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继续解放思想是党的十七大向全国人民提出的新要求。要确保新一轮的思想解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就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的方法,把握思想解放的时代要求。首先,把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起来;其次,把坚持理论创新与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再次,把增强民主意识与增强执政党意识统一起来;最后,把树立中国特色意识与树立全球意识统一起来。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相似文献   

2.
理性思维方式和理解思维方式是统一于人之生存中不可分割也不能相互代替的两种形态,中国传统哲学在根基上可概括为理解的思维方式,而西方古典哲学则相应地可理解为理性的思维方式,并指出中国哲学只有积极地吸取西方哲学中的理性精神,才能合逻辑地发展出适合于中国现代社会的中国现代哲学新形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西方音乐研究的"中国视野"置于后殖民语境下中国学术的大背景中,借助后殖民批评话语,考察"中国视野"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与价值;阐释其超越后殖民批评思维局限的哲学基础,即"和而不同";探讨后殖民语境中西方音乐研究的发展愿景,即"不同而和",这也是"中国视野"西方音乐研究彰显出学术民族化、个性化、多元化特点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在对传统发展观创新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理性发展观,体现了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发展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发展理论、人学理论、系统论与过程论,是多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西方音乐研究的“中国视野”置于后殖民语境下中国学术的大背景中,借助后殖民批评话语,考察“中国视野”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与价值;阐释其超越后殖民批评思维局限的哲学基础,即“和而不同”;探讨后殖民语境中西方音乐研究的发展愿景,即“不同而和”,这也是“中国视野”西方音乐研究彰显出学术民族化、个性化、多元化特点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优化思维是理性的人无意识地遵守且无法逃避的潜在规律,它建立在新旧知识基于特定语境而构建的常规关系基础之上。矛盾修饰法从语形、语义和语用三方面体现了基于常规关系的优化思维,但这都是一种理想化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思想解放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进步的动力.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思想解放的历史.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下,思想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体现.正因为当代中国赋予了思想解放以特殊意义与当代价值,思想解放才真正推动了中国的解放与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的实践历程是无止境的,因此,思想解放也是永无止境的过程.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实践成果为我们继续解放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提出了更多急需破解的理论难题.这就要求我们以追求真理的勇气,释放与构建思想解放的制度空间,培育理性、宽容的文化素养,转变僵化的思维范式,以实践作为检验的唯一标准,实现思想的解放,从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推动中国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8.
韦伯官僚制理论范式的危机在于其延续了传统科技哲学思维的工具理性,要超越官僚制范式,必须从哲学方法论层面入手;而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理论为此提供了有效的语境分析基础,它以主体间性、人际间的对话、沟通、协商以及人的社会实践的认知一工具理性、道德一实践理性和审美一实践理性的有机结合为特征,超越了韦伯的官僚范式研究的主体哲学、意识哲学、命令、指挥、控制以及工具理性等为特征的单向度制度构建,建构了适合当代社会发展趋势的范式思维,为组织形态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在中西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宗教”、“哲学”具有多元丰富的内涵。在西方文化语境中,“宗教”既表述了神人关系,亦说明了人的敬神态度;在中国文化儒释道格局中,宗教具有更为复杂的多维意蕴;同时,哲学作为一种理性思维和推断,反映出人类的认知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从历史发展来看,“宗教”与“哲学”两者呈现出交融互渗、彼此共构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宗教曾是哲学的温床,而现在也仍可被视为哲学的继续,由此,展示出“宗教”与“哲学”在不同历史境遇中的价值与功能。  相似文献   

10.
在俄罗斯语言哲学史上,波捷布尼亚占据十分特殊和显赫的地位,他有关语言之本质,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民族、语言与精神之关系,以及语言的系统性和语言意义等一系列学术思想,都显现出其特有的系统性和哲学性,体现出极高的语言哲学价值。波捷布尼亚秉承颇具俄罗斯特色的“理性—经验主义”(也即“欧洲—斯拉夫主义”)哲学态度,既是对洪堡特学术思想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对后者的批判和修正,并始终以彰显和弘扬俄罗斯的民族性以及俄语的独特性为宗旨。这对我国当代语境下的哲学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解放思想的30年。目前,我们又在进行着新一轮的解放思想。本文拟就现阶段的解放思想谈谈自己的看法。文章认为,现阶段的解放思想,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破除一切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观念,就是要改革与科学发展的要求和目标不符合的体制机制,就是要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就是要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靳辉明在研究社会主义问题时,往往是从哲学的高度进行反思,提出带有哲理性的观点。如从唯物史观视角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研究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问题;从辩证法视角分析社会主义是一个发展过程,强调社会主义事业应处理好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长远奋斗目标和近期实现任务的关系;从实践观视角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实践的生成和发展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借助于路线和政策来实现等。靳辉明之所以在研究社会主义问题时能够恰当而巧妙地运用哲学思维方法,与他具有深厚的哲学功底和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3.
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解放思想的过程。在新世纪新时期,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打破原有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经济发展的认识误区,把思想解放在“时代变迁”上,建立在正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基础上,体现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谋求科学发展的实践当中,体现在锐意改革以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  相似文献   

14.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每一发展阶段都伴随着思想大解放,每一次思想大解放都促进这一理论体系的大发展.面对新时代、新情况,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形成新思路,拿出新办法,解决新问题.而在现阶段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解放思想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有着共同哲学基础,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都把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视为历史使命,是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批判的。科学批判是解放思想的内在要求,推动其向纵深发展;科学批判造就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里程碑并使马克思主义用于中国实践;科学批判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局面,使国内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并可持续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不动摇。  相似文献   

17.
“童心说”是李贽艺思想的核心,“童心说”的进步性在于道出了一切作品发端于作对生活的真切感受这条客观规律,富有幻想的自由奔放的浪漫主义色彩与不平和的情调,带有资本主义的萌芽的新特质,具有个性解放的鲜明特点,具有强烈的唯物主义色彩。它把人的思想从道学束缚下解放出来,开启了一代新思潮和学的新风尚,无论在理论上或创作上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如何看待新一轮思想解放?笔者针对这一问题,重读了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文(简称《讲话》),从解放思想仍然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如何打破习惯势力与主观偏见、如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几点看法。文中,笔者根据《讲话》精神,论述了如何从一般意义上看待思想解放,如何从特殊意义上看待新一轮思想解放-提出了新一轮解放思想,核心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决好“为谁发展、怎样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问题,着重解决制约我国当前的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从过时的条条框框、传统的发展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尽管具体问题是应解决的,但不要刻意提新一轮解放思想仅仅是为了解决某一个或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我国教育战线思想解放和改革创新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宏观上说,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面对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猛烈轰击和以“科学、民主”为核心的西方现代文化的强烈挑战,为实现“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孔子儒学教育理想的精华,使之与现代化相结合,以中西文化为基础创建中华民族新教育”的伟大目标,我国教育战线已经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两次高等教育的划时代变革。“从科举到学堂”是20世纪初我国教育战线经历的第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一次高等教育的划时代变革,促使西方大学理念在近代中国的广泛传播,为我国效法西方建立和发展近、现代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拨乱反正’到‘三个面向’”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战线经历的第二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又一次高等教育的划时代变革,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念取得了重大进展。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我国大学走上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道路。“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是21世纪初我国教育战线正在进行的第三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具有根本意义的教育变革和大学创新,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以人为本自主创新和谐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观为指导,坚持“育人是大学之本”、“科学是大学之根”和“文化是大学之魂”三位一体的大学哲学观,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以中西文化为基础创建中华民族新教育”的伟大目标,开辟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更加光辉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