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3 毫秒
1.
对体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体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应由较单一的“行政管理”向“行政管理”“经营管理”并重转变,突出体育特色;培养计划应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突出一专多能;培养过程应由“放羊型”向“引导型”转变,突出实践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钓鱼协会肖鹏主席于1993年9月在中国钓鱼协会成立十周年庆祝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垂钓事业今后应朝着“六化”、“五个转变”的方向迈进。我们感到,“五个转变”中“福利型向消费型转变”这一条尤为重要,我们江西资溪县钓协于去年已经实践了一年。事实证明,只有实现“福利型向消费型转变”(以下简称“转变”),地方钓协工作才有出路,才有活力。  相似文献   

3.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体现职业特点,着眼于学生未来的职业需要。实现四个转变:从“以技术难点为重心”向“以培养体育能力为重心”转变、从“以掌握新的运动项目为重点”向“以技术应用为重点”转变、从“大而全的运动项目”向“培养学生一技之长”转变、从“大众体育项目”向“具有未来职业特点项目”转  相似文献   

4.
潘玥 《体育世界》2011,(2):84-85
体育课堂模式的转变引发了我们的深度思考,从“放羊上山”到“赶羊下山”,从“齐步走”到“自由表演”,从“强身健体”到“体智兼备”,从“单一课堂”到“多模块教学”,这一系列的转变都透视着新课程理念已经完全渗透到中学体育课堂的阵地中来,中学体育的课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学体育课堂模式也正从传统不断走向创新。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讨论了体育的人文性和“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向“以人为本”的现代竞技体育观念转变的总体趋势。“以人为本”将会成为新世纪竞技体育的主旋律,成为竞技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必须融入“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这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要构建“以人为本”的“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就要实现从“生物体育观”向“人文体育观”的转变;实现“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科学精神”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6.
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曹卫 《体育科学》2004,24(3):67-69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讨论了体育的人文性和体育教育向“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念转变的总体趋势。“以人为本”将会成为新世纪体育教育的主旋律,成为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体育教育必须融入“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这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要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就要实现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实现“生物体育观”向“人文体育观”的转变;实现“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科学精神,,的有机整合;实现体育教育对主体性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一、深化学校体育改革须转变几个观念1、转变只注重“技术传授”,忽视“教育功能”的观念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体育教育中的“术”,而忽视了“育”在思想教育和身体教育中的特殊功能。于是把最能直接表达体育教育功能,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历史研究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张之江先生国术言论集》为史料基础,对中央国术馆时期张之江武术思想的国民意识进行考察。面对国民的身份屈辱、国民的文化自卑、国民的三病困扰,张之江积极筹建中央国术馆,希望以国术振奋民族精神,以国术实现强种救国。总结张之江国术救国实践得出:国民意识重塑需要由“重文轻武”向“文武兼济”转变,以根植勇武意识;需要由“术德失衡”向“德艺双馨”转变,以培养尚德意识;需要由“西学东渐”向“中西交融”转变,以提升主体意识;需要由“门户之见”向“破除畛域”转变,以塑造家国意识。张之江武术思想的国民意识关注国术对国民身体的锻造、思想的启迪,可以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强化国民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夯实文化自信的自觉意识,重塑德才兼备的价值意识,凝聚休戚与共的爱国意识提供历史镜鉴与价值参照。  相似文献   

9.
“学会”与“会学”虽一字之颠倒 ,却反映了不同的教育观。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学目标偏重于让学生“学会…” ,很少考虑使学生“会学…”。而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 ,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目标 ,变强调学生“学会”为注重学生“会学”。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 ,这一转变不是“一蹴而就”之事 ,需要有个认识过程、观念转变过程 ,并一直坚持不懈为之努力方能实现。体育教学只有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使学生在“会学”上下功夫 ,才能为今后的发展 ,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0.
体育治理数字化转型既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保障,也是实现国家体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在结合体育强国建设需求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对体育治理数字化转型进行理论探讨。研究认为,体育治理数字化转型可实现由“碎片化”向“整体化”的治理制度转变,由“治理技术”向“技术治理”的治理内容转变和由“静态单向”向“动态多向”的治理模式转变。然而,体育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仍面临着治理制度端的“非均衡”与“不充分”、治理内容端的“问题多变”与“范围扩大”和治理模式端的“逻辑模糊”与“价值张力”等现实问题。基于此,建议以创新数字体育治理制度为基础,强化制度适配;以厚植数字体育治理人民性为核心,强化内容适配;以调和数字体育治理“人技关系”为抓手,强化模式适配,协同推进我国体育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助力加快体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姜全传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5):607-608,611
学校体育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从注重专项技能教育转向健康教育方向发展.文章通过探讨健康教育,进一步论述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健康教育的作用以及结合体育教学,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浅谈高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接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又是终身体育中最重要的、带有决定性意义的中间环节。因此,高校体育要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更要与终身体育相接轨。结合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分析了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高校体育应当围绕素质教育,本着以人为本和终身体育的主导思想转变教学目标,改革教学诸环节——能体现终身健康价值追求的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掘体育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的态度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同时要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对体育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13.
体育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体育专业中开设双语教学课程,是现代外语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本文针对在体育专业中实施双语教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双语教学的概念、主要模式及我国的体育双语教学的现状,指出了目前在体育专业中开设双语教学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深化体育院校教育管理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化体育院校教育管理改革是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当前我国体育院校存在着培养目标较狭窄,教学内容和方法比较陈旧,办学效益不高,教学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加快我国体育院校教育管理改革步伐,在教育思想、教学观念、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管理等方面深化改革,对于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问题刍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翔 《体育科技》2001,22(2):1-4
阐明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分析研究了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从转变观念、建立制度、探索有效的培训模式和构建适宜的课程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改进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地位作用受轻视、概念界定混淆、方法体系雷同、心理问题德育化、德育问题心理化等主要误区。分析和探讨走出这些误区的对策对于推动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试论高校体育改革与终身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作为国民体育的基础,对确定终身体育思想,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依此对高校体育存在的问题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体育如何在素质教育层面走向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晋龙 《体育与科学》1999,20(4):6-7,45
本文从素质教育层面分析了学校体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体育不但是体持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智育和德育发展的重要条件,为此,作者认为应从“身”,“心”关系建立作为学校教育有机整体的体育新思想,在体育方法论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9.
试论创新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分析了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和我国现行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产业化是目前学术界热烈讨论的话题。从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产业化运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着手,结合体育院校教学的特点,对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产业化的发展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