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人做嫁衣”——这是对编辑工作形象的描绘,也是对编辑默默奉献精神的称赞。“嫁衣”做得怎样,新娘体会最深。笔者的许多朋友是骨干通讯员,聚到一起的话题,常常离不了“嫁衣”。有的对某一处改得好,赞不绝口;对编辑的感谢、钦佩之情溢于言表。也有不少是对“嫁衣”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江苏新华日报对兴“短”文、刹“长”风作出具体规定,其主要内容有三条,被群众称之为砍向“长”风的三斧头。这次新华日报为刹“长”风抡起的三斧头有三个特点:一是兴“短”措施具体,可行性强。要闻版每日刊出稿件要求达到20篇以上。每篇见报消息不超过600字,通讯不超过1200字。二、三版的信息性专栏用稿每篇控制在200字以内,各个专版每期要有一定数量的每篇200字以内的信息性短稿;回忆文章之类的长篇特稿每月只发一篇。二是对超标准的长稿子规定了严格的审批手续。要闻版的见报消息超过600字的须经分管副总编辑与值班副总编辑会签,上限只能是800字;1500字以上的通讯上一版,须经分管副总编辑与值班副总编辑会签  相似文献   

3.
近来听到一些反映:“出版社的编辑部审稿太严了”。“编辑改作家的稿子,权力太大了”。“编辑就是不能改我的稿子,文责自负嘛”。这些意见传到编辑的耳朵里,有的编辑感到惶惑了。处理稿件时生怕得罪人,审稿还要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文责自负”并不排斥编辑对作者原稿进行鉴别和判断,提出审稿意见,以致进行修改加工。出版社的编辑部是组织和接受作家原稿从事书籍生产的部门。编辑部进行审稿工作,如同工厂生产产品时对原料进行鉴别和加工一样,是一件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4.
时评的写法     
杨军 《新闻记者》2003,(5):42-42
因为爱写时评,就与编辑有了些联系。有的稿子没改,发了;有的稿子遵照编辑的意见改了改,也发了;还有的稿子没改也没发;更有的稿子遵照编辑的意见改了又改,还是没发出来。时间久了,与编辑交流多了,渐渐就摸索出了写时评的“经验”。现不揣冒昧,总结如下,请教于方家。经验一:写时评要看地域。时评大抵是抨击时弊、激浊扬清的,所以写时就要选准地点、看准方向。如在本地的媒体上只能抨击外地的时弊,实在忍不住要抨击本地的时弊,一定要投给外地的媒体。如果不留神投给了本地的媒体,而那编辑又与你关系“铁”得不一般,乍着胆子给你发了出来。你想…  相似文献   

5.
短长谈     
人民日报工商版自开辟《市场随笔》专栏以来,已发表了一百多篇短文。读者纷纷来信,表示很爱读这种言简意赅,雅俗共赏,触及现实矛盾的短文。有的称赞它“短小精悍,形式活泼,体察民情”;有的说它好在“短小、生动、精炼”;还有的一言以蔽之:“短得好!”可见,短乃是《市场随笔》的一大特点。唯其短,一分钟之内可以读完,读者见而爱读;因为短,故需精心写作,精心编辑,字字斟酌,句句推敲。对《市场随笔》的短与长,一种意见认为:如果言之有物,不妨适当放长一些,“有话则  相似文献   

6.
一个有缺陷的口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学者化”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口号,任何有上进心的编辑工作者都不会对它无动于衷。对个体来说,一个人既能够是称职的游刃有余的编辑,又能够是知名的出类拔萃的学者,两副重担一肩挑,且都能挑出名堂,这无疑是值得骄傲的人生。对社会来说,如果每一位编辑工作者都能成为鲁迅、邹韬奋那样的精英人物,那将是民族的幸事、国家的幸事。因此,一个时期以来,广大编辑工作者对这个口号由关注而思考,由思考而讨论,各报刊也陆续发表了许多有关文章。然而观点并不一致。有的认为编辑必须学者化,不学者化就没有资格当编辑,有的认为编辑应该学者化,不然就不能提高编辑水平;有的认为只有学术编辑才应该学者化,一般编辑则可不必;有的认为编辑应另辟学者蹊径,还有的认为编辑重要的是“编辑化”而不是“学者化”……种种议论,各有各的视角、各有各的依据,至今仍在争论、莫衷一是,且看不出短期内能够统一认识的迹象。  相似文献   

7.
我看《工人日报》2000年7月1日第四版,有首题为《镰刀斧头的辉煌》的诗,该诗中将“锤头”误为“斧头”。于是,我即写一意见寄给《新闻三昧》。不几天,该刊编辑即打长途电话给我说:“你的意见正确,表示谢谢!欢迎多提意见,帮助办好《工人日报》……”随后在当年第9期刊出我的意见,题为《是“锤头”而非“斧头”》。《新闻三昧》上辟有一栏目名为《三昧书屋》。我认为“三昧书屋”应为“三味书屋”才正确。因为“三  相似文献   

8.
“入职”一词,近年逐渐被我们所熟知。由于对入职的功能性有不同的理解,在实践中各有不同的安排。从功能的角度上看,有的把它当做了解一般信息、接受岗位任务的“告之”式措施;有的把它看做是从企业价值、组织文化、心理和工作方式上新员工“融入”的过程。本文讨论的问题都是基于这样的定义:所谓“入职”就是使新聘人员熟悉办事部门、掌握工作方式和了解同事、融入组织文化的过程。本文之所以对“入职”小题大做,是由于以下的实际意义:1.近年来编辑的角色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编辑工作的专业性愈发明显。现在的编辑,尤其是中小出版社的编…  相似文献   

9.
张海燕 《新闻窗》2010,(6):70-71
近年来,综观见诸于各级业务期刊的以新闻策划主体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似乎过多地强调了编辑在新闻策划方面的作用:有的说"编辑是记者的老板,才是实际上的办报人”;有的讲“媒体的竞争也就是编辑水平之间的竞争”;有的提出“编辑策划本位论”;有的力推“编辑中心制”……毋庸置疑.编辑“上承”领导、“下启”记者,  相似文献   

10.
《中国记者》1999年第8期针对作者不太了解该刊办刊思路和编辑意图,对栏目的基本功能不清楚,投稿缺乏针对性,上稿率低的状况,特开辟“《中国记者》栏目编辑构思与组稿要求”小栏目,简要介绍了刊物的基本情况,其中包括“栏目宗旨”、“栏目定位”、“栏目特点”、“栏目要求”、“栏目编辑”、“联系方法”等内容。文字不多,但颇有针对性;甚至连文章字数和尽量提供相关图片和背景资料等要求也明确告知。读者一看便知如何投稿了。  相似文献   

11.
刘海明 《新闻窗》2008,(6):34-36
加垒大著名传播学者哈罗德·伊尼斯认为,“所谓媒介或倚重时间或倚重空间,其含义是:对于它所在的文化,它的重要性有这样或那样的偏向。”传播偏向的客观存在,决定了编辑在采集新闻、传播观点时同样存在偏向问题。偏向——编辑价值取向的体现。这种价值取向,有的在编辑方针中已有明文规定,有的却只是编辑个人选稿的个人偏爱。如果编辑方针和编辑的个人价值取向发生些许变化,势必会影响到媒体的风格和定位。  相似文献   

12.
时下的报刊很多都刊登征婚广告,报刊编辑有必要把好征婚广告的文字关。比如,有的女性在征婚广告中公然宣称要征“有海外关系”“家境富有”的,有的男性在征婚广告中宣扬“父母双亡,无负担”;有的还把“工作轻闲”作为自己的一大“优点”;等等。这些东西之所以能刊登在报刊上,与报刊编辑对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去年年初,我乡封建迷信盛行,各村争相盖庙。有的村还成立了盖庙领导小组,有部分党员、干部也很“热心”,带头组织施工。更为严重的是,有的村缺乏资金,就向各户摊派,没有钱的也应交小麦。群众对此事很有意见。于是,我便给县广播站写了一篇《请刹住盖庙风》的广播稿,后来,广播站将此稿转给乡党委处理。不知是我捅了本乡的“漏子”,还是其它什么原因,乡领导对我很不满意。我是乡团委书记,连以往列席党委会的资格也被取消了。编辑同志,我现在很苦恼。难道向上反映问题就错了吗?有人还对我说,“搞通讯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幅漫画:《李杜遇难》, 画的是一个编辑向李杜提出“以咱三个人的名义出版”“李白杜甫诗稿”的“意见”。由此,我想到了编辑道德问题。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它是有阶级性的。作为一个编辑,应该自觉地摒弃和抵  相似文献   

15.
“编辑”一词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的“编辑”应包括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版式设计等全过程。由于其中的编辑加工是编辑工作的主要环节,因此狭义的“编辑”常指编辑加工这道工序。当然“编辑”一词也用来指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对“编辑”或“编辑加工”我们常听到这样一些议论: 有人说:“报刊上的文章都是作者写的,编辑只不过把它们收集起来,排个次序,改改错别字,勿需多大学问,一剪一瓶(浆糊)足矣!”有的作者在来稿的附言中则婉言说明:“我的稿子已反复修改过,还请某专家、教授审阅过,请编辑同志放心。”有的则干脆声明“文责自负,请勿删改”。  相似文献   

16.
对报纸而言,版面上的“连载”现象由来已久。但,一旦把它和“新闻连载”这个敏感的字眼结合起来,似乎就多了许多说不清的东西。其命运大抵就像“新闻策划”、“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一样引来新闻界的争议。 究竟什么是“新闻连裁’?人们在进行争论时,有的把它仅仅看作是一种现象,有的把它混同于深度报道,有的明确给出了定义,认为它是一种“新闻边缘体裁”。而这里,我们的思考是把它作为:对特定新闻的刊载所运用的一种报纸编辑方式。  相似文献   

17.
苏应奎 《传媒》2003,(11):56-56
在我的记忆中,云南的《思想战线》杂志,是全国办得较早的学术理论性刊物。在全国报刊市场日益激烈竞争的情况下,该刊不但没有像有的人意料的那样滑坡,而是越办越有生气。多年来,它不但一直被列为“全国中文社科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而且被评为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一篇好文章奖”,还是“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该刊还通过中国图书贸易进出口公司,发行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泰国、俄罗斯等国家。长期担任该  相似文献   

18.
前几期的《出版工作》上,有同志提出编辑职称可分见习编辑、助理编辑、编辑、主任编辑、总编辑。我觉得把“主任编辑”作为编辑的一个职称不好,不如改为“编审”妥当。因为“主任编辑”,在“编辑”前面加“主任”二字,容易同行政职务的“编辑室主任”混同。事实上,有的出版社就把编辑室的行政领导和  相似文献   

19.
在《风雨编辑窗》这部长篇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篇相形见绌的作品压了两期了。有的编辑声言“替作者考虑”,主张将这篇作品发掉。有位领导立即对“替作者考虑”说给予  相似文献   

20.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评论》1981年5—6月号刊登了这篇调查性文章后,几乎每周都收到读者来信,质询该刊是否存心同《纽约时报》过不去。该刊于7—8月号发表“关于《纽约时报》问题的答复”:正因为“人们公认《纽约时报》是美国的占统治地位的大报”,它的新闻为全国广播电视网和三大新闻杂志(《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所采用。《评论》作为一个重要的新闻评论刊物,有义务“对于这样一个对全美国新闻界的观点与内容有很大影响的报纸”特别重视。“《纽约时报》有缺点和错误,有的还很严重,所以就应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批评。”罗杰·莫里斯的文章是一篇颇有分量的调查报告,它的发表在美国新闻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我们特请李臻同志编译出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