战。李翰是“80后”,陈杰是“60后”,在这样的问题上有观念上的不同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10.
章银杰 《考试周刊》2012,(59):34-35
笔者近日翻阅历史教学期刊,阅读了张子辉老师的文章《历史教学需注重通感意识培养》(2011年第6期《历史教学问题》),深为震撼,该文极具创新性,高屋建瓴,对当下的中学历史教学非常有指导性,质量很高。但对该文最后一段(P132)中"中国史学的开山祖司马迁"一说不敢苟同,意图商榷。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1.
在2001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价值观均被列为课程的一级目标。为理解和达成这一重要目标,十年来,我国广大中学历史教师和历史教育研究者作了多方面的理论探索和有成效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2.
田占军老师《由学生命题、阅卷、讲课所想到的》(《中学历史教学))2008年第10期)一文中有学生命制的这样一道题:  相似文献   

13.
满学英老师《学生出题,教师应严格把关》(《中学历史教学》2009年第3期)一文针对田占军老师《由学生命题、阅卷、讲课所想到的》(《中学历史教学》2008年第10期)中学生出的试题做了纠正,指出在元代已烧制出青花瓷。笔者认为这一说法有误,有必要再次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历史人物的教学非常重视.如要求初中生“由学生各自选择一位重要文化人物,在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撰写一篇介绍短文”.要求高中生“搜集中外历史上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历史人物的资料,写一篇人物小传”,等。以上建议至少具有三点意义:第一,提高了人物史教学的地位:第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第三,有助于培养学生历史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中讲到:“他(司马迁)决心写一部《春秋》那样的历史书。谁知开始写作不久.因替朋友辩白.惹怒了汉武帝.被处以残忍的宫刑,关押在监牢中。”(第126页)  相似文献   

16.
对《司马迁与历史教育》两则引文训释的辨证许廷桂《司马迁与历史教育》一文,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第5期,论说司马迁对历史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有一段说:“他在游历中还曾‘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观仲尼庙堂、车眼礼器,诸生...  相似文献   

17.
尹颖尧 《大学生》2014,(11):58-59
吕世浩老师的这门课“中国古代历史与人物——秦始皇”(以下简称“秦始皇”)吸引了43874名同学,号称Coursera(MOOC平台之一)最火的中文课。之后,他又开设“史记(一)”。解读秦始皇和《史记》时,吕世浩从思辩角度出发,希望帮助大家探究历史的有趣和有用。以授课内容为基础的吕老师的新作《秦始皇:一场历史的思辨之旅》即将出版。  相似文献   

18.
何炳松对历史教育的贡献──兼论《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草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金相成何炳松(1890~1946)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一位潜心研究中学历史教育并作出卓越贡献的历史教育家。他所撰写和译述的《历史教授法》(《教育杂志》第17卷第2、3号...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历史知识,不同的历史教师会有不同的认识。在我们看来,这种认识将直接决定一位历史教师的历史教育观,比如,历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采取什么样的历史教学方法,实际上就受该历史教师如何认识“历史知识”的影响。在澳大利亚《历史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第一章”中,  相似文献   

20.
综观2006~2007年的各套高考历史试题(含历史单科试题和综合卷中的历史试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社会史已对试题产生了重要影响。笔者得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这两年的历史试卷中出现了一批有别于政治史试题、经济史试题、文化史试题的社会史试题。在这一新类型题目中,具有代表性的是2006年历史上海卷的《贝弗里奇报告》题(第10题)和历史广东卷的英国工厂法条例与《济贫法》修正案题(第28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