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定价:118.00元(包括邮费)内容简介《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3)是以中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主题的综合性、连续性的年度研究报告。本报告(2013)以区域创新体系理论为指导,通过"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多年形成的评价方法,利用大量的研究统计数据,权威性、综合性、动态地给出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创新能力排名和各项创新能力分析,为地方政府了解本地区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本报告在历年报告的基础上,推出了以包括性创新为主题的研究报告。报告建立了一个包容性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了政府在推动包容性创新方面的作用,企业推进包容性创新的实践,评估了高校面  相似文献   

2.
正一、强区试点建设的目标与思路(一)建设目标深入实施国家和自治区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推动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加强创新管理和服务,实行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和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优势产业强化地位、特色产  相似文献   

3.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对中国27个省(市、自治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006~2009年的经营效率进行总体分析与评价,并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其效率变动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各省(市、自治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存在区域间的显著差异;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整体经营效率呈现改进趋势;各省(市、自治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能显著提升经营效率;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技术效率变动和技术变动呈反向趋势。结合各省(市、自治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综合技术效率和Malmquist指数的分析,提出各省(市、自治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效率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省部科技合作是指中央各部门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为了有效执行科技政策所形成的互动合作机制,一般通过签订政府间协议、成立联合机构、召开联席会议等形式,建立省部之间稳定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关系。其兴起具有理论和实践背景。省部科技合作实质上是一种中央与地方府际科技合作。它的产生对于我国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整合科技资源,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区域创新体系,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方政府关于高层次人才引进的资金补助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引进相关政策文件,对各省、市、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资金补助政策进行系统分析比较,将其按待遇水平特点划分为四个档次;同时总结各省、市、自治区有关人才引进资金补助政策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并为地方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创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创新的发展现状,结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用人单位等合作主体的特征,探讨目前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创新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协作过程方面存在成效不足、成果转化率偏低、企业缺乏动力、政府支持不够等问题;保障机制方面存在法律不健全、目标和利益不一致等问题;主体差异方面存在能力和结构不匹配、诉求相互冲突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采用2006-2017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首先利用熵权法,对各省区10年来的区域创新能力做了模糊综合评价,计算得出具体评价指数。之后基于不同要素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要素间的空间流动可能对这种影响形成干预,设计了计量模型,研究发现:(1)劳动力聚集、社会资本聚集、信息技术聚集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自然资源聚集程度越高,反而不利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塑造。(2)以目标区域为轴心的劳动力、社会资本省际流动越活跃,则劳动力聚集和社会资本聚集对区域创新影响的正向效应越显著;以目标区域为轴心的信息技术省际流动越活跃,反而会抑制信息技术聚集对区域创新的正向影响;自然资源的省际流动干涉效应则存在较大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正>定价:118.00元本报告以区域创新体系理论为指导,通过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多年形成的评价方法,利用大量的研究统计数据,权威、综合、动态地给出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创新能力排名和各项创新能力分析,为地方政府、研究者和社会各界了解本地区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科技人力资源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载体受到更多重视。科技人力资源在创新活动中分为2类,以企业为代表的全面开发型与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代表的专职研究型,两类是否对科技创新绩效都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大小如何,决定着科技创新资源与政策资源的分配有效性。对中国除西藏外30个省市自治区2011—2014年的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力资源数量对科技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显著;(2)企业对科技创新绩效的促进主要体现在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中;(3)科技创新绩效是"博采众长"的结果,而非仅依靠少数优秀研究人员;(4)政策引导对经济发达水平的区域具有正向作用。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扩大科研人员队伍,加强高校和机构的队伍建设;(2)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3)重视基层创新能力,激发"万众创新"的积极性;(4)适应各省发展特点,优化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5-2014年全国30个省市(剔除新疆)的面板数据,利用分布滞后模型和D-G生产函数,对各省的企业创新人才孵化效率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创新人才孵化的人力投入,存在4年的滞后期;2企业创新人才孵化的"杠杆作用"较为明显,较少的创新人才孵化投入能够带来明显的效益产出;3东部地区的省(市)企业创新人才孵化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1.
政府作为集群升级的重要行为主体,推进集群升级主要通过集群政策来实现。地方政府集群升级政策对于推进集群升级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但也存在集群升级目标不明晰、集群升级参与力量考虑不周等问题。地方政府应当完善集群升级政策支持体系,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和创新。主要包括推进集群创新网络重构与协同升级体系建设、构建区域层面的超集群学习机制和异地转移机制、强化集群升级公共服务平台支撑、创新集群升级的地方治理制度和加强集群升级政策的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ITRI)科技成果转化中技术选择、技术开发、技术应用三个部分的剖析,总结了ITRI科技成果转化率高的主要原因,认为政府的积极扶持、清晰的目标定位、开放式创新的思维、坚持公益性导向是其主要经验特色。相比较而言,大陆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存在一些问题,ITRI运作模式和经验值得借鉴,推动工研院建设的机制设计对新兴产业发展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当前时代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基于专创融合理论的高校工作坊满足了信息时代下对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前行成为内驱动力,也是新文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载体。但高校在构建专创融合工作坊过程中存在认识不足、目标制定和实施过程的"两张皮"以及考核机制的僵化,为此需要构建"产教研创"一体的生态链,培育一批双创型师资队伍,创新考核机制,从而进一步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层融合,培育高质量的复合型应用型本科人才。  相似文献   

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科委),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国务院有关部委科技司,各行业协会,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发挥科技工作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围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总体目标,落实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中国科协等四部委《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的精神,科学技术部定于2008年5月15日起,面向全社会开展"10000个技术难题"征集活动。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西藏自治区根据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和西藏自治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完善区域科技(科研)创新体系建设,根据学科发展的前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本文从西藏实际出发,从西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规划、研究团队、经费保证、成果产出及整个平台建设的运行管理的现状分析,试图诠释制约其发展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未来的管理建设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作为高技术制造业的延伸和现代服务业的高端环节,高技术服务业对于扩大内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测度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区域发展水平,从基础条件、产业结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4个维度,构建包含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子,并利用基于加权马氏距离改进的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尤其在产业规模、基础条件与创新环境方面差异明显。据此,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我国港澳台地区)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划分为4个梯队,并分别从政府、各梯队区域内和区域间3个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存在着复杂性和特殊性。以张家港市氢能产业为案例,基于实地调研和访谈资料,对新兴产业创新网络的联系形式、空间尺度与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为:氢能产业创新网络总体呈中心型和非中心型网络相结合的空间形态。创新网络中正式联系和非正式联系的产生均受路径依赖影响,且可以相互转化和促进。不同尺度创新网络的形成机制存在差异,本地尺度上主要机制是地理和社会临近,国内尺度上是认知、组织、制度和社会临近,而全球尺度上是认知、组织与社会临近。中国国内尺度跨区域创新联系的路径创造存在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和市场主导的"自下而上"两种方式,地方政府与大学及科研院所间存在着组织和制度临近,促进了创新网络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各地区高技术产业近6年的创新效率,发现其整体创新效率水平较高,各省(市)之间的差距较大。利用Malmquist指数对创新效率进行动态分析,发现除云南外,各省(市)在最近6年TFP增长率都大于1,且技术进步是推动创新效率增长的主要动力。建立基于面板数据的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政府资金支出、企业规模、所有制、外商直接投资等4个因素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有显著影响。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网络主体间联系不紧密,东部地区网络主体间联系好于西部和中部。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创新系统:概念、功能与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 引言为了实现本地区和整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当前都在努力实施"科教兴省(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然而,不同地区实施这两个战略的效果却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固然很多且很复杂,但区域创新系统(体系)的结构形式、功能水平和运行状况,即区域创新系统的质量、效率与效益,无疑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而区域创新系统是一个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社会技术经济系统,具体地说,它是指在特定的经济区域内,各种与创新相联系的主体要素(创新的机构与组织)、非主体要素(创新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以及协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制度和政策网络,因而其运行机制也是很复杂的.因此,深入研究区域创新系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与创新创业主体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政府扶持创新创业资源难以有效配置的问题,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功能定位和作用机制,认为该赛事能够通过信息传递、信息甄别、信息披露、信息传播等作用机制推动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精准识别创新创业优质项目、优秀企业和高端人才;并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