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软科学》2014,(10):27-31
针对回收处理企业处理能力隐匿的逆向选择问题和努力水平隐匿的道德风险问题,运用激励理论研究不对称信息下政府与回收处理企业的激励契约设计过程。提出分离契约实施的前提条件,比较混同契约与分离契约的有效性,给出能获得政府正向激励的回收处理企业类型,讨论各相关因素对次优契约和努力水平的影响,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两种激励契约下处理能力变化对次优契约、努力水平及双方期望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混同契约相比,分离契约能较好实现回收处理企业的类型甄别和高效激励,有效促进回收处理企业提高努力水平。  相似文献   

2.
企业低碳减排中的低碳技术和减排努力程度属于私有信息时,政府需要甄别其碳减排的真实能力并对其减排努力实施有效的激励。针对上述问题,运用博弈论和激励机制理论,建立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并存且企业低碳技术为连续类型下的企业低碳发展的激励契约;对比分析了只存在道德风险单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并通过数值仿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双重信息不对称时,政府的期望收益减少,企业的减排努力程度降低而收益增加;政府应针对不同技术类型的企业设计差异化的契约激励模式,不但可以起到自我选择的甄别作用,还能诱导企业提高低碳努力程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清洁发展机制下碳排放总量限制的减排政策时,企业吸引投资者对减排方面的相关技术和设备的投资非常重要。由于企业和投资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投资者无法判断企业是高收益企业还是低收益企业。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号传递博弈模型,结果表明,企业用自身收益的一定比例换取投资者对新上项目的投资,对低收益企业的投资概率要大于高收益企业;在不区分企业收益情况下,进而研究了达到预期减排目标的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混同完美贝叶斯均衡策略,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契约设计及效率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平  张文彬 《资源科学》2014,36(8):1670-1678
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政策一般通过政府和农户签订委托——代理契约的形式实施,设计最优的激励契约成为后退耕还林时期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政策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研究信息对称和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不同类型农户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契约的设计问题,探讨政府与高技术农户和低技术农户之间生态补偿契约的效率问题。研究显示,政府和农户经济收益信息的不对称会使高技术农户低报自己的收益以获得信息租金,获得高于标准支付的生态补偿支付,增加契约的激励成本;而低技术农户获得低于标准支付的生态补偿支付,影响农户退耕还林的意愿,增加契约的摩擦成本。最后讨论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政策如何减少生态补偿契约效率损失的对策,提出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契约的设计应根据当地高技术农户和低技术农户的比例和生态环境产品的关注度进行权衡和选择,以减少契约效率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高管激励对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依赖于对不同激励契约进行科学动态整合。立足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在对高管创新激励机制的运行原理以及高管创新收益预期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不同生命周期内,高管薪酬激励、声誉激励和控制权激励契约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差异性,以及契约间的互补和互替关系,设计了技术创新导向下高管激励的最优动态整合方案。研究结果显示,成长期,声誉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薪酬激励与声誉激励间具有互替效应,控制权激励与声誉激励间具有互补效应;成熟期,薪酬激励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控制权激励却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薪酬激励与声誉激励之间具有互补效应;蜕变期,薪酬激励和控制权激励均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且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互补效应。  相似文献   

6.
王楠 《科技管理研究》2016,(16):236-242
以企业的实际排污量、谎报量和绿色技术创新激励程度为研究对象,分别探讨企业对环境保护持有积极态度和消极态度两种状态下,正向激励型和负向惩罚型环境政策工具对企业减排和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当企业持消极态度时,实际排污量与政府的排污税率、减排补贴水平呈负相关,并且当排污税率等于边际减排补贴时,达到最优排污平衡点,此时负向惩罚和正向激励型环境政策的效果相同;(2)当企业持积极态度时,绿色技术创新激励程度与政府的排污税率、减排补贴水平呈正相关,并且当减排补贴收益等于不同政策下创新增加成本的差额、减排节约成本的差额与税收收益三者之和时,达到最优绿色技术创新激励程度平衡点,此时负向惩罚和正向激励型环境政策的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7.
燃煤电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华  丁慧平 《资源科学》2019,41(2):326-337
作为中国环境治理思路由“谁污染谁治理”向“谁污染谁付费”转变的具体实施路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在雾霾防治等方面得到推广。针对政府如何制定切实可行政策鼓励燃煤电厂实现达标排放、燃煤电厂如何选择清洁发展路径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煤电行业烟气治理为研究对象,从绿色供应链的视角,分别构建在4种规制约束-政策激励下燃煤电厂采用自身投资运维、第三方治理2种模式的数学模型,并求解分析。结果显示:规制、激励政策同时实施能帮助燃煤电厂升级为绿色电厂;因提供较少补贴就能帮助燃煤电厂,政府更倾向根据第三方治理模式制定补贴政策;第三方治理模式还能在让燃煤电厂获得更多收益的同时,使传统环保企业转型为能够提供第三方治理的生产性服务企业而获得稳定收益,有助于“谁污染谁付费”思路在实践中的推广。最后,本文提出政府要加强环境约束政策执行、监督力度,给予精准激励政策,并出台鼓励提升环境绩效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在推动微政务信息公开发展的过程中,如何结合主体理性与非理性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激 励一直是本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方法/过程】本文考虑相关主体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基于菜单式收益共 享契约,构建了不同激励结构下的群体激励模型,并引入公平偏好,研究了公平偏好对激励效果的影响。【结果/结 论】研究表明:不具有公平偏好的情况下,通过菜单式的收益共享契约,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微政务信息公开质量 以及上级政府收益;不具有公平偏好的激励结构并不适用于具有公平偏好的激励过程;下级政府的公平偏好会对 上级政府收益产生负面影响;忽视激励结构中各激励因素的协同作用,仅对单一激励因素进行调整,难以达到较好 的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9.
安志  路瑶 《科学学研究》2019,37(4):617-624
利用苏州市1413家企业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考察了政府科技项目的分配倾向及其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并将政府不同研发支持方式的内在相互作用纳入分析框架。研究发现,政府科技项目倾向于支持那些曾获得科技认定、内部研发投入大(研发资金、研发人员)、技术基础强的企业,科技认定是政府科技项目分配的重要依据。参与政府科技项目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其平均研发强度比未参与政府科技项目的企业高出3.75个百分点。这种激励效果受到科技认定等因素的影响,在获得科技认定的企业中,政府科技项目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在未获科技认定的企业中,这种激励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个鸡尾酒配比实验,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检验了短视契约、终止契约和长期契约对实验者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短视契约和终止契约相比,长期契约下实验者的创新水平更高,主要表现为:(1)长期契约下,实验者在前10期更倾向于在非初始给定的地点经营;(2)长期契约下,前10期中三种鸡尾酒原材料分量标准差的平均值显著的高于短视契约和终止契约;(3)长期契约下,前10期酒吧收益的标准差更大,而且长期契约下酒吧的平均收益也要显著高于短视契约和终止契约.该实验说明对短期失败的容忍及对长期成功的奖励有利于激励实验者进行更多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史青春  妥筱楠 《科研管理》2017,38(8):110-116
为了分析企业支持员工的创意开发策略,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理论为基础,将创意的知识产权收益从企业剩余收益中独立出来,通过构建模型,研究了创意知识产权的不同配置对企业激励契约的影响。研究表明:(1)企业对创意者的激励强度不仅取决于创意产品的内部剩余,而且还依赖于来自创意知识产权的外部剩余。(2)创意的价值和创意特许的价值侵蚀对创意知识产权配置策略及其激励契约都会产生影响。具体来说,对于一个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创意,在企业支持开发的激励契约中,如果特许对企业的价值侵蚀不大,将创意的知识产权配置给创意者可以节约企业的激励成本;如果特许给企业带来较大的价值侵蚀,企业偏好拥有创意的知识产权以阻止特许;如果特许给企业带来的价值侵蚀非常大,则在激励契约中附加一些带有惩罚性的约束条款,将知识产权赋予创意者可能更有效。研究丰富了创意管理的相关理论成果,为我国企业制定针对创意员工的激励契约提供了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软科学》2018,(2):38-43
在Holmstrom提出的多任务代理模型基础上,考虑企业的纵向多任务特性,即不同任务之间的协同效应,将企业努力分为追求当期减排量和低碳技术进步两个维度,构建了多周期动态激励契约,并与传统的单周期静态激励契约进行了比较,最后通过数值仿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的企业低碳发展多周期动态激励契约具有明显的帕累托改进,能有效避免短期效应,有利于企业长期的低碳减排。  相似文献   

13.
水会莉  韩庆兰  杨洁辉 《科学学研究》2015,33(12):1828-1838
如何通过制度安排和内在激励促使企业加大基于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研发投入是保护环境、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的重要举措。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11-2013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政府压力与税收激励两个因素单独及共同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我们发现,披露研发投入信息的企业数量和研发投入强度逐年提高,来自国家科技政策、节能减排、能耗管理等方面的政府政策压力对企业研发活动存在促进作用,而来自污染治理方面的政府政策压力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存在挤出效应;税收政策是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重要因素,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较增值税更能促进企业研发投入;税收政策的激励效应弱于政府压力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构建基于产学研合作研发背景下,供应链各主体创新决策意愿与供应链整体创新利益的3种契约模型.研究表明,政府补贴情境下,补贴比率的区间选择决定激励效果;双向惩罚契约对产学研合作供应链决策基本无影响;收益共享契约能有效平衡供应链上下游利润分配问题的同时提高供应链整体收益.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提升的重要保障,合理运用有效的激励契约能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在产学研供应链中的价值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技术溢出与企业研发政府补贴政策的相机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技术溢出使得企业无法获得研发投入的全部收益,从而削弱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政府根据技术溢出因素制定相机的研发补贴政策可以有效地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技术溢出程度较高时政府对研发竞赛企业的研发补贴相对较高;相对于技术溢出程度较高的卡特尔式研发合作,技术溢出程度较低的竞争性研发合作需要更多的政府补贴。  相似文献   

16.
对于技术标准化活动这一异质性主体之间复杂利益关系动态演变过程,随着标准组织在其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有必要将标准组织作为博弈主体,深入探讨企业、标准组织和政府三者利益互动关系的影响,研究推进技术标准化的有效策略。为此构建三方策略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别从企业投入技术标准化的成本、收益,标准组织意愿的高、低,政府不同激励模式等方面分析其对系统演化过程的影响,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仿真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标准组织及政府在技术标准化系统中达到演化稳定点的策略组合为{投入,高意愿,不激励},企业与标准组织的策略选择对系统演化具有重要影响。其中,企业投入技术标准化的收益、成本和不投入技术标准化的收益、损失均显著影响企业和政府的演化结果,但对标准组织策略影响相对较小;政府补贴在技术标准化初期的作用效果最佳,企业积极投入更能促使标准组织参与技术标准化活动,有利于提高系统稳定速率。据此,提出应多措并举提高企业对技术标准的投入意愿,并通过给予技术标准相关的开发项目调动标准组织的参与意愿。  相似文献   

17.
在碳排放背景下,考虑第三方回收服务水平,构建了零售商驱动的第三方回收低碳闭环供应链模型,分析研究了制造商碳减排能力、产品减排率敏感系数、政府碳减排技术补贴政策、政府碳税政策、回收便捷敏感系数对闭环供应链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①制造商碳减排率和政府碳减排技术补贴的提升能够降低影子制造成本和零售价,提高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碳税作用与之相反.②产品减排率敏感系数的增加会抬高零售价、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提高企业碳减排的积极性与主动性.③回收便捷敏感系数的增大会降低废旧产品的回收价格,提升第三方回收服务水平,提高回收量,提高制造商和第三方回收商的利润.最后以低碳闭环供应链集中决策模型为标杆,设计"收益共享+费用共担"契约实现闭环供应链的协调.  相似文献   

18.
《软科学》2018,(2):50-54
基于碳限额交易机制,构建碳排放依赖型制造商、低碳服务提供商和第三方金融机构分别作为减排投资主体的嵌入式低碳服务供应链模型,研究不同主体投资对制造商的产量决策、低碳服务项目减排效率及供应链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依赖型企业作为减排投资主体更有利于减排效率的提升以及收益的增加;运用两部制费用契约能够协调制造商投资时的嵌入式低碳服务供应链,实现帕累托改进。最后分析关键参数对最优决策和收益的影响,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技术差距是影响企业产品创新的重要因素。在市场未完全覆盖条件下,构建了纵向差异化的两阶段双寡头博弈模型,分析技术差距对竞争均衡时企业的利润、市场份额、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并考察在不同竞争类型下企业的策略选择和政府制定政策的差异。研究表明:高(低)质量企业为提高利润水平有加大研发投入从而扩大(缩小)技术差距的激励;政府出于对社会福利的考虑,在Bertrand竞争时倾向于限制技术差距,而在Cournot竞争时则鼓励技术差距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从双边道德风险的角度,运用委托代理理论,研究风险投资机构与风险企业之间的最优契约。在传统的股权契约的基础上,引入风险投资家的违约补偿金,增加了风险投资家作为委托人的违约成本,降低了其违约倾向,既规避了风险投资机构逃避为风险企业追加投资的委托人道德风险,同时也降低了风险企业无效运用投资的代理人道德风险。进一步分析了市场行情对契约的影响,市场行情不好时风险投资家会提高对风险企业家的激励,并要求其承担更多风险,这为经济危机环境下风险投资的初始契约设计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