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不强,基础条件也比较薄弱,研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选择策略对中小企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通过对核心技术创新与非核心技术创新、高新技术创新与中间技术创新、原始技术创新与集成技术创新这3对概念的系统分析,我们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非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选择应当是非核心技术创新、中间技术创新和集成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
在论述企业技术创新与新型工业化发展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探讨技术创新与新型工业化之间的内在机理,认为企业技术创新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内涵支点和必然要求,新型工业化发展是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目标和效果集成,并提出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必须明确技术创新主体、确立技术创新目标、更新技术创新手段、制定技术创新策略,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技术创新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截止2008年全国近1200所高职院校不可避免面临着重新洗牌的激烈竞争,为此目前高职院校应通过5方面的创新,即文化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构建集成创新模型,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从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技术创新及其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是100年前的人们很难预见的,这不仅是因为技术本身日新月异,而且因为科学与技术之间以及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之间相互推动,为促进技术创新而构建的社会化创新体制也日趋完善。技术创新大致可以分成两类:原始技术创新和集成技术创新。原始技术的创新更需要合理的人才结构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撑以及宽松环境的鼓励,往往可能创造和开辟新的需求和市场;集成技术创新固然需要工程师、发明家的创新意识和动机,但主要依靠社会和市场需求的拉动。不管是哪种情况,在技术创新活动中,许多专利的拥有者都属于那…  相似文献   

5.
借鉴技术创新象限模型,构建了工程教育经验模式、技术模式、科学模式、回归模式的四象限模型,并以美国工程教育模式的演进为例,分析了每一种模式所发挥的作用及其局限性,提出了基于上述四种模式共性要素和公共区域的集成模式。中国工程教育发展阶段和模式演进的时序有别于美国,在工程教育多样性和复杂性凸显的背景下,建议高校加强模式集成与因校制宜,选择和完善适宜本校的工程教育模式,培养更多高质量的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师和技术员,更好地服务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需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韩国以"龙头企业+中小企业+高校院所"为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有效解决了其高校科技成果存在的市场导向不足,中试、集成不够两个问题,还培养了一大批产业技术创新人才。在借鉴韩国技术创新体系构建路径及做法的基础上,建设以新型研发机构为基础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共同研究、协同创新进行产学研深度融合,可为我国高校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7.
从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技术创新扩散能力、创新环境支撑能力四个方面构建黄河三角洲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给出了基于熵值法的评价模型.对以滨州、东营为主的黄河三角洲区域的技术创新能力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呈现出不断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8.
针对复杂机械产品协同设计与仿真中的模型共享与数据映射问题,提出了多学科集成建模方法,构建了融合主模型、语境模型和应用模型的多学科集成模型,研究了多学科集成建模方法中基于特征的主模型构建方法和主模型、多学科仿真语境模型、多学科仿真应用语境之间的模型映射方法,实现了基于多学科集成模型的复杂机械产品协同设计与仿真,并通过整体叶盘多学科协同设计与仿真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有企业现阶段处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的创新又势在必行。文中通过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和外部动力因素分析与研究,发现市场机制不会主动驱动这些企业去创新,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企业家创新精神、创新文化和政府推动作用。因此,围绕企业家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构建集成技术创新体系是中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成功创新的一条有效途径。最后,通过宝钢集团案例研究验证本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新兴技术产业在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发展瓶劲的问题,基于Triz创新理论,以宁波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为研究对象,系统地进行企业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的战略研究,通过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模型指导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出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能源工业技术创新的投入逐年增加,然而技术创新的产出增幅较小,提高能源工业技术创新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从能源工业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的角度,构建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DEA模型方法对能源工业各子行业2003-2011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能源工业各子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由此得到能源工业整体的技术创新效率。根据模型松弛变量的计算,分析能源工业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的改进幅度,得出调整建议:一方面加大技术获取和改造费用的投入;另一方面提高技术创新成果的经济转化效益。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当代中国大学的重要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态势和高等教育社会功能演变过程的基础上,从中国国情和高等学校科技工作的实际出发,提出技术创新是当代中国大学的重要使命的重要命题,并提出高校的技术创新应以产业发展目标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重大项目、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为载体,以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学科整合和技术集成为突破口,以国际合作交流为平台,以与其他创新主体要素联动为支撑。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几种典型的企业应用集成体系结构,分析了传统企业应用集成存在的不足,深入研究了Web Service技术在应用集成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Web Service的应用集成模型方案。该模型方案需要集成来自商业伙伴的Web服务,使用UDDI实现服务的发布和发现,基于SOAP实现系统互联,通过服务的定义、发布、发现、绑定、调用等机制实现一种松散耦合的应用集成框架。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日益复杂的工业建模数据基础上建立一个准确、稳定的软测量模型,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异构集成极端学习机(HEELM)软测量模型.采用4种不同激活函数的极端学习机和核极端学习机模型用以丰富集成模型的多样性.极限学习机的隐含层节点数通过试错法确定,并以交叉验证为准则来获得最优的核极限学习机模型参数.为了获得集成模型的最佳输出,采用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所有单个模型的输出进行集成.通过2组复杂的工业过程数据集验证了HEELM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精度.与单独ELM模型、bagging ELM集成模型、 BP和SVM模型相比,HEELM模型的预测精度提高了4.5%~8.7%,且HEELM模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产业技术创新是创新经济学与演化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只有正确地认识技术创新活动的演变规律,才能真正拥有创新所带来的巨大财富。本文参照生物学中的物种方程和量子力学中的激光光强演化方程,构建了技术创新的自组织演化模型,分析了该模型的稳定性与分岔、突变及渐变,揭示了技术创新从一种状态结构演变为另一种状态结构的自组织机制及过程。  相似文献   

16.
冰启  武新民 《上海教育》2004,(7X):51-53
目前中国工程师做的往往是某个大系统的一小部分或分支部分,很少负责整个系统的集成,在技术创新、架构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方面,他们还有一定的欠缺。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提出信息集成解决方案,分析企业信息集成的方式和层次,通过引入Web服务和语义Web技术,构建了企业应用集成的两个应用模型,即基于Web服务的EAI模型和基于语义WEB服务的EAI模型,并阐述了模型的组成结构运行机制,以满足企业应用集成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中国职工教育》2007,(2):41-41
技术创新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技术创新的定义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效益为中心.把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的研究开发、生产以及实现商业利益作为系统工程.突出强调已有科技成果的综合集成和首次商业化应用,以产品为龙头带动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规模生产能力,最终获得商业利益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价值网络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方式的关系是技术创新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网络的嵌入性视角,引入了测度价值网路结构的四个特征变量:网络中心度、网络密度、联接强度和结构洞,构建了价值网络结构与技术创新方式选择的关系模型,分析了价值网络结构对技术创新方式选择的影响.这种基于价值网络结构特征的技术创新方式选择视角能够为企业或者国家采取何种技术创新方式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