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学生生涯发展辅导构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小学生生涯发展辅导是以学生的内在品质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关联为基础的,旨在促进学生生涯成熟的一种综合教育计划,具体任务是协助学生在自我探索中,增进自我了解,形成自我发展意识;在生涯探索中,了解工作世界,形成职业价值观和劳动态度;在生涯准备与规划中,掌握职业知识,明了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的关系,形成生涯规划和生涯决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生涯指导是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期望得到加强的教育内容。生涯指导主要通过系列课程和活动等服务,帮助学生探寻适合自己的生涯奋斗方向,掌握能够实现生涯目标的程序与方法。具体到高中阶段,就是通过自我探索、职业探索和整合分析,做好升学定向和升学准备,做好职业定向和就业准备。在以学生发展指导的视角进行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有效开展高中生生涯指导的经验:要有课程保障、成长性辅导、生涯档案,在学校开展多元活动服务的同时,加强学科渗透,全校协同合作,合理利用一切资源,注重学生生涯应变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以认同理念为指导,从唤起学生自我认同出发,积极帮助学生形成职业认同,进而促进学生建立生涯认同,探索出一套职业发展教育的"三步认同"模式:唤起自我认同,建立职业认同,探索生涯认同.这一模式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体现了学生工作中的服务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志向,并引入多种力量共同参与其中,可以为中国高校学生的职业发展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部《高考招生改革方案》的公布,《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和《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实施办法》正式出台,不少学校已经开展了生涯教育探索.《浙江省教育厅关于适应高考招生改革变化 统筹安排普通高中课程教学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学业规划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指导学生根据兴趣特长和学习能力,理性选择修习课程,确定修习层次及进度."同时《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意见》指出:"为贯彻选择性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全面推进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加强对普通高中学生的心理、学业、职业指导."从教育部到教育厅的各类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传递出的信息就是引导高中生进行自主选择,这就为他们自主地规划创造了条件.基于我校生涯教育诸多要素的分析,本文就我校生涯教育的定位、实施途径、生涯课程体系、生涯导师、生涯资源建设等问题进行探索和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5.
王艳翠  孙晶 《天津教育》2020,(3):131-132
高考改革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挑战,同时也为高中生涯教育的深入开展创造了新机遇。普通高中开展生涯教育工作有诸多路径,其中生涯教育主题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增强体验和培养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其生涯探索与自我规划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6.
《中学教育》2018,(1):47-55
幼儿生涯发展教育的目标是以"生涯启蒙"为核心,为幼儿铺好生涯发展的第一块基石。内容至少包括三个主题:自我观念与生涯意识的启蒙,社会职业与工作世界的初步探索,工作价值观和人生理想的启迪;实施方面应与幼儿园其他课程"一体化"设计、整体推进。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幼儿生涯发展教育的建议:加强基础研究,发挥幼儿园专业优势,开发高质量课程;培养和激发家庭的生涯发展指导能力;构建政府主导、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76):177-178
本研究采取方便取样的原则,选取树德中学高二年级11个班(47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涯发展任务量表》进行团体施测,探索高二学生生涯发展现状。基于校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涯发展理论,开发适合本校高中生的生涯教育模式和生涯教育内容。从生涯教育领导机制、个体差异、实践经验探讨生涯教育策略,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试论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与大学生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涯教育是高等学校以"生"为本,关注大学生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以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为核心,介绍了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联系大学生的发展任务,对当前的生涯教育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对高等学校应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生涯观念,如何有效地进行生涯探索、开展全面的生涯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正>一、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现状(一)地域特点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北京、上海、江苏生涯教育起步较早,生涯教育各方面的发展也相对成熟。在新高考政策的推进下,国内各省份大多数中学已经开始进行生涯教育,部分中学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完善的生涯教育体系。一些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来推进或指导中小学生涯教育工作的开展,如:2012年12月上海颁布《上海市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十二五"行动计划》;2015年3月,重庆市出台《中小学生生  相似文献   

10.
生涯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学校、个人的全面关注,人们普遍寄希望于通过生涯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生涯规划能力,让学生从人生发展角度思考当前的学习生活。然而,如何构建生涯教育体系为学校和老师广为关注。“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生涯教育模式,从生涯启蒙、生涯探索、生涯决策三个角度全方位开展生涯教育,成为符合生涯教育规律的生涯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生涯教育关注人的终身发展。传统高中生涯教育主要为选科与升学做准备,容易出现教育力量薄弱、实施途径单一、偏重学科选择、过于信奉测验等偏差,生涯教育效果不显著。针对这一状况,长沙市雅礼中学构建学校、家庭、高校、社会“四位一体”生涯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学阶段是学生凸显不同个性和才能并开展生涯探索的关键期,将学校生涯教育发展重点放在中学阶段已是各国的普遍趋势。为建立健全英国中学生涯教育体系、重新确立职业技术教育应有地位、发挥生涯指导促进社会公平功能,英国政府将盖茨比基准列为中学阶段学生涯教育法定基准,采取颁布生涯教育总体指导框架、确定专人负责指导框架实施、助力学校系统开展生涯教育、构建个性化动态“学生画像”等策略。这些举措使盖茨比基准在中学得到顺利落实、促进学生做好更充分的生涯准备、促使学生获得更优异的学业表现。英国加强中学阶段生涯教育路径,无不体现出“多方协同、合力推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新高考改革实施以来,中小学生涯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中小学生涯教育与德育的融合十分必要,在引导学生向内探索、向外探索以及作生涯决策时有机融入理想信念、中国梦、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时代特征、国情等德育内容。这可以确保生涯教育的方向性、增强生涯教育的教育性和提升生涯教育的可持续性,缓解当前中小学生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虚热”现象,以促使生涯教育在中小学校园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新形势下,文章尝试以生涯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将就业教育工作与学生生涯发展相结合,将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纳入学生培养五年的全部环节之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在开展生涯教育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创新生涯教育工作模式,对生涯教育课程内容进行游园化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涯意识唤醒、自我探索、外部探索、生涯决策和生涯行动与管理。学校在学生的实践体验中进行课程教学效果的检验与衔接,让学生在快乐中触摸生涯,提高了生涯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开展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广西壮族自治区202所普通高中的校级领导或生涯教育工作负责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高中生涯教育主要存在生涯教育制度缺失及落实不够、生涯教育课程设置空缺、生涯教育专业师资配备不足、生涯教育开展路径相对单一等问题。教育部门及学校应努力推进高中生涯教育的总体发展、规范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生涯教育专业师资队伍、拓宽生涯教育开展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随着学生选择权的增大,越来越需要学生提前熟悉选科和未来专业发展的方向。基于开展生涯教育的政策背景、学生需求、理论基础和学校理念,学校对高中生涯教育校本课程进行探索,从生涯启航、生涯探秘、掌握生涯和生涯自信四个维度开发与实施生涯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新高考改革强化了对高中生开展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鉴于高中阶段学生所处的生涯发展阶段以及“乌卡时代(VUCA)”的特点,结合学校“知行合一·体验内生”的德育理念,依托于库伯的经验学习圈理论,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以“知·行·省”生涯教育模式来落实整体课程结构和活动组织流程,旨在提升学生的生涯适应力。三年的教育实践和评估结果显示,“知·行·省”生涯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生涯适应力。  相似文献   

19.
生涯适应力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生涯建构理论的兴起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它是指个体对于可预测的生涯任务、所参与的生涯角色与面对生涯变化或不可预测的生涯问题的准备程度与应对能力。本文分析了生涯适应力概念的现实意义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力求通过开展基于生涯适应力提升的教育与培训活动帮助青少年在制定生涯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形成富有弹性的策略和保障性措施,应对各种生涯变迁与生涯困境,同时进一步促进青少年对自我生涯发展的客观认识与积极反思。  相似文献   

20.
学校的主题班会课聚焦于学生发展的共性需求,着重从生涯教育现状和学校调查问卷中分析小学期间生涯教育与发展方面的不足。从实践层面以班会课为切入点,以深圳S小学实施的积极教育为背景,对基于生涯教育主题的班会课建设进行一些改进和实践,其主要呈现为"自我察觉、生涯察觉、生涯探索与规划"三个层次的生涯发展能力指标为导向的递进发展模式。通过主题式班会课,以期在观念上端正学生对生涯教育的认知,在情感上深化学生对生涯教育的感知,在精神上初步培养学生的生涯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