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冬冬  张婷  杨晶玉 《软科学》2020,34(2):14-20
通过构建混合寡头和私有寡头市场下的企业绿色技术授权博弈模型,研究了市场结构及所有权性质对企业最优绿色技术授权策略的影响,讨论了绿色技术授权的环境、经济及社会福利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市场结构和所有权性质并不影响企业绿色技术授权策略,最优的绿色技术授权收费模式为固定费用,且企业与社会最优的绿色技术授权收费模式一致。市场结构及企业所有权性质影响最优固定费用,混合寡头市场下民营企业为专利持有方时,最优的固定费用大于国有企业为专利持有方时及私有寡头市场下的最优固定费用。当企业排污成本较大时,相比无授权情形,对企业进行固定费用技术授权不仅能够提高环境质量,还能够提高市场中企业整体利润和社会福利水平,从而能够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助异质品双寡头Stackelberg竞争模型,在国际贸易背景下考察进口国关税对外国企业授权策略选择及进口国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技术授权能否发生与授权方式、关税水平和技术创新程度有关。固定收费方式下,只有关税水平较高或技术创新程度较高时,技术授权才会发生;特许权收费和双重收费方式都增加了技术拥有企业利润,且双重收费方式可以实现技术拥有企业利润最大化。当技术创新程度较高或关税水平较高时,无论哪种授权方式都可能损害进口国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3.
夏西强  阮俊虎  曹裕 《科研管理》2020,41(7):169-180
在知识产权保护下,原始制造商为获得再制造带来的收益和降低再制造市场竞争优势,针对再制造会采取授权再制造模式。同时,政府为促进再制造产业发展和消费者购买再制造产品,对再制造商采取补贴策略。为分析知识产权保护下政府补贴对再制造影响,本文基于授权再制造构建两周期政府通过补贴参与下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博弈模型,分析政府补贴对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纳什均衡最优解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表明:政府采取补贴时,再制造商为满足市场需求和获取更多的补贴,会努力回收废旧产品,使废旧产品回收数量大于政府不采取补贴时废旧产品回收数量,最终使废旧产品收率变大;政府补贴时,政府补贴可以弥补部分再制造商生产成本,这时,再制造商会采取"薄利多销"策略来提高消费者购买再制造产品,进而增加再制造产品销售量,但是,原始制造可以通过授权再制造获得再制造带来收益,也即原始制造商可以通过授权再制造弥补新产品因市场竞争导致新产品收益减少,最终使原始制造商收益不仅没有变小,还大于市场上无再制造时收益;无论是再制造产品或新产品,其销售量增加都会使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增加,因此,政府采取补贴政策时,要综合考虑单位再制造对环境影响降低量,因为,当单位再制造产品对环境造成影响减少较低时,政府补贴会使两种产品对环境影响总和变大;政府补贴降低消费者购买再制造产品成本,最终使消费者获得的剩余变大。  相似文献   

4.
环境政策工具对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激励程度,是评估环境政策工具的重要标准。但是以往文献主要针对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大企业的技术创新激励效果进行研究,忽略了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绝大部分,因此对中小企业进行相关研究非常必要;同时以往文献也没有对企业的清洁工艺和末端治理技术做出明确区分,而这两种技术创新对企业的作用机制是不同的。有鉴于此,本文从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中小企业出发,将环境技术创新严格区分为清洁工艺和末端治理技术,并通过构建企业利润变化模型和社会福利函数,得出了排放标准、排污费、补贴和排污许可证价格的临界值,以及社会福利最大化条件下的最优水平;同时,本文还为企业在四种环境政策工具下灵活选择技术创新方式进行了区分与比较;最后本文对四种环境政策工具的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做出了排序。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政府选择环境政策工具提供政策建议,同时能够为中小企业在不同的环境政策工具下灵活选择环境技术创新方式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数字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政府政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研究了盗版对数字产品企业的定价、企业利润及创新动力的影响,通过构建Hotelling模型得出:在不考虑网络效应的条件下,当市场上存在单个垄断商时,政府应采取最严厉的保护政策;然而当市场上存在双寡头企业竞争时,盗版在一定条件下能够降低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增加企业的利润和创新动力,并且使社会福利增加,此时政府应采取较宽松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綦勇  侯泽敏 《科研管理》2016,37(5):132-140
本文借助异质品双寡头Stackelberg竞争模型,在非完全自由贸易的背景下,考虑进口国关税和产品异质性对外国企业技术授权策略的选择以及技术授权对进口国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1)固定收费方式下,只有在关税水平较高或技术创新程度较大时,市场机制才能促使技术授权发生;(2)特许权收费方式和双重收费方式都可以增加技术拥有企业的利润,但双重收费方式能够实现其利润的最大化;(3)无论以哪种方式进行技术授权,总可能损害进口国的社会福利;当技术创新程度较高或关税水平较大时,技术授权会损害进口国的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7.
在由两个制造商(一个是研发型制造商,另一个是非研发型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构成的“二对一”结构的供应链中,考虑横向技术溢出效应,构建了技术不授权和技术授权(包括单位产量授权和固定费用授权)模型,给出了研发型制造商最优的技术授权策略,分析了技术溢出程度和产品替代性对模型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1)研发型制造商的最优技术授权策略和最优授权值主要取决于产品替代性和技术溢出程度。(2)在单位产量授权(固定费用授权)策略下,零售商的利润总是小于(大于)技术不授权策略下。(3)当产品替代性较小(较大)时,单位产量授权策略下的供应链利润总是大于(小于)技术不授权策略下;无论产品替代性如何,固定费用授权策略下的供应链利润总是大于技术不授权策略下。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与自主知识产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一个有效方式,是企业建立其核心竞争力所要经历的重要途径;自主知识产权是中国加入WT0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一道有力屏障,它实质上是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的一个升华。自主知识产权通过合法的方式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成果进行保护,使企业更具竞争力。文章通过对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的论述以及产学研创新过程中诸要素的分析细化了产学研合作创新与自主知识产权的关系。从而确立了,通过整合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核心技术系统,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将政府竞争政策与技术创新努力水平引入光伏产业供应链的利润博弈模型中,建立两种不同情形下的供应链利润模型,研究政府竞争政策与制造商技术创新努力水平对各制造商利润以及供应链整体利润的影响。构建竞争情形与合作情形下的利润模型,并实证分析竞争与合作两种情形下政府竞争政策与制造商技术创新努力水平对供应链利润最优的影响。研究表明:(1)政府竞争政策有利于推动制造商利润的增加;(2)技术创新努力水平的提升可以较快增加制造商利润;(3)与合作情形相比,竞争情形下各制造商的利润及整个供应链总利润更高。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8,(1)
构建政府、企业、学研机构间的生态技术合作创新博弈模型,重点考察合作创新过程中各博弈方决策的演化机理与影响因素;引入Lotka-Voltrra模型,探究竞争系数、政府行为对其合作创新成果扩散的具体影响,运用Matlab进行仿真模拟。研究发现,生态合作创新的超额收益、竞争系数分别是产学研生态合作创新决策与成果扩散状态的决定因素,政府规制则间接促进双方选择生态合作创新,提升创新扩散效率;政府高额征收污染税,适度给予生态合作创新补偿激励,能有效调节产学研双方的利益分配,促进实现"帕累托最优"均衡;政府规制下"强污染惩处,适度环保宣传"的政策组合,对产学研生态合作创新成果扩散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软科学》2014,(8):75-79
应用有限理性及不完全信息下演化博弈原理,分析了基于品牌价值提升的产学研合作各方博弈主体的收益情况及产学研合作策略渐进稳定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现实条件下,政府对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激励是企业与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博弈趋向于合作均衡状态收敛的主要诱因,激励力度越大,各方机会损失越小,向合作均衡收敛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2.
通过界定垄断阶段和双寡头竞争阶段,在市场未完全覆盖条件下,构建纵向差异化下产品创新企业序贯进入的博弈模型,分析产品的差异化对企业利润、博弈均衡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产品差异化的不同区间分别对应4种不同的均衡;企业可预判与对手的产品差异化水平从而选择均衡利润;社会福利在可行区间上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政府可根据最优的差异化水平制定相应的专利制度,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合作博弈和厂商模型,研究了政府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利益分配机制.首先,分析了不同信息结构下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行为,讨论了双方的策略和社会福利;然后,将信息不对称下福利损失看作双方的信息租金进行二次利益分配,首次建立了政府主导的具有双边激励效应产学研利益分配机制.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下科研机构的投入水平低于最优投入水平,具有双边激励效应的分配机制不仅兼顾了企业和科研机构双方的利益、发挥了政府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中的引导作用,也提升了社会整体福利,有效缓解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低效率.  相似文献   

14.
吴勇  陈通 《软科学》2011,25(6):25-27
针对企业创新过程中存在的合作与非合作研发并行的情形,构建一个三阶段博弈模型,分析政府补贴方式对并行研发模式下均衡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政府仅对合作研发补贴和仅对非合作研发补贴时研发投入、产量、利润、补贴率和社会福利,发现政府对非合作研发补贴情形下的产量、利润和社会福利更高,而相应的补贴率则更低,表明政府对非合作研发补贴的绩效更高。  相似文献   

15.
知识产权保护宽度是激励创新企业开展研发投资的主要政策工具,它通过影响知识产权的盈利能力与获取成本,作用于研发企业和受让企业之间的知识产权交易。构建一个两企业、能力非对称的多阶段博弈模型,进行一般均衡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在研发企业的投资支出达到一定规模后,增加保护宽度,才能提高企业收益,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资。在既定研发投资下,保护宽度的边际增加将提高技术转让成本,降低受让企业收益和社会福利水平;这一负面效果只有在实现研发投资扩张效应后,才能减缓。因此在增加保护宽度的同时,需要引入辅助措施,如对企业的研发投资采取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间知识产权交易等加以协调。  相似文献   

16.
技术差距是影响企业产品创新的重要因素。在市场未完全覆盖条件下,构建了纵向差异化的两阶段双寡头博弈模型,分析技术差距对竞争均衡时企业的利润、市场份额、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并考察在不同竞争类型下企业的策略选择和政府制定政策的差异。研究表明:高(低)质量企业为提高利润水平有加大研发投入从而扩大(缩小)技术差距的激励;政府出于对社会福利的考虑,在Bertrand竞争时倾向于限制技术差距,而在Cournot竞争时则鼓励技术差距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产品质量提高型创新视角,将技术溢出水平、产品水平差异与垂直质量差异等因素一起纳入分析框架,构建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探讨了不同研发模式下企业研发投入决策和政府最优补贴政策。结果显示:政府补贴有利于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与社会福利水平,不会产生"挤出效应";技术溢出水平与产品差异化程度均对不同研发模式下政府最优补贴强度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在政府最优补贴强度下,研发竞争与研发合作模式中企业的研发投入、产品质量及社会福利水平是相同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利润最大化的研发模式。算例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此,企业自身应加强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竞争力,而政府则应针对不同的研发创新模式与产业周期特征制定合理的补贴强度区间,同时应加强企业补贴资格审查制度建设,提高创新激励效率。  相似文献   

18.
创新关注点前移催生了激励范式转变的需求,在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过程中简单依赖财税政策支持可能造成激励不足和公共资源扭曲。本文利用2004—2018年我国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ICT)的相关数据,基于负二项回归重点探讨了不同财税激励政策影响下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与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关系变化。实证结果表明: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有助于企业实现突破式创新;企业获得的研发补助与税收优惠分别对此过程产生了促进和抑制作用;财税政策组合的合理配置能够触发彼此间的激励协同效应,即在研发补助强度适中的前提下,税收优惠能够转而增强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与企业突破式创新之间的正向关系。研究结论丰富了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的相关激励理论,也为政府合理利用财税政策保障相关基础研究合作进程提供了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冬冬  杨晶玉 《科学学研究》2015,33(10):1504-1510
通过两阶段博弈模型构建,文章研究了排污权交易条件下的最优减排研发补贴政策,分析了减排研发补贴政策对污染物减排、企业利润及社会福利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讨论了减排研发补贴与排污税政策搭配使用的效果。结论表明:首先,当排污权的市场交易价格小于某一阈值时,政府应对企业的减排研发进行适当补贴;当交易价格等于或超过该阈值时,政府不提供补贴或对企业的减排研发进行征税。其次,排污权交易条件下,减排研发补贴政策具有较好的减排效果,并且能够提高企业的利润和社会福利水平。最后,政府选择合适的排污税与研发补贴搭配使用不仅能激活排污权交易市场,还能使得研发补贴政策的利润和社会福利效果最优,从而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际产学研合作中的政府作用及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若愚  罗利 《软科学》1998,(1):8-10,17
国际产学研合作中的政府作用及政策四川联合大学管理工程系鲁若愚罗利杨刚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大学与研究机构在技术创新领域所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研究表明,国际产学研合作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两方面压力所致:一是国际经济技术竞争不断加剧;二是企业自身资源,尤其是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