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制节目中的人文关怀,就是要重视人性的表述、传达人的呼声、展示人的命运,节目制作者在关注事件、案情的同时,必须时时处处把人的价值、人的尊严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并将其与法律的历程和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人的关注不仅仅体现在我们把摄像机镜头对准人,更应体现在记者采访时带有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和认识去开启摄像机镜头、关注这个大千世界,这也许是每一位法制节目制作者在讨论电视采访技巧、形象美感、编辑手法之前应当完成的一次思考.  相似文献   

2.
法制节目应增强“人文关怀”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关怀”,在当今社会中是个时髦的词儿,但是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它的含义呢?电视法制节目中的人文关怀又将如何理解呢?笔者认为,人文关怀就是人道主义的体现,通俗点说就是良心、爱心、责任心的体现,是对人本身的一种关注。  相似文献   

3.
荣斌 《声屏世界》2006,(4):45-46
一档法制栏目要想真正形成品牌,只有走个性制作、个性表达之路,用主持人的个性品牌来提升栏目的个性品牌。一个法制节目主持人要想真正在节目中彰显个性,形成品牌,核心在于是否具备关怀意识。法治关怀历史上凡是被称道的法律都是以对法律的终极关怀为基础的。“终极关怀”是人的关怀,离不开人的诉求。就法律而言,人们诉求的就是公理、正义和公平。“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他将形同虚设”。①这里的信仰就是对法所表现出的忠诚意识、巨大的信任和高度责任,它包含着社会对法的理性推崇,寄托着现代公民对法律的终极关怀。法制节目不论是普及法律…  相似文献   

4.
蒋朝霞 《视听界》2009,(1):110-111
电视法制节目如果仅仅是案例的报道,或者案例加上法律条文解释,而没有对人的关注,就失去了法制节目的张力和支撑。法制节目强调的知识性并不是单纯说教和灌输法律条例,而是以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去把握新闻事件,并融入电视人的情感体验和理解,关注法律背后的人物命运,将一种人文思想贯穿于节目的内容和风格之中,让观众有所震撼、感悟。  相似文献   

5.
翁猛 《东南传播》2013,(9):142-143
从法制节目的定位着手分析当下法制节目所需要的主持人的核心素质即法律素养、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深切的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6.
郭军 《新闻世界》2011,(5):12-13
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作为一名新闻媒体编辑人员,要义不容辞地凭借自己的能力,在社会成员中宣扬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宣扬人文关怀;用健康积极的新闻作品感染读者。编辑要在新闻选择上多关注"弱势群体",在新闻编辑中要尊重当事人,在版面设置上凸显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广播法制节目在热闹、红火之后,也有一些节目不知不觉地陷进了一些误区,需要我们冷静地认识和对待。误区一:人文关怀意识在追逐收听率中沉沦长期以来,“广播法制节目=案例 主持人 法律专家”已经是一个既定的节目形式。这种节目形式的最大优点就是为广大听众所习惯和熟悉,能形成稳定的收听群体和收听率。举珠江经济电台的《以案说法》为例,在15分钟的节目时间里,它以栩栩如生的形式“重组案情”,作为串连角色的主持人和作为评述角色的法律专家则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就案件所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进行一问一答,确实演了一把生动的“…  相似文献   

8.
朱颖 《新闻前哨》2013,(11):61-63
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许多媒体在报道法制新闻时开始了新闻娱乐化进程。暴力、血腥、情色、隐私等内容的着重表现充斥着人们的视野,影响了人们通过事件本身而获得的法治教育。本文认为人文关怀具有对法制新闻报道定位与定向、设置价值坐标、弘扬与升华人文精神等作用,并对法制新闻娱乐化进程中在内容、报道方式等方面存在人文关怀的缺失现象进行了总结,同时还从法制新闻工作者提高职业素养、重视法制新闻报道的选题、法制新闻写作强化公众利益关联度方面对法制新闻报道增强人文关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郭勇 《声屏世界》2011,(10):26-26
某媒体曾刊登过这样一条新闻:长沙铁路公安处破获一起特大贩卖假币案,犯罪嫌疑人被抓后交代,为躲避警方打击,团伙要求成员经常研究警方的侦破手段,央视的《今日说法》等法制节目必须看。法制节目竟然成了一种“犯罪教材”,实在让人警醒。法制节目不应该只注重案件的展示和法律的讲解,而应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当事人的个人命运。从法律的视角对案件的当事人予以关照,  相似文献   

10.
正人文关怀,是当前传播形势下新闻报道"含金量"的一个新取向。新闻实践告诉我们,通过新闻传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是媒体责任感和新闻工作者良知的一种标志。人文关怀的核心就是表现为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新闻传播讲人文关怀,就是要以受众为中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闻传播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为适应新时期普法工作的需要,丰富基层普法阵地,县级电视台也掀起了开设法制栏目的热潮。然而,由于受地域、经济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县级电视台节目质量很难与省级、市级电视台相比较、相抗衡。要做好县级电视台的法制栏目必须创新节目形态、加强人文关怀、创新和完善栏目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刘兴 《新闻前哨》2007,(6):59-60
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进一步实施,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理念越来越深入新闻人的意识之中,成为新闻传播中的一个亮点。人文关怀思想体现在电视对农节目中,就是要在节目的选题思维、采访视角、叙事方式、主持风格等方面,更多地体现人本思想和对农民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法制节目因其在传播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彰显人文关怀等方面的突出成绩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并拥有了数量可观的受众。自1985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法律与道德》节目创办,到今天的《今日说法》、《经济与法》、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法制节目不外乎几种:以案说法、庭审纪实、法律帮助等,这些样态固然主题明确、经久不衰,但同时也存在着题材受限、后知后觉的弊端,而且生硬模式化,容易让听众产生审美疲劳。如何跳出这种模式?让广播法制节目更具可听性、服务性、人文关怀?紧跟法治进程,无时无刻不把它放到中国法治进程的大背景下,这样才会使广播法制节目更有生命力。同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帮助听众实现学法、懂法的目的,给他们的生活提供法律指南。维权解难不能仅仅停留在节目中,更要延伸到节目后,以此保障广播法制节目的维权力度;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借助网络媒体的力量,实现多媒体合作,并且更多地走到听众身边去,送法上门,最大力度地体现广播法制节目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电视法制节目已经走过了20个春秋,呈现出日益繁荣的局面,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和民主建设的进程,增强了国民的法制意识。如今,中央、省、市各级电视台都在不同时段播出法制题材的节目,在优胜劣汰、大浪淘沙的自然法则作用下,法制电视人都在努力拓宽选题领域、创新表现手法来吸引观众的眼球。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让观众的眼球锁定在自己的节目时段,笔认为,在真实、客观、公正的前提下,将冰冷、刚性的法制题材融入人精神,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法制的人关怀,将是法制电视人都应关注探讨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陈卓 《新闻实践》2007,(4):57-57
法制凸现的是理智,人文彰显的则是情感。法制新闻若能渗透出人文色彩,往往会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人文关怀是法制新闻的必然要求这里所说的法制新闻,不同于  相似文献   

17.
彭蜀湘 《新闻窗》2007,(6):53-54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就是强调对“人”的关注:关注人的真实情感、人的生存发展状况以及人的命运。注重人文关怀,是时代的需要,是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法制类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欢 《新闻世界》2011,(1):37-38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善,人们法制意识逐步增强,整个社会对法律问题的关注度以及对法律知识的需求量都在不断提升。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电视法制节目对促进我国的法制建设、提升公众的法制意识作用明显。但是,法制类电视节目在其发展中又出现了很多问题,节目走入低俗化误区,背离了法制节目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宗旨。本文从...  相似文献   

19.
阚洪欣 《青年记者》2007,(12):30-31
什么是好新闻?如何选择新闻素材?衡量这两个问题的标准确实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准,就是新闻的人文价值。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一切新闻都是关于“人”的新闻。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意识与人文关怀,让新闻主动去注重人、贴近人、关心人,去尊重和关爱每一个生命个体,应成为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20.
高爽 《声屏世界》2013,(5):24-25
随着我国法制进程的推进,全国各地广播法制节目蓬勃发展。但是,现在的法制节目不外乎以案说法、庭审纪实、法律帮助等。这些样态固然主题鲜明、经久不衰,但同时也存在着题材受限、后知后觉的弊端,而且生硬模式化,容易让听众产生审美疲劳。如何跳出这种模式,让广播法制节目更具可听性、服务性、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